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笔与铺垫” 写作18法
作者:Ashida
在文学的创作中,伏笔与铺垫就如同那隐于幕后却又至关重要的导演,精心编排着故事的每一个环节,引导着读者的情绪和期待。这18种方式方法与写作技巧,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作用,它们相互交织、相辅相成,让一篇篇文章变得更加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在写作时巧妙运用这些技巧,就能如同编织一张细密而精巧的网,将读者紧紧网罗在所营造的文字世界里,跟随着伏笔与铺垫的线索,探寻故事里的每一处精彩与奥秘。而在阅读那些善用伏笔与铺垫的佳作时,也能在恍然大悟的瞬间,领略到文字背后蕴含的深邃智慧和别样韵味,获得无与伦比的阅读体验。
一、伏笔与铺垫的区别
伏笔与铺垫,都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叙事功能,共同作用于增强故事的层次感、吸引力和深度,但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铺垫:主要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件,为后续情节发展做基础。它通常是在文章开头或主要情节发生前,通过对环境、人物、事件等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渲染,来营造出一种氛围或情境,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背景,并对即将发生的主要情节产生期待。铺垫往往是大肆渲染的,笔墨较多,没有隐含性,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意图。比如在一些小说中,作者会花费大量笔墨来描写主角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这些都是为了后续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伏笔:则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它通常是在文章的某个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或细节来暗示后文的内容,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伏笔往往比较隐蔽,言语不多,点到为止,有隐含性,如果不注意可能很难发现。但正是这种隐蔽性,使得伏笔在揭示时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大的惊喜和满足感。比如在一些推理小说中,作者会在故事中巧妙地埋下伏笔,通过线索的逐渐展开,最终揭示出真相,使读者在惊叹之余也对作者的巧妙构思产生敬佩。
此外,从位置上看,铺垫一般在文章开头或主要情节发生前,而伏笔则可能出现在文章的任何位置,只要它能够与后文形成呼应即可。从作用上看,铺垫更注重于渲染氛围和情境,使读者对故事背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伏笔则更注重于揭示和悬念的设置,使读者对即将发生的故事情节充满期待和好奇。
二、方式方法与技巧
1.人物言行伏笔
人物的一言一行往往能成为巧妙的伏笔,暗示着后续情节的发展。就如在一篇校园故事中,性格内向的小明平时总是默默地观察着同学们的一举一动,有一次大家在讨论即将到来的校园绘画比赛时,小明小声地说了句:“我其实也很喜欢画画呢,只是没什么机会展示。”这句看似不经意的话,便是一处伏笔。后来,在比赛中,小明凭借自己扎实的绘画功底一鸣惊人,让同学们都大为惊叹。正如同古人云:“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人物的话语就如同埋下的种子,在合适的时机便会生根发芽,绽放出情节的花朵。
再比如,在一个侦探故事里,嫌疑人在被询问时,眼神总是不自觉地闪躲,说话也支支吾吾,当被问到案发当晚的行踪时,他犹豫了一下回答道:“我……我当时就在家睡觉啊,没出去过。”这一系列言行上的细节,为后面揭示他就是真凶埋下了伏笔。因为随着故事的推进,侦探发现种种证据都指向他,而最初他那慌张的言行就显得格外可疑。“欲知其人,常可观其所行,是故观行而善恶益彰。”通过人物的这些细微言行,读者在后面真相大白时,会恍然领悟到原来早有暗示,让故事更具吸引力。
2.物件细节伏笔
物件的细节描写有时能巧妙地埋下伏笔。在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里,两个好朋友从小就有一对一模一样的玉佩,他们约定无论何时都要把玉佩带在身边,视其为友谊的象征。后来,两人因为一些误会而疏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其中一人在街头看到了那熟悉的玉佩挂在一个陌生人身上,这引起了他的好奇与疑惑,进而去探寻,最终通过玉佩这个线索解开了误会,让两人重归于好。“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这小小的玉佩,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也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伏笔,让故事充满了曲折与温情。
再比如在一个冒险故事中,主人公在出发前,从一位老者那里得到了一把看似普通却有着独特花纹的匕首,当时老者只是神秘地说:“这匕首在关键时刻或许能帮你大忙。”在之后的冒险历程中,当主人公被一群野兽围困在山洞里时,他偶然间发现匕首的花纹竟然能与山洞石壁上的图案契合,打开了一道隐藏的石门,从而逃脱了危险。这把匕首从一开始出现就是一处伏笔,在关键时刻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让读者不禁为故事的巧妙构思而赞叹。
