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有料有趣又专业”的科普期刊《百科知识》
“望梅止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东汉末年,曹操带领军队行进时,士兵们因口渴而疲惫不堪,严重影响了行军的速度。面对这一困境,曹操告诉士兵们前方有梅林,士兵们由此联想到梅子的酸味,不禁垂涎欲滴,从而暂时缓解了口渴,最终顺利抵达目的地。
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可以更进一步:士兵们根据曹操的描述,构建了一个未来能够品尝梅子的生动画面。这种对未来情景的想象,极大地减轻了士兵们当下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帮助他们摆脱了口渴的困扰。这种通过想象未来情景来缓解当前不适的心理机制,可以被归类为一种心理思维模式——未来情景思维。
什么是未来情景思维
未来情景思维,顾名思义,是指人们基于当前情境或过往经验,对未来进行思考和想象。未来情景思维是人类认知活动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与无逻辑的“白日梦”不同,它基于个人经验和现实环境中的线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景进行合理推测。例如,在士兵们极度口渴时,如果曹操说“前方会有甘霖从天而降”,这听起来可能难以置信,未必能鼓舞士气;但如果他说“前方有梅林”,士兵们则容易想象不久后能品尝到梅子,从而缓解口渴带来的疲惫和焦虑。
因此,未来情景思维可以被视为一种心理模拟,它不仅能激发对未来的想象,还有助于人们在现实中预演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这种思维虽然内容上指向未来,但其功能却服务于现在,它有助于增强个体的自我连续性,即帮助人们将现在的自我与未来的自我紧密联系起来。这不仅有助于人们更有效地规划未来,还提升了实现未来目标和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通过这种思维,人们能够将抽象的未来目标具体化,转化为现实中的行动步骤,从而更有可能实现这些目标。可以说,未来情景思维是一种强大的心理调适工具。
“思考未来”对现在有什么影响
。
未来情景思维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家们特别关注一个现象,即未来情景思维是如何通过心理过程将对未来的想象转化为对当前现实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一过程与“心理折扣”的概念紧密相关。人们往往会对未来事件产生各种心理折扣。
在涉及个人的未来事件中,“时间折扣”扮演着关键角色。当一个结果需要长时间等待时,其在人们心中的价值往往会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延迟时间折扣。这种心理价值的贬值导致人们倾向于追求即时满足。然而,未来情景思维通过在当前模拟和想象未来,减少了延迟时间折扣,扩展了跨期行为的时间范围,使人们感觉更接近未来结果的价值,从而帮助其克服当前的困难,追求更长远的利益。
研究表明,这可能是因为人们在想象未来情景后,提前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积极情绪,因此更倾向于在现实中做出利他行为。例如,社区机构通过分享志愿服务的故事和成果,让居民设想自己参与志愿服务后社区的变化,居民在想象中感受到了帮助邻里带来的温暖和社区归属感。因此,他们更愿意参与社区清洁、老人关怀等志愿服务活动,即使这些活动需要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情景思维有助于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利他行为,维护心理健康。
总体来看,大部分心理学研究表明,未来事件的不确定性可能会破坏人们的心理平衡,产生消极影响。然而,未来情景思维作为一种具有逻辑性的想象能力,为人们提供了有效的未来前瞻,缩短了现在与未来的距离,有助于我们以更积极的态度迈向未来。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5.1A
点击上图,“百科知识知道”大擂台,有问必答,有答必奖!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百科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