从优化教学过程及教学方式议《6、7的分与合》
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愿景,今天黄河路小学李老师执教的《6、7的分与合》让我们看到了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式改变的有效尝试。
一、丰富教学方式
众多周知,学生对知识的转化,必先有教师对知识的转化,即使一年级的知识很浅显,也需要教师站在儿童的立场进行知识的转化,即:把遥远的转化为切近的,把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把抽象的转化为具体的,把难得转化为易的,总之是要把书本上的抽象转变为学生主动活动的对象。这节课李老师做得就比较到位。她借助旧知识2-5的分与合,让学生明白“分”与“合”的意义后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探究6、7的分与合。学生在探究6的分与合的过程中,教师改变了单一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体验、交流等学习过程中学会了6的分与合。接着,教师引领学生举一反三,自主找出7的分与合的规律,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在收获中学习。
二、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年级的教学可以从零起点开始,但是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学习经验展开,引导学生系统建立数的概念,展开数学思考。所以从整个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就有和李老师共同商榷的点,在6、7的分与合之前,学生学习了2-5的分与合。在2-5分与合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要求学生会有序思考,掌握分与合的规律,理解记忆2-5的分与合,所以学生对6-7的分与合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一张白纸,我们是否可以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6-7的分与合,然后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有序思考、发现规律和归纳规律上,以达到之后教材呈现的分是为了“不分”的目的,这里的“不分”指的是学生不再借助直观,而会用符号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三、强化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
在 6、7的分与合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但能力的发展绝不等同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不是“懂”了,也不是“会”了,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悟”出道理和思想方法。而这种“发现”只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今天李老师就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创设了探索交流的空间,给足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数学课堂上的情境,不应只局限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也应该包括较为抽象的数学情境,李老师今天就是直接从数学情境引入,用数学的内在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指出问题提出应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设计合理问题。而问题的设计不仅来自教学内容,还来自学生的学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忽略了学生。在学生思维过顺或受阻时,我们都可以依据学情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帮助学生敢猜想、会验证,要尝试着把“简单”的知识教“复杂”点,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让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兴趣,走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师生思维的共舞,真正做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