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老谷子:废墟下的文人(散文随笔集连载十八)

文摘   文学   2024-07-13 12:01   湖北  


废墟下的文人
(散文随笔集连载十八)
作者 老谷子


废墟下的文人
(散文随笔集连载十八)
•老谷子


第一辑:亲情之情

风中之尘


深秋。树林。树林上的鸟巢。每当路过,驻足细观,感慨万千:这不是大自然的杰作,也不是人类社会昂贵的楼盘,它是一个个比人更顽强、更聪明的小生命,用智慧和汗水,为自己和儿女建筑的家,它属于任何人也夺不去的财富。


人不如鸟,又有多少人如鸟呢?


再穷的人要有个居所,再穷的家要有点财富。只能栖身的叫做居所,能够变为财富的称为房产。活了半世,我曾有过许多居所,但至今还没有房产。由于属性,曾经历过多少人世的炎凉和辛酸!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老家一间破烂的瓦舍里度过的,从出生到离开,整整十五年,记忆犹新。那是祖父为父亲搭建的居所,也是我们的家。说它是居所,它却不及雀鸟的巢:四面透风、屋顶漏雨;说它是家,它的确拥有一个家的全部:父母之爱,兄弟之情,坛坛罐罐,苦乐与共。可以说,在汉水边上那个小镇里,我们的居所是最破烂的,我们的家是最贫穷的。


一九七一年冬天,因为要摆脱大兄为国捐躯后的悲痛,母亲决定搬迁。拆下了属于我家的一间房,一个厢房,归拢就是一小堆破烂,不能卖钱,也没有用场。这就是祖父留给父亲、父亲又留给我们的遗产


一九七二年春天,父母的新房建起了,两间两拖,砖瓦结构。按当时的话说,叫做翻了身。为了建房,父母欠下了近千元债务。父亲因为建房守夜,染了风寒,得了支气管炎病,没钱医治,后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至离世。其实,建房时,我们兄弟姊妹都参加了工作,一个也不在家,只是每年春节回家团聚。在父母心中,一个新房的建立,说明了一个家庭的变迁;这主要得益于母亲的意志。听说决定拆迁时,家里除了还有两碗米,分文无有;不破不立,顽强的母亲,深谙这个道理。


父亲去世后,母亲坚守着这个家,直到得了老年痴呆症,她都执意不肯离开她亲手建的那间砖瓦房。从我强行把她弄到我居住的县城后,母亲就再没有回那个家。一九九二年,母亲在武汉姐姐家去世,那间房子成了一个空巢,门上一把生锈的锁,锁住了我们作儿女的错综复杂的心情。好长一段时间,我仍然在心里称那个父母的新家为老屋故居。后来,因小镇上的一户大姓人家霸道,我以2800元,贱卖了母亲的房子。按老家规矩,我们几兄弟,一人分得可怜的几百元钱。


几十年过去了,故居只成了一个常挂内心的名词,它随着父母的去世,象一片落叶消失了,在这个世界上永远的消失了。


两间老屋组成一个共同的记忆:哺养之恩,永存!


穷人只有家,没有荫庇后人的物质财富。这是老一辈人给我的结论。他们用一生的代价,只留下一系血脉,所为,注定漂泊。


我离开家和父母,住的一直是国家的房子,只能是住,没有其它权利。记得我从老单位调到新单位后,老单位催我让出房子,用了一切行政手段高压,基本上是无情的驱赶。也好理解,因为那不是你的家。那时,我好怀念父母给我们搭建的家,虽然破旧,却有着安全和人间的温暖。在一个细雨纷飞的四月天,我租用了几辆板车,拖着刚成家的行李,离开了本不属于我的那间令人伤痛的住房。


一九九二年,国家住房改革,要我们掏钱买单位的旧房,产权个人90%,单位10%,这一变革,显然国家有点抠门,但它给我一个信息:今后,穷人也将会有属于个人的房产。毋庸置疑,花再多钱,也买。有了自己的房子,就再不会被人赶到风雨中;即使它破旧不堪。就这样,买下了那间房,虽然成了穷光蛋,但心里舒坦;我不再是穷人,我有了自己的房产。


