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语文版)QQ交流群群号为807140164,欢迎老师们入群交流。
本刊投稿指南超链接,点击即可阅读:《小学教学》投稿指南
欢迎订阅本刊:语文版邮发代号为36-37,数学版邮发代号为36-307。
语文学业质量标准,是国家语文课程对语文学习的基本质量要求,也是2022年版课标的一个新内容和语文研究的新进展。它是语文学习、语文教学、语文评价的重要依据。本文从三个角度对2022年版课标学业质量的总体要求进行初步解读。
一、语文学业质量的内涵
关于语文学业质量的内涵,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所以,可以认为,学业质量是一个表现性概念,体现的是一种表现性学习的水平。作为语文学业质量评价的依据,学业质量标准要满足评价与测量的基本要求,尽可能使其描述的学业质量水平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这启示我们,要用“表现学习理论”审视语文学业质量的内涵和外延。
1.学业质量是学生学业成就的阶段性表现。学业质量水平,又称成就标准、表现标准或表现水平,是描述学生在语文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学业成就或精熟度水平的系统。一般反映的是在学段、学期、单元、主题学习后的阶段性学习效果和水平。
学业成就是指经过一个阶段学习后所获得的学习结果。这个结果可以从多个方面表现出来。2022年版课标关于“学业质量描述”主要是分学段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种语文实践活动来表现。这与“课程目标”中的“学段要求”是一致的。这是目标与结果一致性的考量。难能可贵的是,在每个学段“学业质量描述”的最后部分都有跨学科学习的结果要求,以彰显其重要性。
作为学业评价的依据,学业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各个级别对应不同学习阶段和不同学业水平要求。2022年版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描述”就是根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分别进行条目式说明的。“学习阶段”“学业水平要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业质量标准必须同时考虑这两个因素,整体规划学生的学业水平标准。所以,后续还应具体制订学段学习、学期学习、单元学习、主题学习后语文学业水平的具体级别,才能使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2.学业质量是核心素养的具体性表现。学业质量标准作为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结果的标准,是对学生语文素养水平的刻画,它必须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必须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学段目标相对应,较完整、有效地刻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表现,从而使语文学业质量标准所描述的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
可见,语文学业质量标准以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是核心素养条件下的具体性表现,体现的是一种素养质量观,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不以确定性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为标志。这不同于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知教育目标框架下的学业质量,主要以学科知识点为纲,以知识的识记、理解、应用为考查维度,反映的是一种知识质量观。
2022年版课标高度关注核心素养的整体性特征。为了使学业质量标准的描述具有可操作性,作了四个学段的条目式的分解描述,且力求避免这些描述变成碎片化的拼装,尽可能促其成为有机整体。最典型的是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描述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努力把相关的情感、态度方面的表现与语文素养的具体表现放在一起,把学生的情感、态度、倾向等的变化作为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来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以体现核心素养的整体要求。
3.学业质量是学生语言运用的关键性表现。语文学业质量以语言运用为核心,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运用情境,描述学生语文学习在语言学习和运用上与核心素养有关的关键表现。
2022年版课标在“学业质量描述”中非常注重对学生语言经验结构化水平的刻画。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掌握的学习方法,以及形成的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要转变成语文素养,需要彼此联系,形成经验系统,使学生的学习经验结构化、系统化。
其中的语言积累是形成语文素养的重要前提。如果学生不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不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不背诵一定数量的文章,不写作一定数量的文章,是很难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的。这些基本的语言材料(如字、词、句、段、篇)和语言活动经验(如听、说、读、写、书),就是构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而且,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语言材料和语言活动经验的积累,不断扩大积累量,而且要关注语言经验的整合,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发现并建立起新学习的语言材料、新获得的语言活动经验与既有的语言材料、语言活动经验之间的联系,使它们与语言运用情境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实现语言经验的结构化。
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业质量表现检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提供依据,为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提供参考。”可见,2022年版课标不但没有取消考试,而且更重视考试,促其更规范,提升了考试的地位。一个重要的理念是:把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与语文核心素养有机联系起来。2022年版课标对学业水平考试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
