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带着刚刚开智的孩子去了一趟山西。
去之前,身边不少朋友劝谏,孩子太小,山西不适合,看过就忘了。不如去上海迪士尼,至少玩得更开心。
如果精力充沛、条件允许的话,这当然不该是一道选择题。
但是对眼下的我来说,确实是道选择题。
祖国大好风光千千万,我却选了三晋。
为什么想要去山西呢?
我虽不玩游戏,但山西的火爆,却也早有耳闻。
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一座几乎没有历史的城市,博物馆里陈列的全部都是近代史。
去山西,想要感受一下真正的历史,带上孩子去山西,不指望他能博闻强识,只想熏陶一二。
这个世界不是由科技堆砌而成的,还有过往。
去到山西的第一站是太原。
太原有很火爆的网红经典——植物园;也有纯铜打造的卧佛。
但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一一放弃了。
因为来山西,想看看宗教和工匠技艺的碰撞。
也想看看历史的余韵。
我们把第一站定在了蒙山。
当地人劝谏:太原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如果时间有限的话,蒙山不值得。
虽然听人劝、吃饱饭,但我们还是在雾气蒙蒙中来到了蒙山脚下。
蒙山不大,却也耗费了半天时间。
都说人文景点是三分看,七分听。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不喜欢听导游洋洋洒洒的讲故事了。因为他们有理有据的故事,总是会让我下意识的顺着他们的观点走。
我更喜欢在网络上漫无目的的寻找各种与之相关的蛛丝马迹,再整理出自己的头绪,形成自己的认知想法。
比乐山大佛还要早一百六十多年的蒙山大佛大概缺少宣传,所以并没有什么知名度。
在距离蒙山大佛不远处,还有另外一个景点台山,网约车司机也更加推荐我去那里。但带着孩子的我二选其一了蒙山,不是谁更值得,而是我更想看哪里的风景。
当年人们把一座山凿出一尊佛。
佛悯众生,见世间苦难;众生虔诚,书中记载:一夜燃油万盆。
甚至诸多帝王都因各种原因,也来参拜过。
然世事总是充满变化的,千百年后,虔诚不在,佛之与众生,不过尔尔。
再后来,佛头跌落,蒙山消沉。
新中国成立后,当人们再次想到这尊大佛时,他已再成石山,乱石堆积,杂草重生。
再后来,人们根据书中记载,为他再塑佛头,重新昔日荣光。
而今,这里成了大家山西诸多旅游景点中,略有逊色的一个。
不时会有人来参拜,但大多数情况下,却只为了观摩,我们便是其中之一。
石佛之下,鲜花摆成的“国泰民安”很是醒目。
小朋友问,什么是国泰民安。
我说,妈妈可以自己一个人带你出来玩,在这种人不多的山里也不担心有坏人,就是国泰民安。
社会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这不是信徒与佛祖间的心念感应,而是纳税人与政府间的相互信任。
所以即便没有燃油万盆,百姓依旧诸事顺遂。
小朋友并不知道一千四百多年前是多久,不过没有关系,文化就是这样慢慢渗透的。
他并不知道佛意味着什么,但是他明白,如果贪心,向佛许愿也是没用的。
去了太原才知道,太原人真的很幸福,他们拥有一座皇家宗祠公园。
去晋祠,见历史荒唐。
我们总是喜欢说这个世界是个草台班子。
去晋祠,会更加深刻的体会到。
《山海经》里面说,悬翁山下,晋水出。
晋祠就建在悬翁山下,是为了祭祀一位太原本土的神,也是太原第一位诸侯,唐叔虞。
小朋友搞不懂诸侯和帝王间的关系,其实很多诸侯自己大概也没弄懂。
第一个草台班子的故事,要从唐叔虞拿到太原这块封地说起。
唐叔虞是姬发和姜子牙之女姜邑的嫡子,但不是长子。
传说,长子年幼继位,拿着梧桐叶说要封赏给弟弟。大臣们一听,赶紧说,天子一言九鼎,说话就得算数,既然说了要给弟弟册封,就赶紧的。
就这样年幼的天子在群臣的说教下,给自己更加年幼的皇弟找了个封地,就是太原。
这也是有名的“桐叶封地”的由来。自古帝王故事都是经过润色的,事实的真相如何,早就无法追究了。我们暂且就把这当做事实看待吧。
小孩子听了这个故事后,得到的结论是:要说话算话,不能变卦。
当时的太原还不叫太原,叫唐,但奈何唐叔虞他儿子觉得“晋”更好听,就改了封号。
晋水到底是哪条水系,我也没弄明白。但却收获了一个很接地气的故事。
晋祠主殿的右手边,有一个泉眼,叫做难老泉。
后来听一位老太原人讲了一个关于难老泉的故事,和网上查到的几乎没什么出入,就是一个被婆母刁难的儿媳,意外得到一个法器,却因为婆母使用不当,导致水淹了整个村子,儿媳得知后,奋不顾身,用自己的身体压制住水势。
最终形成了难老泉。
后来在这个泉眼的旁边,大家修建了水母楼,来祭奠这位勇敢善良的女子。
小朋友问,婆婆欺负儿媳,为什么没人管?
