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除夕,说点神。
好日,不冷,还有太阳,暖暖的。
今年,我是怀着过年劳动接班人的心态的。
一大清早起来,发现父母早已忙碌起来了。
然后,母亲继续在厨房忙碌,我和父亲贴对联,贴门神,贴福,挂年橘等。
贴对联的过程中,总免不了和父亲互怼几句,吵几句。
到底是谁没看好?到底是谁贴歪的?到底是谁没扶好?
虽然过程中出现插曲,不过都是安全地贴好,漂漂亮亮,大大方方的。
对联贴完了,全家的大人赶紧准备菜肴,用作拜神,拜祖先之用。
除夕,遇见神,怀念祖先。
拜神,拜祖先,在父母亲心里一直是一个神圣的仪式,也是一个严肃的活动。
他们对神,颇为尊敬。
奇怪的是大伯父却不太相信这些,他说这些都是人想象出来的。
谁,见过神?
祖先,倒是有其后辈见到。
往年,都是父亲,母亲准备拜神的食物,物品,以及执行拜神的仪式。
我全程虽然有参与,但在拜神的仪式中都是扮演打酱油的角色,全程在父母亲的指导下做事情,而我在许愿的时候却是诚心诚意的。
不觉间,父母亲那辈人已逐渐老去,村里的拜神活动已逐渐变成年轻的一辈。
因此,今年春节拜神这个仪式的主力,已变成了我。
这项仪式倒是不用策划,但我从筹备,到执行显得不完美,还出错。
顺序,我并不懂。
在母亲的指导下,我才知道是先拜天地,再拜大皇庙,然后到拜小庙,最后到拜家里的祖先。
即系,先神,然后祖先。
但是,又遇到了难题。
茶杯要几个,酒杯要几个,红筷子要几双,筷子的方向要怎样摆,先斟茶还是先斟酒,红蜡烛要几对,香要几支,水果要几个,糍粑要几个,银宝要几对等,我已全忘了,或者说对于这些顺序和物品,我一直都没有记住,或者根本没有上心。
然而,在家里拜天地的时候,还有父亲,母亲在指导,过程虽显得笨拙,却没有犯错。
但是,当自己一个人带着食物和物品走去大皇庙,发现竟然漏带一个酒杯,一双筷子,水果也少带了,顺序也错乱了,都烧完银宝,仪式准备结束了,发觉酒没有斟到酒杯上,忘了,漏了。
这大皇庙离家有点距离,于是心里萌生一个大胆的念头:酒补上吧,其他的不管了,算了,就这样拜神吧,心里有诚意就行,神不会责怪的。
这次除夕,由我独自去执行的拜神活动,造就我对神不尊敬了。
尽管如此犯错,我却还斗胆在拜的时候默念了许多心愿:身体健康,恭喜发财,阖家安康,事业有成……
从外面拜完神回来的时候,我说:“我先吃翅膀和爪子。”
这些,我从小到大都忍不了嘴。
父母责怪:“家里的祖先还没有拜完,就想着吃。”
是啊,这里一直是神吃,再到人吃。
即系,先神,然后祖先,最后到人。
古怪的是:到底神什么时候吃完?
全凭拜神的人自己觉得。
我告之母亲,我拜神出现的错误。
母亲责怪我:“你怎么连拜神都不会,以后当家怎么办。”
我不敢说我以后随便弄一下,只好在心里默念:难道不可以上支香就行了么,不这么大阵仗拜神可以吗?
神,在我心中。
除夕,拜神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