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研究屁

百科   2025-01-09 08:33   北京  

点击关注“有料有趣又专业”的科普期刊《百科知识》

在一般人印象中,科学研究是一件十分严谨的事情,但是有一些研究的对象却是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关于屁的科学研究。


屁是一种易燃气体,屁中所含的甲烷约7%,氢气高达20%多。在特定的空间内,屁达到一定浓度时,一丁点儿火花都可能引起爆炸。在某些特定的场所,比如在密闭的太空舱里,航天员放屁就可能引起火花,后果不堪设想。为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20世纪60年代执行“阿波罗”登月计划时,曾专门组织专家对“屁”进行研究,研究屁的组成成分及航天员吃何种食物才能在飞行过程中少放屁,以防患于未然。

研究结果发现,屁里含有400多种成分,其中包括无臭气体(氮、氢、二氧化碳、甲烷、氧等)及恶臭的气体(氨、硫化氢、吲哚、粪臭素、挥发性胺、挥发性脂肪酸等),尽管这些恶臭成分不到屁总量的1%,但人的嗅觉非常灵敏。

后来,科学家对屁的一些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例如,屁的主要恶臭成分之一的硫化氢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科学家发现硫化氢与血压调节之间有关系―放屁能使老鼠血管扩张,有助于老鼠的血压保持在较低水平,可以预防高血压。同时,老鼠血管壁上的细胞可以自己合成硫化氢,并起到降血压的作用。被认为是废气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体内也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效应。


过去人们认为人体的复杂调节任务只能是像激素这样的大分子来完成,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科学家首次发现,如一氧化氮一般的小分子也具有舒张血管、抑制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科学家又发现一氧化碳能调节血管张力,能够有效减轻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血管内膜增生,防止管腔变窄,为解决术后血管狭窄这一棘手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这项发现使弗里德·穆拉德等3位美国科学家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杂志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点击上图,“百科知识知道”大擂台,有问必答,有答必奖!


读完文章点“赞”“在看”
将好“分享”给更多人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百科商城



百科知识
《百科知识》杂志内容摘编,与读者互动,品牌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