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辈人眼里,稳定工作就是最幸福的事情,能上公务员拿上铁饭碗不管工资多少都会觉得脸上有光,更有面子。
某个大厂的员工参加家庭聚会,本来聚会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大家交谈甚欢,结果大伯忽然一直在饭桌上炫耀自己儿子是公务员,觉得名声好拿上铁碗饭了,一辈子稳定吃公家饭,他实在听不下去就说自己年薪60w,是你儿子工资的10倍。结果大伯说你在深圳挣60w正常,但要论生活水平,肯定还是我儿子更高呀,而且你的工作不稳定说不定哪天就被裁了。这大伯也是一点也没礼貌,家庭聚会非要攀比做什么,搞得大家都尴尬啊。但听听就好了,何必去争没意义,他好就好呗,自家的事自己清楚就好了,没必要跟别人交底。只能说认知不一样,但大伯这种事情也很正常,毕竟孩子都是父母眼里的宝,除非孩子作奸犯科,父母辛苦养育那么多年,他们炫耀就炫耀呗。没必要和他们争执生气,管不住别人的嘴,面子什么都是虚的,过得开不开心自己心里都清楚,再说有啥炫耀的,有钱的很低调,没钱的炫耀人家也知道你没钱。一般这种就是家里条件一般,二老没本事的才喜欢炫耀,以为儿子考上公务员就能逆天改命。父母有本事的,一般都比较低调,孩子工作好也不会到处说。要么就是没面子惯了,觉得儿子拿上铁饭碗就想通过炫耀儿子得到别人的认可,把自己年轻时候缺的面子补回来,想扬眉吐气,其实在优秀的亲戚看来跟joker没啥两样。外人的评价是一时的,自己要什么幸不幸福才是永久的。虽说大厂前几年可能赚了公务员一辈子的钱,但60w背后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人家公务员也是一辈子的事情,生活的肯定更有幸福感,所以说全凭自己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很多人都觉得大城市的生活成本肯定比小县城高,因为大城市的房价、物价等都比较高。但其实这是个误解,生活成本的高低并不仅仅取决于这些因素。比如说品牌连锁化,现在很多品牌在全国的价格都是统一的,甚至在一些地方还有优惠。就像华为手机,不管是在深圳还是在小县城,价格都差不多,有时候小县城还能更便宜。而且,大城市的消费选择更多,有时候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性价比更高的商品和服务。还有消费升级的问题,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要追求高端产品,认为这样才能提高生活质量。但其实那些瞄准低消费群体的公司反而更受欢迎,因为它们能提供更实惠的产品和服务。比如说一些餐饮品牌,现在都推出了很多优惠券和折扣,这样一来,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在饮食上的开销反而降低了。而且,大城市的公共交通、文化娱乐等设施更加完善,很多都是免费或者低价的,这也能降低生活成本。再说说商品价格,大城市的超市和便利店因为采购量大,可以通过与供应商谈判获得更低的价格,从而降低成本。我家附近新开的连锁零食超市,可乐才卖 1.5 元一瓶,矿泉水更是低至 0.7 元一瓶,这在小县城都很难想象。而且,大城市的电商发达,网购也能让我们买到更便宜的东西。所以说,生活成本的差异主要还是在住房上。在小县城租个两居室,一个月可能只要 1000 元,但在深圳相同地段,没有 10000 元根本下不来。我有个朋友,他也是在大城市工作,年薪也挺高的,但他觉得压力太大了,生活质量也不高。每天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也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后来他回到了小县城,虽然收入降低了,但他觉得生活更轻松了,也更快乐了。他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还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钓鱼、摄影等。他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是他想要的,虽然收入低了一些,但他觉得生活质量提高了很多。还有个例子,有个人一直想考公务员,觉得公务员工作稳定,生活质量高。他考了好几年,终于考上了。但他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公务员的工作也并不轻松,而且收入也不是很高。他每天都要面对各种繁琐的工作,还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感觉很压抑。他开始后悔自己的选择,觉得还不如在外面打拼,至少能有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有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还能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拓宽自己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