3.人物外貌伏笔
人物外貌的某些特点有时也能成为伏笔。例如在一个奇幻故事中,主人公发现身边新转学来的同学,眼睛的颜色很特别,是一种深邃的紫蓝色,仿佛藏着无尽的奥秘。在后续的故事里,随着情节的发展,大家才知道这位同学原来是来自神秘的魔法家族,那双紫蓝色的眼睛是拥有强大魔力的象征,只有在关键时刻才会展现出真正的力量。“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人物独特的外貌特征在这里暗示了其不寻常的身份和能力,让读者在后面知晓真相时,会想起最初对其外貌的描写,感受到故事的巧妙连贯。
再比如在一个武侠故事里,江湖上出现了一位头戴斗笠、身披黑袍的神秘剑客,他的黑袍上绣着一种极为罕见的图案,旁人都不知其含义。而在故事的发展中,当各大帮派争夺一本武功秘籍时,这位神秘剑客亮出了身份,原来那黑袍上的图案正是他所属门派的标志,而他此次出现就是为了守护那本秘籍。人物外貌上的这个细节伏笔,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也让情节的推进更加自然合理。
4.梦境暗示伏笔
梦境常常可以作为一种巧妙的伏笔来暗示情节走向。在一个悬疑故事中,主人公连续几晚都做着同一个梦,梦里他身处一个黑暗的地下室,周围摆满了奇怪的箱子,箱子里似乎传出隐隐约约的求救声,而他每次想要靠近查看时,就会从梦中惊醒。在后续的情节中,他意外发现自己的身世竟然和这个地下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真的有一个神秘的地下室等待他去揭开谜底。“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梦境在这里给故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读者跟随着主人公的梦境好奇不已,也为后面真相的揭示埋下了引人入胜的伏笔。
又如在一个爱情故事里,女主梦到自己和男主在一片花海中幸福地漫步,可突然男主消失不见,只留下她一个人在花海中茫然失措。醒来后,女主心里隐隐有些不安,而之后不久,男主因为工作原因要去远方,两人面临着分离的考验。这个梦境暗示了他们感情可能会出现的波折,为后面女主的担忧以及两人如何维系感情做了伏笔,让读者更能体会到爱情中的患得患失。
5.书信内容伏笔
书信的内容常常可以成为巧妙的伏笔。在一个爱情故事中,男主去远方当兵,在离开前给女主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倾诉思念之情外,还提到了一个两人小时候一起埋下的“时间胶囊”,说等他回来再一起打开看看里面装着的对未来的期许。在之后的故事里,女主因为一些原因心情低落,几乎要放弃这段感情时,偶然想起了那个“时间胶囊”,于是去寻找并打开它,里面的内容让她重新燃起了对爱情的希望,也让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书信里的内容就像一颗等待发芽的种子,在合适的时机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维系情感的关键伏笔,让读者为两人的爱情故事而感动。
再比如在一个悬疑冒险故事中,主人公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上只写了一串神秘的数字和一个地址,没有其他任何说明。起初主人公不以为意,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他发现这串数字竟然是解开某个宝藏秘密的密码,而那个地址就是宝藏所在之处。书信内容从一开始就是一处引人入胜的伏笔,引导着读者和主人公一起去探寻背后的真相,让故事充满了悬念和刺激。
6.环境描写铺垫
环境描写常常能起到为情节发展铺垫的作用。比如描写一个古老的城堡,“城堡的墙壁爬满了斑驳的青苔,昏暗的灯光在幽深的走廊里忽明忽暗,时不时传来一阵阴森的冷风,吹得窗户哐当作响。”这样的环境描写,为后续城堡中发生一系列神秘莫测的事件做了铺垫,让读者在进入后续情节时,已经在心底营造出了一种紧张、诡异的氛围,仿佛那些奇怪的事情就该在这样的环境里发生。“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环境在这里不仅仅是背景,更是一种情绪的引导,推动着故事朝着充满悬念的方向发展。
又如在描写一个宁静的乡村夜晚,“月光如水洒在田野上,蛙声此起彼伏,偶尔有萤火虫在草丛间闪烁着微弱的光,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片祥和之中。”可就在这样看似平静的夜晚,即将发生一件改变主人公命运的大事,比如主人公收到了远方的来信,告知家中突发变故。前面宁静的环境铺垫,与后面突如其来的变故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凸显出事情的意外性,让读者的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
7.回忆片段铺垫
插入回忆片段可以为当下或后续的情节做好铺垫。比如在一篇讲述主人公成长的小说中,主人公在面临一场重要的考试时,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小时候因为考试失利而被父母严厉批评的场景,那些回忆里自己的委屈、难过以及暗暗发誓要努力的心情,都为他此刻紧张又充满斗志的状态做了铺垫。他深知这次考试的重要性,不想再重蹈覆辙,所以全力以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些回忆成为激励他前行的动力,同时也让读者更能理解主人公当下的心境和行为,使故事的情感脉络更加清晰。
