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理念,为了全面落实新课标理念,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目标要求,切实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2024年12月3日,景苑中学二楼录播教室,首届“课堂节”教学比武数学专场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的课题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5.4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从七、八、九年级数学备课组,各选一位老师共上一个课题,致力于打造一个真实、扎实、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教师深入钻研教学方法,共同探索高效课堂的构建之道。
课堂观察
第一节课由七年级组的陈莎老师授课。陈老师以学生较为熟悉的函数图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图象是由最基本的几何图形“点”构成的,并探讨函数图象上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引出函数图象的概念及其绘制方法。陈老师还利用几何画板,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观察:满足函数解析式的点都位于相应的函数图象上,反之,函数图象上的点也都符合相应的函数解析式。最后,通过改编课后习题,学生能够巩固图象为直线的函数是一元一次函数,并学会求解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
第二节课的上课老师是八年级组的熊志伟老师,熊老师的这节课从实际情景出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层层追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归纳出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然后,学生动手实践画一次函数的图象,从而得出一次函数图象是一条直线,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画一次函数图象只需要描出两点即可。然后,让学生从数与形两方面得出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最后,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整节课在熊老师的带动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第三节课的上课老师是九年级组的肖柳老师,肖柳老师从方程的视角出发,将方程的解与点的坐标联系起来,这样满足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每组x,y值作为一个点的横纵坐标,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形成该函数对应的图象。引导学生从无序画图到有序画图,真正感受如何通过函数解析式画出相应图象的过程,为后续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画图打好基础。然后通过画图感受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并能观察出直线在坐标系中的特殊点,最后通过代数法精准求出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进一步体会到数形结合思想的伟大之处。肖老师演绎了高观点下的数学课堂,值得大家学习!
课后反思
陈莎老师:
1.本节课的重点是画函数图象,在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画函数图象的时间还不够,练习的不够多。
2.从特殊到一般以及归纳的数学思想渗透的不够到位。
熊志伟老师:
1.本节课在时间把控上需要加强。
2.对知识点和方法总结归纳后,需要落实演绎。
3.语言表达上需要更精准。
肖柳老师:
本次赛课促使自己花心思去研究知识的本质,思考如何将知识细节做到极致,真正地理解知识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从而将最好的知识内容、思想方法传递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学有所成,思有所得。不断地钻研,才能不断地进步,学习他人,改善自我,我们要坚持!
教研员点评
本次课堂节,有幸请来了钱塘区教数学教研员黄文华老师。黄老师对三位上课老师的课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点评。
他认为陈莎老师教态自然,和风细雨般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教学中从函数的概念出发,从点到线引导学生慢慢学习,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几何画板的运用让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函数的关系。
熊老师的课堂很有感染力,让学生更积极的参与课堂;本节课的定位很清晰明了,在落实上做的很到位。
肖老师的课立意比较高,在课的引入上从数学体系出发,从方程到函数,从无序到有序,将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
最后黄老师再次强调在教学中要聚焦课标,引领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同时黄老师在备课组的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也给了很好的意见与建议。
本次赛课活动从确定课题到课堂展示,时间虽然短暂,但上课教师呈现了最真实的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从备课、磨课到上课、点评,每一位老师都收获颇丰。这次课堂节活动不仅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次深入的数学学习之旅,也为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共进的良好契机,对推动学校数学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丨袁敏敏
编辑丨冯春燕
初审丨叶晓霞
终审丨唐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