1.命题原则。命题原则有三:一是坚持素养立意,二是坚持依标命题,三是坚持科学规范。明确提出了命题的总体方向:“以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可见,2022年版课标强调了考试命题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而不只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2.命题规划。重点提出三个观点:一是“重视命题规划,明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目标要求,规定内容范围与水平标准”。二是“系统设计考试形式,一般采用纸笔测试,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逐步引入基于信息技术的考试形式”。三是“科学设计试卷结构,明确规定主观性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倡导设计基于情境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
3.命题要求。对语文考试命题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要求。
(1)命题要以情境为载体。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命题情境可以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等角度设置。
(2)命题要设计多样的任务。命题应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抓住社会生活中常见但又值得深思的真实场景,创设新颖、有趣、内涵丰富的情境,设计多样的问题或任务,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探究欲望。
(3)命题要精心选取材料。命题材料的选取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特点。命题材料要能够体现问题或任务的对象、目的与要求,能够启发学生调动既有知识和资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能够为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提供背景材料或知识支架。
(4)命题要采用多种题型。根据语文实践活动的不同类型,问题或任务设计可以侧重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中的某一方面,也可以设置综合题目,让学生在复杂情境中充分展示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下面以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目为例加以说明。2022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上午考语文。12时整人民教育网就公布了全国甲卷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个作文命题的设计很好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用中国的经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匾额题名作为作文的任务驱动,是一种文化自信。匾额题名是一种语言运用的实践活动。对“翼然”“泻玉”“沁芳”三个词的比较、判断、选择,就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体现出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高雅情趣,具有审美创造的意义。
三、关于语文学业质量评价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提出:“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语文学业质量评价要特别重视的三个评价理念是:
1.综合性评价。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这里,从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对象、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方面提出了顶层的、整体的、综合性的要求。
2.过程性评价。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串语文学习全过程,终结性评价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和过程性评价的综合结果。
过程性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应依据各学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广泛收集课堂关键表现、典型作业和阶段性测试等数据,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特点。为此,2022年版课标提出了过程性评价的若干原则要求。其中较有新意的是“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增值评价”“倡导学科融合”“注重校内外评价的结合”等提法。
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2022年版课标第一次提出“教—学—评”一体化意识,汲取了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还明确提出:“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深入分析这些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这就指明了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主要内容。
2022年版课标还对“作业评价”提出了卓有成效的建议,诸如: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加作业的可选择性,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和跨媒介创意表达作业,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作业,严格控制作业数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作业进行跟踪评价,梳理学生作业发展变化的轨迹,等等。
3.阶段性评价。2022年版课标指出:阶段性评价是在教学关键节点开展的过程性评价,旨在考查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和学生阶段性学习质量,是回顾、反思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这里提出的“节点”非常重要,是评价时机的确定。“教学关键节点”是指一个单元教学之后、一项主题活动之后、一次习作练习之后等。
对阶段性评价提出了具体要求:秉持素养立意,紧密结合四个学段的课程内容,关注内容之间的进阶关系和横向联系,合理设计评价工具。阶段性评价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采用评价手段,可以采取纸笔形式,也可以设计综合的学习任务,如诵读、演讲、书写展示、读书交流、戏剧表演、调查访谈等。纸笔测试要注意与日常教学的融合,增强测评题目的科学性、多样性,发挥阶段性评价的诊断、调节功能,避免消极影响和干扰日常教学;非纸笔测试要整体设计测评内容,科学制订评价标准,合理规划实施时间,并对学生个体作出及时反馈和有效指导。
小学教学团队尊重版权,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联系电话:0371-66324611。
监制:史道祥
统筹:殷现宾
审校:胡远春
责编:杨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