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育人专栏】王海涛:教师的价值在于育人

文摘   2024-11-05 21:58   湖北  


在王海涛的办公桌上,一侧是精心准备的教案,一侧是一沓他所带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他一边翻阅这些规划,一边如数家珍地介绍每位学生的情况:“袁玉立同学立志考研,梁旭栋同学要考公务员,现在他们已经达成了目标;许书浩同学当初计划毕业后直接就业,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实践锻炼、考取了相关证书,现在已经进入……”话里行间是满满的欣慰和自豪



“教师的价值在于育人,好的老师更会将育人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和终身使命”。从教以来,王海涛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以实际行动践行当初许下的铮铮诺言。




用目标激活学生心中的梦想




由于“互联网+数字化”的影响,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心态呈现趋势性变化,他们开始注重圈层深耕和探索多元选择。在王海涛看来,这些学生普遍都很有想法,他们会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好;但并非所有学生都有明确的目标,有的体现为目标不够专一、不具体,有的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便轻言放弃。定目标很容易,真正难的是坚定决心意志,并为之坚持和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教育引导学生,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对此,王海涛的理解是要“用目标激活学生心中的梦想”,即帮助学生打开心扉、坚定理想,相信坚持的力量。只要持之以恒,追求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老师的价值只有在与学生同行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唯有通过真正的引导、协助和支持,帮助学生成就自我,教师的价值方能彰显。


王海涛边聊边找出一张照片,回忆起与所带学生的一次夜聊。时光倒流到学生们大一刚入校后的中秋节晚上,虽然因为军训未能同家人团聚,但有班主任王海涛的陪伴,大家度过了一个特别而又温暖的佳节。



那晚,王海涛买来很多月饼,在操场上与学生们围坐一起,共同畅聊未来。有的学生表示自己想考研,有的学生说想考公务员,有的想出国,有的计划毕业直接就业。交流过程中,王海涛发现有些学生没有目标,不知道到大学来该做什么。他告诉学生,理想目标是人生的灯塔,如果一生中没有理想目标,就注定走不远。生活在新时代,每个人都有很多机会,只要坚定理想,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就一定能够实现。


聊至兴处,学生们陆续打开手机手电筒,王海涛将这一幕拍了下来,并写了一段文字发给同学们。“今天大家打开手机灯光,我拍了照片,我将这张照片命名为‘理想的星光’。我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理想的星光将会成为这个时代最美的星辰。听到你们谈论理想,很多同学都想考研,你们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措施,今后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


活动最后,他勉励大家,“在这个世界上,平凡的人占大多数,不平凡的人总是少数,我们都想成为最好的自己,就必须有理想、奋斗与行动。你们刚进入大学时,很多人还是懵懂的,学校的各种学习安排正在引导你们,但你们也必须靠自己逐步走向理想的彼岸。希望没有理想的同学要树立理想,有理想的同学要努力实现理想,有追求才会有美好人生。要相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军训结束后,王海涛一对一指导每位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总目标和分目标,确定每个学期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每学期期末时,王海涛就会拿出那一叠规划书与学生“算账”:哪些实现了?哪些没有实现?为什么没有实现?新学期怎么弥补?这一干就是四年。


小江同学平时想法多,非常活跃,但阶段性任务有时完成得不够好。王海涛多次找到他,以榜样为指引,坚持目标激励,帮他分析现状,激发他持续努力,毕业后他进入银行工作。



如今,王海涛所带审计2041班学生都已顺利毕业,考公升学率达31%。作为学校首届“青马工程”藏龙班班主任,王海涛用目标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学生考研考公成功率高达85%。




将思政课讲到学生心中




当前,Z时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元化,要让他们爱上思政课,靠讲大道理、说教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思政课要适应时代要求和当前教育生态,思政课教师要主动适应这代人的信息获取习惯。


与此同时,学生的情绪、心理时刻都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每天遇到的事情是什么?他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难处?对他的了解有哪些?课堂之外也是教师的另一个“讲台”,当教师能够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时,教学就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输,而成为一种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这不仅有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还能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情况。