转眼二十年过去了,过去的小小房产又不值钱了,有钱的人又纷纷奔向了高耸入云的楼盘,我又成了穷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最大的战争是房地产。这个美丽的高地谁都想占领,无论你手中有没有武装。如今,房子、车子,是富人的标签,谁又甘愿戴顶穷人的帽子呢?宁可当房奴,也不做穷人


于是,我倾家荡产、负债累累地冲上了那块高地,在一个大都市买了一个房子,吃着素食,高举起一面鲜艳的大旗。


除了这间房子,你还有什么?与老妻相濡以沫,还是贫贱。迁往远方,失去了故乡,内心茫然,两眼空空,仿佛一具空壳。望着周围冲天而起的巨人,我猛然醒悟,原来自己还是个穷人;因为这价值几十万的住房,只是个居所。愚昧呀,房子再大,价值再高,也不是你的财富。


从祖父留给父亲的一堆破烂,到父亲留给我的那间砖瓦房,再到我留给孩子的这份遗产,我深深懂得了一个道理:穷人的传递,只是血缘,只是生存。百年沧桑,芝麻开花,然而,芝麻并未开门,从来没向穷人打开。七十年后,又是一番轮回,什么是你的?什么也不是你的。你的血脉,你的根,仍然免不了漂泊,如一粒风中之尘!


2012818日于武汉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文学欣赏]•老谷子:废墟下的文人(散文随笔集连载十七)




作者简介:

老谷子,本名刘文清,湖北天门张港人。从事专业文化艺术工作50个春秋,历任文艺编导、文化文学教官、文学期刊主编、大学校报编辑。从上世纪中期至今,在国内外发表大量作品,代表作收入《中国散文诗百年大系》等多种选本;其艺术作品获中国艺术节金奖。出版散文诗集两部、主编出版诗文集20余部。系中国散文诗协会、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守望梦中的家园公众平台


本微刊声明

本微刊只接受原创首发稿件,使用word格式发送至小编邮箱和微信,首次来稿请附三百字以内个人简介和近照,请注明作者姓名(笔名)、联系方式等信息。稿件一经采用将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凡本微刊所发作品,如无特殊声明,即视作同意互联网全媒体传播和微信群、朋友圈推广。本刊图文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具体声明如下: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主题鲜明、歌颂美好、鞭挞丑恶、弘扬正气。

2、本微刊拒绝一切贬损中国传统文化、宣扬西方糟粕文化的文学、摄影、绘画等作品;拒绝一切崇洋媚外、损害国家和人民等情感的文学、摄影、绘画等作品;拒绝一切诽谤、贬低、攻击他人的文学、摄影、绘画等作品。

3、诗歌、散文、散文诗、小说、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本平台作者可在推送文学作品的同时,推送相关朗诵、歌曲翻唱等内容的音频、视频等作品。

4、本微刊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切忌抄袭、拼接,文责自负。

5、对在本微刊所发稿件,本刊将择优推荐给相关纸媒。

6、投稿邮箱:907557420@qq.com(亦可微信与小编联系)

7、读者赞赏金额的60%作为作者稿酬,40%用于本平台运行维护费用,原则上7天后发放作品打赏费用,7天后打赏留作平台维护费用;同题诗和各类文学比赛活动打赏、3元(含3元)以下打赏,不发放作者个人,留作平台维护费用。

8.投稿作者敬请关注本平台公众号,并在稿件刊发后及时、积极转发文章到朋友圈以及所在的微信群,以提高文章阅读量。

 


本微刊架构


顾问:黄明山、朱振雷、熊衍东、刘文清

编委:主任:晓岸瘦风;副主任:胡蝶、陈向阳

收稿编辑:陈向阳、张雅丽、黄冰

 


本微刊免责申明:


本平台部分图片、视频、音频、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守望梦中的家园
家园永远是我们守望的梦,从家园到国家,爱是一种延伸与升华。本平台旨在通过对普通人自发的文学原创展示,彰显对家国的情怀和爱。主要栏目有文学原创、文学欣赏、文学作品朗诵等。本平台推崇名家,不薄新人,重点推送有才情有灵气的草根作者的原创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