又如在一个爱情故事里,女主在和男主闹别扭后,回忆起两人相识时的点点滴滴,第一次见面时的怦然心动,一起经历的那些快乐时光,还有曾经许下的承诺。这些回忆片段的铺垫,一方面展现了他们感情的深厚,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女主主动放下架子,去和男主和好做了情感上的准备,让读者能感受到爱情中的那种纠结与不舍,更能沉浸在故事的情感氛围之中。
8.重复出现铺垫
某些元素在文中重复出现,往往能起到铺垫的作用。比如在一篇童话故事里,森林里总是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每次听到这笛声,小动物们都会不由自主地聚集起来,它们好奇却又找不到吹笛之人。随着故事的推进,原来是善良的小精灵在通过笛声召集大家,要一起对抗森林里即将出现的邪恶势力。“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重复出现的笛声,不断在读者心中强化印象,为后面揭示真相以及情节的高潮做了充分的铺垫,让读者带着疑问和好奇一步步深入故事之中。
又如在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中,主人公的床头一直贴着一张自己小时候画的画,画上是他梦想中的舞台,每次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他都会看着这张画,回忆起自己最初的梦想。这张画多次出现,为最后主人公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登上真正的舞台实现梦想做了有力的铺垫,体现了梦想的力量,也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主人公坚持的不易和成功的喜悦。
9.对比反差铺垫
利用对比反差来做铺垫,能使情节更具冲击力。在一个描写城市变迁的故事中,开头描写了老城区曾经的热闹繁华,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人们欢声笑语,邻里之间关系融洽。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接下来呈现的是老城区如今破败不堪的景象,房屋陈旧,许多店铺都关门大吉,居民也所剩无几。这种前后的对比反差,为后面讲述主人公为了拯救老城区,发起一系列复兴计划做了铺垫,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主人公行动的紧迫性和意义所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通过对比,凸显出变化带来的问题,也为故事的发展营造了一种情感张力。
再比如在一个人物成长故事里,主人公原本是一个胆小懦弱的孩子,在学校里总是被同学欺负,不敢反抗。但经过一次意外事件的刺激后,他变得勇敢坚毅,敢于站出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前面懦弱形象与后面勇敢形象的对比反差铺垫,让读者对他的转变充满好奇,想要探究到底是什么促使了他的改变,使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吸引力。
10.旁人议论铺垫
旁人的议论可以为故事发展起到铺垫作用。在一个职场故事中,公司里总是有同事在私下议论新来的部门经理,有人说他背景深厚,靠关系才坐上这个位置,有人说他其实很有能力,之前在别的项目里做出过出色的成绩。这些不同的议论声,为后面这位部门经理在处理工作时展现出的专业和果断,以及面对质疑时如何证明自己做了铺垫,让读者在了解他的过程中,通过旁人的视角先有了一个初步印象,也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层次感。“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旁人的话语虽然不一定准确,但却能影响故事的氛围和走向,引导读者对后续情节产生期待。
再比如在一个小镇故事里,村民们议论着村头那座废弃的古宅,有人说里面闹鬼,晚上经常传出奇怪的声音;有人说曾经看到过神秘的身影在古宅里出没。这些议论为后面一群年轻人出于好奇去探索古宅,从而发生一系列惊险又刺激的故事做了铺垫,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让大家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古宅里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11.时间节点铺垫
利用特定的时间节点来做铺垫,能让情节发展更有节奏感。比如在一个关于节日的故事中,前面大量描写了人们为春节做准备的忙碌场景,采购年货、打扫房屋、张贴春联等等,营造出了一种喜庆、团圆的氛围。而就在春节前夕,主人公却收到了一个坏消息,远方的亲人因为意外无法赶回来团聚。这个时间节点上的变化,前面的喜庆铺垫与后面的失落形成了鲜明对比,让故事充满了情感的波折,也更能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绪。“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间在这里成为推动情节的重要因素,让读者在故事的时间流转中感受不同的情绪变化。
又如在一个校园青春故事里,毕业季来临,大家都在忙着写毕业留言、拍毕业照,沉浸在即将分别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憧憬之中。就在毕业典礼的那一天,主人公鼓起勇气向暗恋已久的对象表白,前面毕业季这个时间节点的铺垫,让表白这件事显得格外有意义,也充满了青春的荷尔蒙气息,让读者回忆起自己的青春时光,更能代入到故事的情境之中。