是啊,为什么没人管呢?大多数的婆媳矛盾就是因为长久没人管造成的。
大家总说不聋不哑不做家翁,装聋作哑,不就是明明看出来不公平却又假装看不到么?
男人们总觉得小小矛盾,忍忍就过去了,可是女人却总是能记一辈子。
水母娘娘之所以被捧上高位,应该不仅是因为她机智善良、甘于奉献,更多的,应该是无数个同病相怜的女人感情带入了吧。
在导游的解说里,晋祠有几大宝,戏楼、献殿、渔沼飞梁,周柏。
之所以把他们当做宝贝,是因为这些确确实实的,都是历史老物件。
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看一眼少一眼。
去了山西才知道,明清的东西不算文物,北魏、唐朝、宋元的才算。
晋祠的主殿供奉的是谁,导游说是姜邑,唐叔虞的母亲。
那么为祭祀唐叔虞而建的宗祠,唐叔虞又在哪里呢?
在一座不太起眼的偏殿,甚至连朝向都和主殿方向不一致。
可怜一代霸主,受晋地百姓多年香火,却依旧保不住自己的地位。
前仆后继的游客,以及络绎不绝的讲解们,都在口若悬河的介绍着晋祠的主殿——圣母殿。
在解说的稿子里,最后这座圣母殿里供奉的,是姜邑。
然而圣女殿内,只设五鼎。唐叔虞虽居于偏殿,却有七鼎。
西周礼制: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
也就是说,这位圣母的规制是按照大夫来定的。
宋皇帝把唐叔虞搬出大殿,又把一个女像搬了进来,并册封为显灵圣母。至于这个圣母到底是谁,官方不说,民间却版本众多。
大家都说现在的网友造神能力超强,其实和古人相比,可能逊色多了。
对于我们后世人而言,圣母是谁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些历史遗迹的宝贵程度。
有人称晋祠的诸多建筑为国宝级别建筑。尤其是圣母殿这座重檐歇山顶建筑,是整个晋祠最古老的建筑。
梁思成在上世纪30年代考察晋祠后,曾写有《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一文,文中是这样描述晋祠圣母殿:“晋祠圣母庙大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几成方形,在布置上,至为奇特。殿身五间,副阶周匝。但是前廊之深为两间,内槽深三间,故前廊异常空敞,在我们尚属初见。”
宋朝早期的时候,还保留着大唐的影子,在建筑上也是如此。
以前用家里的桌椅和小朋友介绍榫卯结构。到了这里,才算是真的见识榫卯结构之伟大。
尤其是山西的大部分古建筑的整个结构都裸露在外,甚至很多地方连天花板都没有,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整个建筑物的框架结构。
小朋友说,以前的人这么厉害么,拼插的房子比他的玩具都要好。
古人的智慧当然深奥不可测了。
现在有很多人总是下意识的觉得国外的东西好,觉得我们什么都比不过别人,极度的文化不自信。
希望小朋友日后不论接收到多少外来文化,都能保持对自有文化的崇拜。不要妄自菲薄的否定自己的民族。我们比这个世界上的多部分民族都要渊博。
这个民族,传承了几千年,途中,有很多文化遗失了,也有很多外来的文化融入了。
最终,才有了眼下的我们。
去到山西,就会发现很多梁思成留下的影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幸得有他,才让岌岌可危的古建筑有了保留下来的可能。
说到梁思成,就不得不说一说徐志摩。他们成长于外来文化大量入侵的年代。
其实从他们那个时候起,我们这片土地上就多了很多文化不自信的同胞了。
他们吸纳了外来文化后,就不断地否定自己。这种奇葩的心理,一直延续到现在。
朋友建议我带孩子去迪士尼,那种开心欢快的地方,终究会去的。但我更想在有限的机会里,尽早和他一起,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
去黄河,看看奔腾咆哮的壶口瀑布。
小孩子兴奋的说,黄河是巧克力色的。
现在的他,还不懂什么是母亲河,但是没关系,因为在他知道之前,已经为之振奋了。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希望我的小朋友能够三观周正的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