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赏析|馆藏系列“书法墨韵”

文摘   2024-10-25 13:32   湖南  



自长沙美术馆成立以来,一系列展览收藏及个人捐赠铸就了馆藏辉煌。“长沙美术馆馆藏作品陈列展”从中精选六十幅馆藏瑰宝,以专题展厅的形式,向观众讲述那些关于艺术、传承的故事。其中的书法精品,带我们领略到千年笔墨的“韵味”,感受到书法艺术独有的魅力。


“韵”:中国书法之至高追求

“韵”作为中国文化心理的情结,是潜藏在书法家心中高尚而雅逸的节奏,让中国艺术更注重情感和个性真切的自然流露,是表现在作品中的一种风度、气质和精神境界。




书法的“韵”,基本可以用“不俗”来诠释,但要如何界定“俗”与“不俗”的差异呢?黄庭坚提出,书法的俗与不俗,关键在于书者的人格、修养以及文化等的高低。他特别将“韵”与“工”对举,其中“工”指技艺的精湛程度,“韵”指超越了单纯技艺所能达到的境界。所以,“韵”是中国书法之至高追求。





虞逸夫


虞逸夫先生(1915—2011),原名念祖,晚号天遗老人。他擅长文物考古、诗词书法,是胸藏万卷、博学多才的大家,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型的书法家。他的学问与文章,透过笔墨流露出浓郁而勃勃生机的气息,彰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其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近乎于道的层次。马一浮先生曾评价他:“书法文辞俱美,论诗甚有见地,尊稿丽而有则,蔚然成家,四言铭诗,尤有玄致,知其所存者益进于道矣”。



虞逸夫先生的书法,尤以其“韵”致胜,是超俗、儒雅的。正如虞逸夫先生在《自题万有楼》中所云:“万有楼高塞太虚,函天盖地外无馀。百年前后谁名我,七尺形骸强认吾。过眼繁华犹海市,忘心烦恼即真如。流光不住何今古,与物同归色本无。”



练霄鹤

练霄鹤先生(1926—2013)是湖南当代书法理论开创性人物、著名书法家,其书法取法多方,尤以草书见长,他尊崇传统,同时又不拘泥于传统。其代表作有《书学散论》《草书二圣论》和《怀素自叙帖真伪辨》。



练霄鹤先生在《书法散论》中写道:“诗有诗眼,书法也有书眼。善书者当争此一笔,此一笔,即书眼也。若篇中无风骚之字,字中无传神之笔,但谓之抄书写字而已,不能称之为书法。”可见,先生认为书法创作应追求个性、情感和技巧的完美结合。他通过类比“诗眼”来提出“书眼”的概念,强调了书法作品中那关键的一笔或几笔对于整幅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性,要塑造“书眼”来展现作品的独特韵味和艺术价值。




张锡良


张锡良先生是中国书协会员、湖南省书协顾问,当今中国书坛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著名书法理论家姜寿田评价:“张锡良老师通过赵之谦,既找到了一种风格化的主体表现,同时又固守了中国传统的笔法。我还记得,我为其写第一篇文章时,他的作品集上印了一行字——笔法至上。张老师在他近几十年的创作中,一直坚守着这样一种笔法,坚持对笔法的探索。我认为这就是他对当代书坛最有贡献的地方。”



作为一个爱思考的书法家,张锡良先生曾说:“就书法而言,思想比写字更重要。写字多关注在技术这个层面,而思考则可在形而上的层面探索书法文化的本源”。这是一位书法家对于“韵”的追求。他的书法笔墨随情感而流动,融古通今,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彰显出深厚的传统功力,韵味十足。



展览正在长沙美术馆二楼展出

欢迎大家前来观展!




—END—

责编:刘青青

初审:缪荧荧
复审:汤沙

终审:吉华



长沙美术馆
长沙美术馆按照“国际品质、湖湘标识、长沙特色”总要求,致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的精神家园、传承湖湘文脉的基因地标、提升艺术素质的第二课堂、繁荣艺术创作的孵化温床、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窗口,奋力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区域影响和地方特色的全国重点美术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