12.情绪变化铺垫
人物情绪的变化可以巧妙地为后续情节铺垫。在一个冒险故事中,主人公一开始怀着兴奋和期待的心情踏上旅途,一路上欣赏着美景,对未知充满了好奇。然而,随着深入丛林,遇到了各种危险,比如突然出现的猛兽、难以跨越的沼泽地等,他的情绪逐渐从兴奋变为紧张、恐惧。这种情绪变化为后面他在绝境中激发出自身的潜能,想出办法克服困难做了铺垫,让读者更能理解他在困境中的心理状态,也使得故事的情节发展更加合理。“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情绪的起伏反映了情节的推进,也为后面的转折做了内在的准备。
再比如在一个家庭故事里,父母原本因为孩子的优秀成绩而满心欢喜,可当发现孩子在学校里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后,他们的情绪变得忧虑、生气。这种情绪的转变为后面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教育以及孩子如何改正错误等情节做了铺垫,让读者感受到家庭关系中的微妙变化,更能关注故事的发展走向。
13.知识背景铺垫
在故事中引入相关的知识背景能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比如在一个科幻故事里,先介绍了关于时空穿越的一些理论知识,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提到的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实现时空扭曲等概念。在读者对这些背景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主人公开启了时空穿越之旅,去改变历史上的某个重大事件。前面的知识背景铺垫,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后面看似奇幻的情节,不至于觉得突兀,也让故事更具科学性和逻辑性。“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些知识就如同基石,为故事的想象搭建了合理的框架,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
又如在一个历史题材的故事中,先讲述了古代某个朝代的政治制度、文化风俗等背景知识,比如科举制度的严格流程、文人雅士之间的交往方式等。然后故事围绕一位寒门学子参加科举的经历展开,因为有了前面的知识铺垫,读者能清晰地明白学子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能体会到他在这个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让故事的历史韵味更加浓厚,也更具可读性。
14.习俗传统铺垫
借助特定的习俗传统来做铺垫,可增添故事的文化底蕴和情节的合理性。在一个民俗故事中,当地有一个习俗,每年的中秋之夜,村里的年轻人都要去后山的古庙祈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在一次中秋夜,主人公和小伙伴们按照习俗去古庙时,却发现古庙出现了一些异样的情况,比如平时紧闭的大门竟然半掩着,里面传来奇怪的声响。这个习俗传统的铺垫,让故事发生的场景和情节显得自然而又神秘,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也让后面主人公探寻古庙秘密的情节顺理成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习俗传统就像春雨一样,悄然融入故事,为其发展营造氛围。
再比如在一个少数民族题材的故事里,介绍了该民族独特的婚恋习俗,女子在成年后要通过对歌的方式来挑选心仪的男子。女主作为族里备受瞩目的姑娘,在对歌会上遇到了让她心动的男主,然而两人的恋情却因为家族的一些规定面临阻碍。前面婚恋习俗的铺垫,让读者了解故事发生的文化背景,也为后面两人如何突破阻碍、坚守爱情做了情节上的准备,使故事充满了民族风情和情感张力。
15.声音音效铺垫
声音音效的描写能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在一个恐怖故事中,每当夜幕降临,老房子里就会传出一种“嘎吱嘎吱”的声音,像是有人在缓慢地推开一扇沉重的门,又像是老旧的木地板承受不住重量发出的呻吟。这种声音不断出现,让主人公和读者都心生恐惧,为后面主人公在房子里发现隐藏的秘密通道,以及通道里隐藏着的恐怖真相做了铺垫,营造出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萦绕在耳边的声音,持续影响着读者的情绪,推动故事朝着惊悚的方向发展。
又如在一个音乐题材的故事中,一开始就描写了舞台下观众们的欢呼声、掌声,以及乐器调试时发出的各种独特的声音,营造出了一种热闹、期待的氛围。随后主人公登场,要进行一场重要的演奏,前面的声音音效铺垫,让读者也仿佛置身于那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现场,能够深切感受到主人公所面临的氛围压力以及内心的紧张与激动。而当主人公的手指触碰琴弦,奏响第一个音符时,那美妙的乐音融入之前铺垫好的声音环境里,显得更加扣人心弦,后续不管是演奏过程中的高潮迭起,还是偶尔出现的小失误引发的现场微妙变化,都在这有铺垫的情境下显得顺理成章,让读者跟随着故事里的节奏,沉浸在这音乐的世界之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恰如其分的声音音效铺垫,就如同给故事奏响了前奏,让整个情节发展宛如一首动人的乐曲般流畅自然。
16.心理活动铺垫
