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冷冻超过两天就会产生黄曲霉素吗

百科   2025-02-06 09:42   北京  

点击关注“有料有趣又专业”的科普期刊《百科知识》


网传,最新研究称,“馒头冷冻超过两天就会产生黄曲霉素”。真是这样吗?


其实,从目前的科学研究进展看,这种说法过分夸大了冷冻馒头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黄曲霉素在湿度为80%~90%、温度达25~30℃的条件下产生,但冰箱冷冻层的温度一般在-18~0℃,产生黄曲霉素的可能性很低。不过,如果蒸馒头使用的面粉本身就是发霉的,或是馒头在放入冰箱之前已经因为在外面放置很长时间而被其他食物污染,的确可能会在放入冰箱后产生黄曲霉素。这是由于馒头本身有问题,而不是冷冻的问题。

黄曲霉素是由曲霉属中的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变苦的坚果、变黄的大米、颜色变深的植物油都有可能产生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污染多见于潮湿、温度相对较高的环境中。而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一般为-18℃,最高相对湿度不超过75%。因此,无论是温度还是湿度,都达不到黄曲霉菌生长的要求。


另外,在冷冻条件下,微生物生命活动会放缓甚至停止,基本上不会再继续产生毒素。所以,只要馒头在放入冰箱前未受到污染,并且冰箱内部环境也是干净的,产生黄曲霉素的可能性很小,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点击上图,“百科知识知道”大擂台,

有问必答,有答必奖!


百科知识
《百科知识》杂志内容摘编,与读者互动,品牌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