“一堂好的思政课,要将理论教学融入课程中,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不能空泛地阐述理论,或者简单地讲解理论。”作为一名执教多年的思政课教师,王海涛对于思政课教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他喜欢走到学生中讲课,倾听学生们的想法和建议,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讲述思政课。他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趋势,通过数字赋能思政课教学,无论是短视频、知识图谱还是虚拟仿真实验,都是思政课教师需要积极探索的方式。只有在与时俱进中把思政课“讲好”“讲活”“讲透”,讲得通俗易懂、耐人寻味、引发共鸣,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每次课前,王海涛都会认真备课,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准备相应案例;课上,再按照学生专业背景进行案例讲解,结合最新的时事热点和社会焦点予以分析,真正把思政课讲到学生的心坎上


有学生在匿名评教中留言道:“王老师能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例子来解释说明课程中的一些名词和概念,使课堂气氛活跃,课程简单易学,”“老师讲课十分认真投入,条理性很强,而且特别善于举例、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起来十分轻松。”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王海涛不仅自己这么做,他还狠抓各教研室的集体备课,要求学院教师精心备课。近两年来,学院各教研室每月都会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关注点进行集体备课,每位老师轮流主讲后开展集体讨论,真正做到吃透理论、啃透教材、讲透内容。



教育是什么?在王海涛看来,它是一个复杂而细腻的过程,是一个灵魂触动另一个灵魂。教师只有真正行走在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实现育人求真的终极追求。教育也是一种联系,人们通常使用的教材是抽象的理论,它蕴含真理,但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因而,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一种具体生动的方式告诉学生,从而理解、掌握理论,这种体验需要建立一种“理论与人的联系”。老师也应积极主动地与社会接触,观察这个时代,深入剖析问题、及时找出对策,引导学生入脑入心。



王海涛每到一处,当地的博物馆、展览馆一定是必去之地,因为这里安放着中华五千年的灵魂,蕴藏思政课最好的素材。他平时会利用各种机会,带领学生体验“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今年9月,他组织思政选修课《青年中国》的学生和藏龙班学生到武汉革命博物馆感受“红巷里的诗词党课”,参观中共五大会议旧址。此外,他还参与组织学校港澳台学生到李时珍的故乡蕲春县体验蕲艾工艺,感受祖国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组织学生到随州市博物馆参观学习,感受“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独特魅力;联系引进“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专题展到学校展览。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寄语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王海涛还兼任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心主任,他经常深入城市社区、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红色场馆等地开展调研访谈,积极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带领学生在祖国大地讲好“大思政课”,让生动社会现实照进学生心里。



近年来,王海涛积极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深入挖掘各地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今我校已在武汉革命博物馆、“编钟故里”随州、“中国艾都”蕲春、“灵通仙岛”阳新王英、“中国十大幸福村庄”襄阳尧治河、革命圣地麻城等地建立了十多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多次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前往各基地开展实习实训、调查研究、参观考察、红色体验等,让学生在祖国大地上感受时代的脉搏。



随州市曾都区西城街道是学校“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在省委宣传部和省委讲师团的支持下,学校充分发挥高校的理论、智力、科技、人才、信息和文化等资源优势,与曾都区深入对接,积极开展理论宣讲工作,广泛推进共建活动。近几年,王海涛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助推学校与曾都区人社局共建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在西城街道草店子社区建设心灵驿站,推动校企合作开展电商培训和企业对接活动,组织师生到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等开展学习考察,连续几年带领“青马工程”藏龙班学生赴曾都区党政机关开展实践锻炼活动。2023年4月,湖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公布湖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和示范校名单,学校获批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综合改革示范校牵头高校,与随州市大中小学14所学校共建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2024年7月12日,省委讲师团发文,学校与随州市曾都区西城街道共建“王海涛名嘴工作室”,成为全省四家试点单位之一。


王海涛多次来到曾都区各社区调研,在总结基层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撰写多篇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2024年7月26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刊发王海涛署名文章《更好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光明网、求是网、学习强国等国内主要理论网站全文转载,在理论界产生了积极反响。王海涛还参与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的通俗理论读物《百年大党面对面》《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编写工作,撰写的多篇研究报告被中央有关部委采纳或签批。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思政课教师要植根于人民,深刻体验世界之变、中国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王海涛一直牢记着、践行着。




 

    近期推荐    

 



北经济学院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 / 陈雅

资料来源 / 融媒体中心

审稿 / 金苑

版权所有,若需转载或使用,敬请联系

征集【文字 / 摄影 / 视频作品】

欢迎投稿至:news@hbue.edu.cn


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官方公众平台,宣传经院人物、讲述经院故事、传播经院声音、展示经院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