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巧妙地为后续情节做铺垫。比如在一个成长励志故事中,主人公是一个热爱绘画却总是得不到他人认可的少年,他看着别人拿着奖状、受到夸赞时,心里既羡慕又失落,不断地在心底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没有绘画天赋呢?我是不是该放弃了?”可同时,又有一个倔强的声音在说:“我这么喜欢画画,怎么能轻易放弃,我要证明给大家看。”这种矛盾纠结的心理活动,为后面他遇到一位良师,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刻苦练习,最终在绘画比赛中脱颖而出做了铺垫。读者通过他之前的心理变化,能更深刻地理解他后来付出努力的决心以及取得成功时的不易与喜悦。“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人物内心的思索与挣扎,成为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让情节的转折显得合情合理。
再比如在一个爱情故事里,女主在面对男主热烈的追求时,心里十分纠结,一方面她确实对男主有着好感,被男主的真诚和浪漫所打动;另一方面,她又顾虑着两人家庭背景的差异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她常常在夜里辗转反侧,思考着要不要接受这份感情。这种心理活动的铺垫,为后面两人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共同克服困难,最终坚定地走到一起做了情感上的准备,让读者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爱情里的那种患得患失与小心翼翼,也让整个故事更加细腻动人。
17.引用话语铺垫
故事中引用一些话语往往能起到铺垫情节的作用。比如在一个校园故事中,老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对同学们说:“你们即将踏入社会,未来的路或许布满荆棘,但只要怀揣梦想,坚持不懈,终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这句话在当时的情境下,同学们可能只是听听而已,但在后续故事里,主人公毕业后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遭遇了诸多挫折,一度陷入迷茫和绝望。然而,每当他想起老校长的这句话,就又重新燃起了斗志,继续努力寻找机会,最终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开启了自己的精彩人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老校长的话语在这里犹如一盏明灯,提前为后面主人公的人生起伏做了铺垫,让读者感受到话语的力量以及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再比如在一个历史故事里,古代的一位智者曾预言:“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之后的故事叙述中,王朝历经繁荣昌盛后,内部矛盾逐渐激化,各地开始出现叛乱,国家陷入动荡分裂的局面。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有英雄豪杰崛起,逐步统一各方势力,使国家再次走向统一。智者的这句预言提前为整个历史发展的波澜壮阔做了铺垫,让读者能站在宏观的角度去理解故事里朝代更迭的规律,使情节更具历史厚重感,也凸显出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18.视角转换铺垫
利用视角转换来做铺垫,可以让故事呈现出更丰富的层次,也为后续情节发展助力。比如在一个悬疑推理故事中,先是从警察的视角去调查一起离奇的谋杀案,展现警察所掌握的线索、对嫌疑人的排查等情况。然后突然转换到一个神秘人物的视角,读者会发现这个神秘人物似乎知晓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他的行为和行踪都透着诡异。这种视角的转换为后面揭示这个神秘人物与案件的关联,以及整个案件背后隐藏的巨大阴谋做了铺垫,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想要从不同视角拼凑出完整的真相。“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视角就像从不同的角度去观赏一座山峰,各有各的风景,而这些不同视角下展现的内容相互交织,为故事的高潮和最终谜底的揭开做了充分准备,使整个故事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
再比如在一个家族故事中,先从老一辈的视角去讲述家族的兴衰过往,他们经历的艰难岁月、传承下来的家族传统等。接着转换到年轻一辈的视角,展现年轻人们对家族传统的不同看法,有的想要坚守传承,有的则渴望突破创新。这种视角转换的铺垫,为后面家族内部因为观念差异产生矛盾冲突,以及最终大家如何相互理解、共同推动家族继续发展做了情节上的准备,让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家族故事里的复杂情感与发展脉络,使故事更具现实意义和可读性。
▼
【少儿写作课】
(适合8-16岁中小学生,可以永久回放)
▼
6位全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
10+年一线少儿写作教学经验
30节PPT视频录播课,共计790+分钟
1100+页PPT讲义及思维导图
从文学创作素养到实用写作技巧
涵盖素材、语言、结构、思维4大板块
系统帮助孩子提升写作能力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