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的规律与技巧,用文字传递时代之声

文化   文化   2024-11-12 06:31   江苏  



新闻写作的规律与技巧

作者:Ashida


    一、新闻写作的基石:真实性与准确性

    (一)核实信息——“事实是顽强的东西,无论你愿意不愿意,你都得面对它。”(丘吉尔)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而核实信息是确保真实的关键步骤。在报道重大事件时,如国际政治冲突或自然灾害,记者必须从多个可靠来源获取信息。以俄乌冲突的新闻报道为例,记者需要向双方政府发言人、军事专家、当地民众等多方核实战况、伤亡人数、冲突原因等信息。不能仅凭一方之言或未经证实的网络消息就仓促报道,否则会误导公众,引发不必要的恐慌或误解。

    (二)数据准确——“统计数字就像比基尼,露出来的部分固然重要,但没露的部分才更要命。”(亚伦·莱文斯坦)

    准确的数据能增强新闻的可信度。在经济新闻中,如报道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通货膨胀率等数据时,小数点后的一位之差都可能影响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记者要确保数据来源权威,比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并且在报道中准确无误地呈现。如果报道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其营收、利润等数据必须经过审计资料或公司官方发布渠道的确认,不能模糊处理或随意估算。

    二、新闻写作的架构:导语、主体与结尾

    (一)精彩导语——“导语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读者是否会继续读下去。”(威廉·梅茨)

    1. 悬念式导语:“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悬念式导语就像在读者面前挂上一个诱人的谜题。例如,在一则关于考古新发现的新闻中,导语可以是:“在神秘的古老洞穴深处,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符号,这些符号似乎隐藏着一个失落文明的惊天秘密。”这样的导语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继续阅读以解开谜团。

    2. 概括式导语:“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莎士比亚)

    对于复杂的事件,概括式导语能迅速传达核心内容。如在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报道中,导语可写:“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具体日期]在[举办地]召开,全球各国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策略,此次大会对于地球的未来至关重要。”它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事件的主要信息。

    3.描写式导语

    “描写是为了使事物更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描写式导语通过生动的描写营造氛围,吸引读者。

    在一则关于古老村落旅游开发的新闻中,导语这样写道:“沿着蜿蜒的青石小路走进[村落名称],仿佛踏入了一幅古朴的画卷。斑驳的土墙、错落有致的老房、袅袅升起的炊烟,这个古老的村落正迎来新的生机。”通过对村落景象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增强了新闻的吸引力。使用描写式导语要注重细节的选择,突出最能体现新闻主题的画面。

    4.提问式导语

    “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提问式导语以问题引发读者思考,引导他们继续阅读。

    在关于青少年近视率上升问题的新闻中,导语可以是:“你是否注意到,身边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戴上了眼镜?我国青少年近视率持续攀升的背后,隐藏着哪些原因呢?”这种导语激发读者对问题的关注和探究欲望,使他们想要在新闻中寻找答案。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新闻主题,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二)充实主体——“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小塞涅卡)

    1. 逻辑清晰:“逻辑是使思想保持条理和有序的艺术。”(托马斯·阿奎那)

    在报道体育赛事结果时,主体内容要按照比赛的进程和逻辑来写。比如报道一场足球比赛,从开场双方的阵容、战术安排,到比赛中的进球、犯规、换人等关键节点,再到比赛结束后的比分和球员表现,有条不紊地呈现,让读者仿佛置身赛场。

    2. 细节丰富:“魔鬼在细节中。”(密斯·凡·德罗)

    在人物专访类新闻中,细节决定了报道的深度。例如采访一位科学家,不仅要介绍他的科研成果,还要描述他的实验室环境、工作状态、日常习惯等细节。如“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实验报告和书籍,墙上贴满了研究思路的便签,在忙碌的间隙,他会拿起那只陪伴他多年的旧钢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下新的灵感。”这些细节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3.时间顺序叙述

    “时间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按时间顺序叙述新闻事件,能让读者清晰地了解事情的发展脉络。

    在报道一场地震救援行动的新闻中,从地震发生的瞬间开始描述:“[时间],地震来袭,房屋剧烈摇晃,人们惊慌失措。随后,救援队伍在[具体时间]迅速集结出发,[后续时间]陆续抵达灾区展开救援……”这样按照时间推进的方式,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跟随救援队伍的行动轨迹,全面了解整个救援过程。

