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天气渐寒,中药泡脚也需注意四点!

文摘   2024-10-08 17:01   安徽  



二十四节气

寒露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此时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昼夜温差较大。养生应顺势而为,“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此时阳气初收,脾阳未复,宜穿以保暖,逐渐添加衣物,但不要太多太快。秋天适度经受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



寒露 三防

防干燥
燥是秋季的主气。秋季在五脏中应于肺,而肺喜润恶燥。因此,需补足水分。晨起时饮用温水,可更好的被胃肠道吸收利用,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强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运动宜适度减少,避免大汗出的剧烈运动以减少身体津液耗伤。
空间加湿很重要,保持鼻咽、气道的湿润,可以有效的增强鼻黏膜的湿润度和抗病能力,可使用加湿器保证空间的湿度,建议湿度在40%-60%之间。
注意温润饮食,少吃辛辣、燥热伤津的食物,可适当补充有温润、滋养性质的食物,如蜂蜜、山药、芝麻、核桃等。通过中医茶饮的方式可以帮助机体润燥生津、预防便秘,如搭配选择枸杞子、麦冬、乌梅、西洋参、肉苁蓉等。
防风寒
秋风萧瑟,早晚气温偏凉,需注意避免过多食用性寒食物,早晚外出增加衣物。杨婕强调,寒露节气,尤其要注意这些部位的保暖。
1、暖口鼻:对凉风敏感的人群可佩戴口罩,以免诱发呼吸道疾病。
2、暖腹部:除注意腹部的物理保暖,更需注意避免跟风大量进食瓜果及螃蟹等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3、暖足部:足部是由心脏开始血液循环最远的部位,保证足部的温暖,有助于血液循环的顺畅,尤其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
防悲伤
古有“伤春悲秋”的说法,秋分萧瑟、万物凋零,此时,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精神萎靡、倦怠乏力等症状的人,以及心情不畅、消化不良、易怒、乏力等人群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光照,在室内时应保持室内亮度,适当增加户外晒太阳时间,身体条件允许的人群可以登高望远,强健体质、陶冶情操。
2、保证充足的睡眠,尤其老年人群10点左右开始入睡,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中午可小睡一会儿,防止困乏。
3、可以擅用音乐、香薰、冥想的方式以愉悦身心。



寒露 理疗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顺应秋季收养阴精的原则,早起能舒展阳气,以达阴阳平衡。

1、艾灸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自然界中的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大幅减退,阴气渐生。中医来讲,艾灸具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寒露以后,是感冒的多发期,艾灸可以迅速提升阳气,使阳气固卫体表,收缩毛孔,预防感冒,也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改善手脚冰冷等。

2、足浴

俗语有云“寒露脚不露”,寒露时节,当注意足部的保暖,白天勿赤脚,以防寒从足底生,夜间四肢莫伸被外。此外,泡脚不仅能温肾散寒,又防秋燥,且有助眠之效,正如苏轼有诗曰“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

但是,泡脚须注意:

(1)泡脚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感胸闷、头晕,应暂停止。

(2)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长期下可致消化不良。

(3)中药泡脚宜用木盆,金属盆可能会与中药某些成分相互作用生成有害物质。

(4)儿童、女性经期泡脚需咨询医生,并根据自身情况对症用药。

3、针灸

  选择特定穴位予以针刺、艾灸或贴敷,能起到顾护初升阳气、扶正固本的作用,从而调动人体潜能,激发正气,祛除病邪。节气针灸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脾胃、胃肠疾病、颈肩腰腿痛、风湿骨病以及各类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长期慢性病患者。对于其它素体阳虚、四肢冰冷、宫寒、畏寒怕风、夜尿频频的人群,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寒露 饮食

秋季神经兴奋,食欲骤增,要防止过量饮食。要少吃辣味和生冷食物多吃酸性和热饮和热软食物。不吃霉变和不洁食物,避免感染肠道传染病。中秋节以后,天气干燥容易口渴,嘴唇干燥,皮肤干燥等秋季干燥病,多吃水果,多喝热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等,满足肌体需求提高干燥病力。

秋天很冷,人们喜欢吃油腻的食物,但秋天的脂肪不能总是贴着。清淡柔软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收敛我们的身体,可以慢慢滋养五脏六腑。多吃汤类、粥类、汤类流质饮食也有助于缓解秋天的干燥。干燥的秋天,不要担心摄取的水分过多。胃肠此时也非常干燥,很多水分进入胃肠后很快就会被人体吸收,体内经过体液循环运转后,排便、出汗等排出体外。

仲秋至深秋,干邪当令,气候干燥,人体易缺水,出现皮肤干裂、皱纹增多、毛发干燥易脱落、喉咙干燥疼痛等症状或不适。因此,秋天多喝水,补充足够的水分,饮食以酸、甘、润为主,少吃辛温发散的东西。中医认为,五味中的酸、甘可化阴生津。秋季气候干燥,因此适宜多食酸、甘、润之品,如雪梨、蜂蜜、甘蔗、牛奶、银耳、百合、莲子、核桃、花生、黑芝麻等食品,以养阴、生津、润燥,缓解人体干燥症状。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秋天空气干燥,最好把补充的东西做成汤服用。一般人应该用食物来补充,也就是说,新鲜的白菜、萝卜、莲藕等加入鱼、肉等做汤,如花生鸡爪汤、莲藕牛肉汤、菠菜猪肝汤、萝卜排骨汤等。




看纯中医,就到国医堂!

编发|王迪森    审核|范贤耀





健康专线:

合作化路门诊:18326166392       

花园街门诊部:15005607578

梅山路门诊部:15056591559       

省直医院门诊:18956027832


       安徽中医药大学门诊部(国医堂)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的直属门诊部,合肥市拥有花园街、合作化路、梅山路三个门诊部,省内其他市县有三个门诊部:

1、合作化路门诊部:合肥市合作化路与黄山路交叉口西南角向南约300米(绿城百合公寓东门南侧);乘坐10、12、13、16、53、56、102、103、108、118、121、125、129、136、149、158路公交车到合肥科技馆站下。外地朋友乘动车到合肥南站下火车后,乘16或108路公交车到合肥科技馆站下。

健康专线:18326166392(与微信号同步)、18905692229

门诊电话:0551-65168612(挂号处)、65168611(中药房)、65168610(西药房)


2、花园街门诊部:合肥市庐阳区安庆路和花园街交口西南角(长江路原省政府向北200米)。市内可乘坐4、14、46、117、121、129、166、b1、k3、t10、78路至市府广场站下步行前往。

健康热线:15005607578(与微信号同步)

门诊电话:0551-62845006

3、梅山路门诊部:合肥市梅山路中段(安徽省中医院东门对面,向南约50米)。乘坐125、51、59路公交到医科大站或者省中医院站下。

门诊电话:0551-62815242

健康专线:15056591559(与微信号同步)


4、安徽省直医院国医堂门诊部: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大院内)。

健康热线:18956027832

5、阜阳国医馆门诊部:阜阳一道河与阜王路交叉口(阜阳市南二环市中级人民法院西50米处)

门诊电话:0558-7117666、8522222

6亳州门诊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药都大道与振谯路交叉口东南角(协和成药业院内)乘坐223路公交车到协和成药业站下。

门诊电话:0558-5208666    健康专线:17756717059(与微信号同步)

 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医堂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扬,积极宣传中医养生,使中医养生能够进入千家万户,给广大群众带来健康。


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由100多名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及中青年中医名家组成的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健康管理团队,将为您和您的家人提供优质的纯中医诊疗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