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之歌李鹏:“银发经济”不仅是市场机遇,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财富   2024-12-15 14:11   北京  

银发经济是一项“长坡厚雪”的事业。

王耑

图片来源|中企图库
12月13日~15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24(第二十二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举行。在14日举办的“全球化,世界的中国”环节,量子之歌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鹏出席,从银发教育行业从业者的视角,为大家阐述中国老龄化进程中蕴藏的挑战与机遇。

以下为精彩观点:


1.政策支持、数字技术迭代、老年人高触网率等,是我们在深化老年教育、发展银发经济中具备的优先条件,我国有望直接越过“老龄化+工业化”的阶段,进入“老龄化+数字化”,并加速迈向“老龄化+AI化”的全新时代。

2.这一变革也正以空前的速度,将银发人群从需要被照顾的群体,转变为社会和经济中具有潜力和价值的重要参与力量。

3.银发教育的核心在于“服务”。让银发人群“学有所得”,满足银发人群连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意愿和愿望。

4.我们正以北京为试点打造社区“老年学堂”,将“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服务带到老年人的家门口,构建“15分钟学习圈”,以最终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百米”的服务链条。

以下为演讲内容实录(有删减):
量子之歌成立于2019年,用三年半时间就成为银发学习领域首家上市的中概股企业。截至目前,我们已累计服务近1.3亿用户,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成人兴趣学习综合服务平台。

今年,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发展银发经济的战略布局,对发展战略和使命愿景进行了升级,更加聚焦银发经济领域,量子之歌旗下千尺学堂,为银发人群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服务体验,全方位满足他们的多元化需求。

刚才听了几位领导、嘉宾关于全球化的发言,很受启发。从全球化的视角下看我国银发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议题。

银发经济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经济形态,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

大家可以先看我国银发经济的三组数据对比:

一是,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银发人群。作为全球老龄化规模最大的国家,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接近3亿,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同时,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始终占据全球老年人口的近四分之一。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急速变化的消费结构,正在将我国银发经济产业推向国际竞争的核心舞台。

二是,我国老年人有着较高水平的触网率。截至去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络用户规模超过1.4亿,也就是我国银发网民的数量超过了俄罗斯、墨西哥、日本等国的全国总人口。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加深,未来十年,每年大约有2500万“60后”步入老年阶段,他们的触网率高达75.4%,预计将超过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

在数字平台的助力下,银发人群的认知层次和精神文化需求都将迅速提升,同时,这也为超大规模银发人群提供数字化、规模化、体系化服务,创造了无限可能。

三是,我国的老年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他们对知识及精神生活的追求与日俱增,但目前老年教育的整体渗透率仅为40%。另外,虽然我国老年大学规模扩大至7.6万所,学员超2000万人,但与2.97亿老年人口相比,覆盖率不足7%。

如今,解决上述问题,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国家推出了倡导“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的一系列举措,并通过“银龄行动”等全国性的活动,促进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发挥好老年人的积极主动作用。

但我们也看到,中国的老龄化态势既有地域特征,也与全球趋势密切相关。人口老龄化并非我国独有的问题。法国早在1865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瑞典在1971年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而日本在2005年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逐步加深使得这些国家必须积极应对老年群体的社会需求,特别是教育需求,通过构建完善的老年教育体系,能够确保老年人不仅实现基础的物质需求满足,还能够通过接受教育继续参与社会。

欧盟的“积极老龄化战略”,包括一揽子方案,涵盖就业、融入社会、自主生活等,同时让政府、业界、社会组织形成合力,利用新技术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支持,包括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

早在20世纪末,欧盟多国就将终身学习写入政策文件,为老年人提供持续教育的机会。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通过广泛开展“第三年龄大学”,为老年群体加强数字技能培训,确保银龄群体能够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并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继续参与劳动力市场。

日本是最早进入“超高龄社会”的国家之一,目前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9%,位居全球第一。为了挖掘活力老年人的潜力,老年教育成为日本社会的重要环节。

日本的公民馆和市民大学每年为数百万老年人提供文化和职业教育。此外,日本的放送大学,最受欢迎,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为老年学生群体提供远程教育服务,帮助他们在退休后继续学习并参与社会活动。放送大学的教学内容并不仅仅局限在休闲类课程,还有让老年人继续深造、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课程。统计显示,放送大学中,50岁以上的学生已经占到总人数的40%左右。

此外,日本还设立了“银发人力资源中心”,帮助拥有经验与技能的老年人实现再就业或志愿服务。目前,日本打算工作到多大年龄的均值已经达到68.4岁,如果没有成熟的老年教育体系,接近70岁的老人是较难跟上继续工作的节奏的。