    4.逻辑顺序阐述

    “逻辑是智慧的开端,而不是终点。”以逻辑顺序阐述新闻内容,有助于读者理解复杂的事件或问题。

    在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闻中,主体可以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技术研发历程、目前市场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依次阐述。这种逻辑清晰的结构使读者对新能源汽车这一复杂话题有系统的认识,从原因到结果、从现象到本质地理解新闻主题。

    5.多视角呈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视角呈现能让新闻更加全面立体。

    在报道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措施的新闻中,除了政府部门的规划视角,还可以包括市民的出行体验视角、交通专家的专业分析视角等。不同视角的内容相互补充,让读者从多个层面了解交通拥堵问题和治理措施的实施效果,避免单一视角可能带来的片面性。

    (三)有力结尾——“结尾是行动的开始。”(贺拉斯)

    1. 总结式结尾:“一切事物都有它的终结,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开始。”(泰戈尔)

    对于政策解读类新闻,结尾可以对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影响进行总结。比如关于医保改革政策的新闻结尾:“此次医保改革旨在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提高保障水平,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但从长远来看,将惠及广大民众,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2. 展望式结尾:“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在科技新闻中,结尾可以展望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如关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的新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在未来为医疗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等方面带来更多的突破,为人类健康事业开辟新的道路。”

    3.启发式结尾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启发式结尾引发读者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思考。

    在关于网络暴力现象的新闻结尾:“网络暴力的危害已经敲响警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自己在网络中的言行,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这种结尾促使读者从新闻事件中汲取教训,思考自身行为,增强新闻的社会教育意义。

    三、标题:新闻之眼,引人入胜

    (一)简洁明了式标题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莎士比亚这句话深刻地体现了简洁明了式标题的精髓。新闻标题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核心信息。

    例如《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这个标题直接点明了事件主体和核心内容。读者一眼就能明白新闻所围绕的关键事件,没有任何冗余信息。在撰写此类标题时,要抓住新闻中最重要的元素,避免复杂的修饰和冗长的表述,让标题像一把精准的钥匙,迅速开启读者对新闻内容了解的大门。

    (二)悬念式标题

    “好奇是知识的萌芽。”悬念式标题利用人类的好奇心,吸引读者深入新闻内容。

    《神秘黑洞照片背后的科学探索之旅》,看到这个标题,读者会立刻产生疑问:黑洞照片是什么样子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科学探索?就像在读者心中投下一颗石子,激起他们探索真相的欲望。创作悬念式标题时,要善于挖掘新闻中的神秘元素或未被解答的问题,引发读者的好奇,但不能为了悬念而故弄玄虚,必须确保标题与新闻内容紧密相关。

    (三)情感共鸣式标题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共鸣式标题能触动读者的内心,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那些在抗洪一线的“最美逆行者”》,这个标题唤起了人们对逆行者们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当灾难来临,这些逆行者不顾自身安危守护大众,标题突出了他们的伟大。撰写此类标题时,要敏锐地捕捉新闻事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无论是温暖、悲伤、愤怒还是喜悦,让读者在看到标题的瞬间就能产生情感上的呼应。

    四、新闻写作的视角与风格

    (一)多元视角——“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1. 平民视角:“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语)

    在民生新闻中,采用平民视角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比如报道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从居民的生活变化入手,“李大爷在这个小区住了几十年,以前一到下雨天,楼道里就积水,现在改造后,崭新的排水系统让他再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种视角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2. 全局视角:“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陈澹然)

    在国际新闻中,全局视角至关重要。例如在报道全球能源危机时,要从全球能源市场的供需关系、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政策、新能源发展趋势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让读者了解事件的全貌和背后的复杂因素。

    (二)风格独特——“风格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品质,它是一个人灵魂的反映。”(苏珊·桑塔格)

    1. 客观冷静风格:“真理往往是在少数人手中,而少数人必须服从多数人,到头来真理还是在多数人手里。”(列宁)

    在财经新闻和政治新闻中,客观冷静的风格是主流。记者要避免个人情感的掺杂,如报道股市波动,只陈述股价变化、成交量等事实,以及经济学家的分析,而不表达对股市涨跌的个人喜恶。

    2. 生动活泼风格:“艺术是生活的镜子。”(列夫·托尔斯泰)

