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的时代画卷——鄂湘赣地区主题美术创作巡展”正在火热进行,湖南站汇聚了来自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的老中青艺术家的110余件作品,这些艺术家肩负历史使命,把握时代脉搏,以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技艺创作出一批聚焦中部发展变迁、贴近人民群众的经典之作,深刻诠释了“中部崛起”的宏伟主题与时代精神。
作品赏析
《建设中的淘金广场》
180×150cm
艺术家:张杰
湖北省政协常委、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认为,这次展览的作品和人民非常贴近,它们立足人民,从生活中来,所以人们观展感受会很亲切,会觉得这就是自己生活的地方。无论是年轻观众还是年老观众,都能够从这些作品中找到时代的缩影,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这次展览中,冀少峰特别提到了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杰创作的《建设中的淘金广场》。“《建设中的淘金广场》这件作品就生动反映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反映出整个社会的那种激情澎湃。”
他认为,中部崛起的艺术也体现了文化自信的部分。经济要崛起,文化艺术也要崛起,这种崛起的力量源泉在哪?其实就来源于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正是人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精神画卷。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画笔,把社会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出来了,这就是中国崛起。它不仅仅是高楼大厦,这种描绘是表象的,在更深层次上向内探索,就像《建设中的淘金广场》这幅作品,表达了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由内而外散发的是一种自信、自强、自立,我觉得这是艺术所要表达的。“
《阳光下的大桥浇筑工》
120×150cm
艺术家:曹丹
《阳光下的大桥浇筑工》的作者湖北美术学院党委常委曹丹谈到,这副作品背景中如火如荼的施工景像和渐趋成型的又一座长江大桥,展现了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在新时代中国城市化进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大桥浇筑工人们积极阳光的面部表情和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展现出劳动者在修桥筑路过程中不辞辛苦、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老中青三代劳动者在信念、精神上共生和传承的关系,以及他们对城市建设、祖国发展、个人生活满怀期望和充满自信的新时代建设者形象。
《最后一根钢梁》
80.5×53.5cm
艺术家:武石
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对本次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个展览非常好,超出我的想象,展出的大部分是1949年到1965年这一阶段的作品,这对于我们做艺术研究以及了解新中国美术史是如何形成的非常有帮助。”
”《最后一根钢梁》是武石先生用一张速写捕捉到了武汉长江大桥合龙之际,工人用吊车把最后一根钢梁接上去的瞬间,然后将其改造成版画作品。“鲁虹介绍,《最后一根钢梁》不仅是新中国美术创作的经典,更是版画创作中的经典作品。
”当时有许多为庆祝长江大桥建成的作品,油画、水粉画、国画、版画皆有。“在鲁虹看来,武石先生的画之所以脱颖而出,是因为选取了大桥合龙的生动细节。文艺创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细节,有了细节才能生动真实,令人信服。
《长江葛洲坝工地》系列
艺术家:唐小禾
▲39.3×54.7cm
▲39.5×54.8cm
▲39.5×54.8cm
葛洲坝水电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该项目前后历时18年,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建设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这三幅作品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生动再现葛洲坝水电站项目建设现场,深刻描绘了建设者的工作状态,展现了他们在新中国建设中的巨大贡献和崇高精神。
展览正在长沙美术馆三楼展出
欢迎大家前来观展!
责编:陈奕儒
初审:缪荧荧
复审:汤沙
终审: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