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清华研究生硅谷工作,海钓身亡后无钱安葬,美国的月亮不圆了?

2024-08-19 18:37   辽宁  

十几年前,对一个成功家长的衡量标准很简单。

无外乎就是考上国内顶尖大学,然后出国深造,再留在国外。

邱宗德就是这样的一个天之骄子。

1997年,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精密仪器系。随后又读了研究生。

毕业后,他进入美国硅谷,成了一名工程师。

在美国娶妻生子,一切看似很圆满。

然而,看似平静的生活,其实不过是无风的湖面,禁不起一丝波澜。

邱宗德工作之余的唯一爱好是钓鱼,一次和钓友的海钓中,他不幸落水丧生了……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妻子牵着两个女儿的手,甚至拿不出钱来安葬丈夫。

这就是我们眼里幸福美满的硅谷工程师生活。

最后,还是在好友的帮助下,以网络募捐的形式,筹集到10万多美元,度过了难关。

而从捐钱的名单看,伸出援助之手的,几乎都是华人。

明明是润出国享福的,可是却流露出背井离乡,抱团取暖的凄凉感。

清北高材生喜欢去美国,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可是邱宗德的窘迫,是个例外么?

还是说,美国的月亮,其实也没有那么圆呢?


美国吸纳了多少清华学子?

原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曾经在2017年公开感叹,说那一届本科生有2251人,其中1670人都去了美国。

超过74%的高材生,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集结高精端人才,供养美国,听起来又好气,又好笑。

为什么去了美国的清华毕业生,很多都没再回来?

他们大多数落地生根,成了美国的新居民。

清华大学在世界大学排行榜里明明不是最优秀的,可是据说马斯克的火箭研发团队,9000多名科学家里,有超过1000人来自清华!

清华成了美国的中流砥柱,负担起了美国很多科研项目的重担。

于是很多人内涵清华,说清华是培养汉奸的摇篮。

平心而论,其实清华人选择留在美国,未必就是不爱国。

可是在爱国和过好自己的一生之间,很多人都选择了后者。

一位留在美国硅谷发展的清华毕业生表示,他们夫妻两人在硅谷工作,入职第1年,夫妻两人一共就可以拿到35万美元的年薪。

可是如果不出国,待在国内的话,他们无论如何都拿不到100万人民币。

不仅薪资差距很大,福利待遇也不同,至少,在美国每天上班的时长固定,会有充足的私人空间。

在切实的利益面前,人们做出选择的考量标准很现实。

他说他们夫妻没考虑要加入美国国籍,打算在硅谷赚几年,然后回老家养老。

不排除也有很多像他一样考虑的清华学子,但也有很多人在美国待久了之后,就不想回来了。

他们最终,变成了美国人。

就像很多年轻人想要趁着年轻去北上广闯一闯一样。

多年后,一些人返回故里,一些人落地生根。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公布过一组数据,2018年在美国留学,并且获得博士学位、持有临时签证的6182名中国籍学生中,有接近80%的博士生打算毕业后留在美国。

为什么这么多人才,最终都成了美国的囊中之物?

是学历越高的人越没有家国情怀么?

众所周知,在留学的名单中,美国的开销几乎是最高的,一年几十万的留学费用不过是洒洒水。

读到博士毕业,基本上就是上百万的开销了。

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很多留学生毕业后考虑的第一问题就是回报父母。

拿什么回报?

北上广的房价高得离谱,没有十年八年的,连首付都赚不到。

反观美国就不一样了,很多清北高材生在美国工作两三年就能首付买房了。

房价,无形中成了制约国家发展的一道屏障。

有人说,当年钱学森那么难,都要回国。而今的人才却只顾着自己,往美国跑。

这是人心变了,读书人没有心了。

金庸先生的小说里,无处不透露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思想。

可是我们回过头来看,凭什么郭靖就应该死在襄阳城下?

大侠保家卫国是大义,不是义务。

一个普通家庭想要托举出一个留洋博士是无比艰辛的事情,凭什么人家吃了苦中苦,就要一辈子苦。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而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定义不同。

选择去美国过下半生,是不少人的人生追求。

可是,这种人生追求,又有多靠谱呢?


去美国的清华高材生,过得真的好么?

上面说到的邱宗德,如果他没有发生意外,可能他的人生就是大家眼里人生赢家的写照。

可是他死了,大家才恍然:原来,他的日子过得也就那样。

有网友帮他算了一笔账。

在没有房贷的前提下,维持基本生存,就需要15万的费用。

换句话说,大家眼里光鲜亮丽的邱宗德,其实也不过是个月光族。

家庭基本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

当然,邱宗德的财政状况代表不了别人。

年初的时候,发生过一起清华人在美国的杀妻案。

两个人都是清华的高材生,又一起在谷歌工作,他们俩的财政状况肯定要比一人托举全家的邱宗德好很多。

然而悲剧还是发生了,丈夫陈立人在家中徒手空拳的把妻子于轩一砸死了……

时至今日,半年过去了,还没结案,所以除了当事人,别人根本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得知悲剧发生后,陈立人的父母火速赶到美国,为儿子找了辩护律师。

据说他们甚至要卖掉陈立人和于轩一共同买下的房子,用来请律师,打官司为陈立人续命。

而可怜的于轩一父母呢?他们在得知女儿被家暴致死后,却连签证都办不下来,不能第一时间赶去看女儿,更别提为女儿撑腰了。

人们总说,养孩子就像放风筝,哪怕孩子走得再远,线都握在父母的手里。

说这话的人一定没想过,万一风筝的线断了,要怎么找到女儿。

在父母的身边,子女进可攻、退可守;远离父母,就只能活成战士。



之前去妇产医院看望产子的朋友,听见一个主任和朋友说,将来不要把孩子培养的太优秀。

那个主任说,他当初一直监督孩子好好读书,孩子书确实读得非常好,考上北大,后来去了美国深造,如今定居在明尼苏达。

他一边为儿子感到欣慰,一边又为自己感到悲哀。所有的精力与财力都奉献给儿子了,自己遇到困难,鞍前马后的却是外甥。

美国的月亮圆不圆,这很难说。

可一旦选择了美国月亮,家里的月亮肯定就不圆了。

金夕
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