因此,推进老年教育,是解决社会老龄化、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力点。在这些国际经验中,我认为有三点可以借鉴的地方:

一是,将老年教育纳入国家战略,提供长期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是,整合文化、兴趣、社会交往等多元要素,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注入活力。

三是,提升银发群体的数字素养,AI和大数据等技术在一些国家老年教育中的应用不断成熟,为我国探索破解老龄化难题提供了宝贵经验。

如前面数据和国外经验,我认为,政策支持、数字技术迭代、老年人高触网率等,是我们在深化老年教育、发展银发经济中具备的优先条件,我国有望直接越过“老龄化+工业化”的阶段,进入“老龄化+数字化”,并加速迈向“老龄化+AI化”的全新时代。

这一变革也正以空前的速度,将银发人群从需要被照顾的群体,转变为社会和经济中具有潜力和价值的重要参与力量。

他们不仅通过数字化平台获取服务和信息,还在兴趣学习、健康养生和社交活动等方面,展现出较强的消费能力。通过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我们不仅能够实现“老有所养”,也可以进一步推动“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创造更高层次的社会价值。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银发经济”不仅是市场机遇,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我们应以尊重和关怀的态度理解并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而老年教育正是满足银发人群的本质需求,发展银发经济是“中国路径”的重要契机之一。

一方面,老年人不再满足于基本生活保障,他们同样渴望通过艺术、文化、旅游、康养等活动为生活增添乐趣,即“老有所乐”。借助数字化与智能化手段,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在线书法、钢琴、绘画、养生、文旅等多元学习场景,让他们通过学习拓展生活半径、丰富生命体验。

另一方面,不少老年人具备丰富的经验与技能,希望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也就是“老有所为”的诉求。通过完善老年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平台,将国家“银龄行动”深度融入其中,可以为他们提供数字技能培训、社会志愿服务、兼职就业机会等多维途径,老年人就可以更加便捷地对接社会需求,实现从被动接受服务向主动创造价值的角色转变。

同时,银发教育行业也可以通过深化新观念、新方式、新体验“三新老人”理念,构建更具前瞻性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为银发经济注入更多温度和活力。

作为深耕成人兴趣学习和银发服务的企业,我们希望通过长期坚持,做有价值、符合用户需求的事情,为探索银发经济“中国路径”贡献力量。

银发教育的核心在于“服务”。目前,千尺学堂通过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体系,织密教育服务网络,提升老年教育可及性。我们与行业协会、智库等50多个专业团队合作打造了系列精品课程,让银发人群“学有所得”,满足银发人群连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意愿和愿望,并先后推出了书法、八段锦等线上课程,以及景德镇、武当山等线下游学服务。

近期,我们正以北京为试点打造社区“老年学堂”,将“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服务带到老年人的家门口,构建“15分钟学习圈”,以最终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百米”的服务链条。

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公益、普惠与商业结合的模式,为银发群体提供多层次服务。比如通过公益课程满足老年人的基础学习需求,以普惠课程提供低成本拓展服务,并通过商业课程实现个性化增值服务,形成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服务体系。

此外,我们还将科技创新作为赋能银发经济的核心驱动力,在银发教育领域,率先推出了CTA课程模型,将课程内容、适配工具与人工智能结合,实现银发教育个性化学习支持。课程交付过程中,还采用数字技术,让学习过程更有趣,比如在书法课上,我们采用视觉识别技术,通过AI提取字迹、为作品评分、反馈修改建议等,让老年人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银发经济不仅是市场机遇,更是一项“长坡厚雪”的事业。老龄化挑战与AI趋势交织,为中国提供了构建独特银发经济体系的机会,通过借鉴国际经验、依托数字技术、深耕银发教育,我们有信心在银发经济领域走出一条别具特色的“中国路径”。

中国银发教育的探索不仅服务于国内需求,更有机会走向国际舞台。世界各地许多老年人对我国的传统养生、中医药学以及文化瑰宝充满兴趣。数字时代,网络空间无国界,我们不仅能输出成熟的教育模式与运营经验,还能让中国的传统智慧“出海”,为其他国家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借鉴与参考。

我们愿与行业伙伴携手,坚持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为银发群体打造更加丰富、美好和有价值的生活体验,更希望通过努力让银发朋友在精神层面得到愉悦,在生活中实现“Live Better、Live Longer”。

中国企业家杂志
讲好企业家故事,弘扬企业家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