    在娱乐新闻和文化新闻中,生动活泼的风格更能吸引读者。比如报道一场音乐会,“昨晚的音乐厅就像一个魔法世界,音符像小精灵一样在空气中跳跃。当钢琴家的手指在琴键上飞舞时,听众们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音乐仙境。”

    五、新闻写作的技巧:语言、采访与写作速度

    (一)精准语言——“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但丁)

    1. 简洁明了:“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莎士比亚)

    在新闻标题中,简洁尤为重要。例如“全球疫情形势更新”,短短几个字就传达了核心内容。在新闻内容中,也要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如“救援人员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并马上展开救援行动”,简洁地表述了事件的关键信息。

    2. 避免歧义:“清晰的表达是沟通的关键。”(佚名)

    在法律新闻中,语言必须精确,避免歧义。比如报道一起法律案件的判决结果,“被告人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不能写成“被告人因抢劫相关罪行被判刑”,以免引起读者对罪名和量刑的误解。

    (二)深入采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语)

    1. 充分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在采访一位知名企业家之前,记者要了解他的企业发展历程、经营理念、近期重大决策等信息。准备好相关问题,如“您认为公司在当前市场竞争中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对于未来的产业升级,您有哪些规划?”这样才能在采访中深入挖掘有价值的内容。

    2. 灵活提问:“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在采访过程中,要根据被采访者的回答灵活调整问题。如果采访一位运动员,当他提到受伤对比赛的影响时,记者可以接着问:“那您是如何克服伤病,重新回到赛场并保持良好状态的呢?”

    (三)快速写作——“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1. 掌握新闻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也是生活的韵律。”(佚名)

    在突发新闻事件中,如地震、恐怖袭击等,记者要在第一时间掌握关键信息,迅速完成写作。比如在地震发生后的现场报道,记者要快速了解震级、受灾范围、人员伤亡等情况,以最快的速度将新闻传递给公众,让他们及时了解事件动态。

    2. 平时积累素材:“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记者平时要积累各类素材,包括常用的表达方式、不同领域的专业术语、典型案例等。这样在紧急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提高写作效率。

    六、背景:新闻之基,深度拓展

    (一)历史背景交代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背景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根源。

    在报道某国际地区冲突的新闻中,介绍该地区历史上的民族、宗教、领土等方面的纠葛。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后,读者就能明白当前冲突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有着深层次的历史原因,使他们对新闻事件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社会背景阐述

    “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背景是新闻事件发生的大环境。

    在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新闻中,阐述当前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就业市场供需变化、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等社会背景因素。这些背景信息揭示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产生的社会土壤,让读者明白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而非孤立事件。

    (三)文化背景融入

    “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文化背景能为新闻增添丰富的内涵。

    在报道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新闻中,介绍该民族的文化传统、节日习俗背后的文化寓意等。这些文化背景知识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节日的独特魅力,也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交流。

    七、新闻写作的社会责任与道德

    (一)社会责任——“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 引导舆论:“舆论是国家基本法律之外的第四种权力。”(拿破仑)

    在面对社会热点事件时,新闻媒体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比如在网络暴力事件频发时,新闻报道不仅要呈现事件本身,还要引导公众理性看待,避免跟风指责,倡导文明上网,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2. 促进社会进步:“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新闻可以关注社会问题,如教育公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通过报道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推动相关政策的改革和完善,促进社会朝着更加公平、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道德坚守——“道德不是教导我们如何使自己幸福,而是教导我们如何使自己无愧于幸福。”(康德)

    1. 保护隐私:“尊重他人的隐私,是文明人的基本素养。”(佚名)

    在报道涉及个人的新闻时,如名人的家庭问题或普通民众的特殊经历,要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不能为了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而过度曝光他人不愿意公开的信息。

    2. 避免虚假信息:“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戈培尔)

    新闻工作者要坚决抵制虚假信息,即使在竞争激烈的新闻环境中,也不能为了抢先发布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一旦虚假信息流传,会对社会和个人造成极大的伤害。

【七位散文作家的散文写作课】

(纯享课,可以永久回放)


7位散文作家

600+分钟系统音频课

数十年散文写作实战经验

陪你发现,散文原来还可以这样写!

更有

5节答疑视频回放+1000多页课程资料

帮你学习巩固,一站式解决学习困惑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

👇立即订阅👇

211写作课堂
知识性、趣味性、方法论、实用性和执行力,深植低层思维和逻辑,多推写作素养和技巧,打造最可靠的写作助手和伴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