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 | 真故2024年的诚恳故事

文摘   2025-02-07 16:34   重庆  


来源:真故编辑部真实故事计划

图片


"

睽违一年,真实故事计划对我们所处世界的讲述从未断点。

诚恳的文字让我感动。我截选了3篇,觉得得特别好。包括写袁凌那篇。

谢谢真故编辑部。



N0.1劳荣枝二哥,无法背过脸去

劳声桥是死刑犯劳荣枝的二哥。劳荣枝犯罪潜逃二十余年又出现,如巨石掷向劳声桥生活的水面,他没有背过脸去。在一片非议声中,劳声桥替妹妹道歉,找律师打名誉权官司,全力申诉辩护,以试图保住劳荣枝的性命。
2023年12月18日,劳荣枝被执行死刑的当天,劳声桥还在为案件奔走。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图片撰文:罗方丹

    雷磊
劳声桥是一个执拗的人。他是死刑犯劳荣枝的第二个哥哥。
因自身容貌,以及作为悍匪法子英的情妇并参与杀人犯罪,劳荣枝案引发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其案件争议核心点,是劳荣枝是否属于被胁迫犯罪,以及劳荣枝是否是作为法子英杀人的从犯而非主犯。网络间对劳荣枝的戏剧性人生津津乐道,投射到具体法律层面的关注则较少,在一个等蓝底白字通报的年代,罪犯伏法、正义伸张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
可以说,劳声桥和他身后的劳家人一直身处极端被动的境地。潜逃20年的劳荣枝在2019年被捕后,劳声桥没有躲闪,而是在无数谩骂声中,替妹妹道歉、辩护,试图挽救妹妹的性命。他不仅是尽一个哥哥的责任,也是一次法律实践的探寻。即使是凶犯也有权利为自己辩护。2023年底,劳荣枝依法院判决执行死刑。
杀人偿命是常识。某种程度上,劳声桥的执拗也在坚守一种常识。

N0.2《中年父亲代孕了一个孩子

中年男性瞒着家人代孕的现象不时见诸报端。在苏北某县城,研究生毕业不久的徐书晴(化名)是家里最后一个知道父亲代孕的人。她的父亲经过长期谋划,在2022年代孕生育了一个男孩。

代孕的孩子煎熬着书晴和母亲。父亲的背德,血亲的愤怒、迷茫,让家庭原有的秩序与伦理渐渐崩解。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图片撰文:佟畅/编辑:温丽虹
    罗方丹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本文聚焦买方视角,发掘出荒谬的故事:女儿不生,妻子难生,一些求子心切的中年男人开始通过代孕的方式定制孩子。
文章没有停留在对求子者的控诉,而是进一步溯源他们所处的环境。“因为没有儿子,徐书晴的父亲在亲戚朋友间都抬不起头。”乡土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将压力传导给求子者,使得男人们被逼在妻女外,通过代孕的方式进一步剥削陌生女性。从荒谬的结果往前溯源,我们能看见父权制的链条环环相扣,作用于每一个人身上,最终传导到最末端。
恶意往往不能简单归因于具体个体,受害与施害的身份也并不总是那么明晰。这篇文章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停留在对个人的审判,而是要回归人所处的环境,考察结构性暴力及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N0.3一个贫穷的作家决定重新找工作

靠写作养活自己是许多人的梦想。袁凌41岁成为作家,46岁从职场抽身、全职写作。
和妻子生活在北京,袁凌没有北京户口、单位社保和固定工作,在北京也没有房产。写作,是他支撑起生活的方式。但今年,出版业的萎靡让他更明显地感受到自由职业的艰难。他感觉生存根基正在动摇,日常生活中,他愈发频繁地与不安全感对峙。
51岁这年,袁凌考虑重新开始找工作。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图片撰文:杨晓倩/编辑:温丽虹

    刘思聪
袁凌是一个成功的作家。他文字的质感,他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他的履历、作品、声名,早已超越普通写作者。他被普利策奖得主张彦誉为“非虚构大师”。
只是他也和“贫穷”相关。在这篇故事里,他的贫穷如此真诚,生存焦虑有其明确指向。贫穷也为他的长辈、邻居所目睹和嫌弃,甚至牵扯到书籍摆放和家居环境。
一个才情过人、事业运良好的媒体人,不断从稳定生活中拐出,归零一切去写作,却又和贫穷绑定。文章细数这段歧途的岔口,写出袁凌个人可贵的顽固,也写出时代变化如何压缩写作者的生存空间。
这篇破圈文章发出一周内,被我爸转发给了我,一个95后新北漂、渴望靠写作谋生的年轻人。我惊讶地读到,当袁凌的书摆在书店进门的显眼位置时,他的父亲也会决绝地列举他人生失败的事例。
电话里,我爸通知我“有篇文章写得挺好的,你也看看”,便没有再多讲什么。想必他的忧虑都在文章的“好”里了。


你来了
既来之,则安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