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历史文化名城传承创新与活化利用新篇章!2024城市历史文化对话会专家观点——

文摘   2024-12-18 17:32   北京  


更多精彩请关注
北京东城微信号



12月16日,由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主办的2024城市历史文化对话会在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举办。活动以“古韵今风·智启未来”为主题,来自绍兴、苏州、景德镇、福州等国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专家学者、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对话,共同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新理论、新视角、新理念与新路径,为全国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智慧范例与实践模式。


单霁翔

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文化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进。在这些城市中有众多文化传承与创新并存的生动实践。景德镇的御窑遗址通过御窑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的建立,形成了古生产体系保护。苏州通过小规模、渐进式的城市发展,成功活化了大量古典园林,融入现代生活,受到广泛好评。绍兴注重保护原生态古镇,揭示历史文化资源,生动讲述故事。福州则将马尾造船厂改造成文化产业园,展现了工业遗存的新活力。当今文化遗产保护受到高度重视,东城区有着北京中轴线等四处世界文化遗产,还在不断通过努力,让文化遗产融入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文化需求提升。只有不断挖掘和传承城市的文化底蕴,同时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思维,才能推动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让城市更加具有魅力和活力。


宋新潮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

(ICOMOS CHINA 主席)

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保护的重要性,提出“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爱惜历史建筑”的理念,要求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留下城市历史记忆,坚定文化自信。现代城市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其活态遗产的保护非常重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平衡保护与城市发展、居民生活的关系,成为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关键。中国已经逐渐将国际理念与中国城市保护理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方法和理论。在申遗和后续管理中,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等组织还将积极推动与国际理念的对接和融合。未来,保护工作的核心是要与城市保护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关注自然和文化遗产、环境保护以及民众和社会力量的参与,通过立法保护、规划管理、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和国际合作,更有效地保护古城,传承历史,促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历史城市保护之路。



李建平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原副主任、研究员

北京史研究会原会长


在推进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中,北京中轴线作为城市的脊梁和灵魂,承载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成为申遗的重要抓手,为我们提供了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的契机。老城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中之重,其胡同四合院等历史建筑是城市的肌理,与中轴线相辅相成。在保护中,我们应贯彻“老城再也不能拆了”的指示,确保城市肌理的完整性。同时,历史建筑构成了北京老城的文化内涵,古树名木作为活态文化遗产,也需得到妥善保护,维护城市景观与格局的完整性。在保护的基础上,应注重文化的传承与活化利用,通过数字赋能、“文化+科技”、旅游平台建设等,实现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活化利用。期待更多优秀的数字产品与文创产品,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与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刘子力

江西省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景德镇的转变,得益于其深刻的文化觉醒与科学的城市更新策略,在发展中明确了城市定位与文化价值,实现了历史价值、经济价值与情感价值的有机统一。在空间保护上,景德镇遵循“三不、三造”原则,即房屋不落架、街巷不拓宽、城墙不拆掉,同时注重功能的现代化改造,使老城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满足了现代生活的需求。在产业选择上,立足陶瓷产业,打造世界级手艺设计与艺术产业园,吸引国内外陶艺家与年轻手艺人汇聚于此,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集群,不仅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推动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现在的景德镇不仅保留了城市的历史记忆,更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与魅力的文化名城。



王晋

江苏省苏州名城保护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苏州正在积极践行人文经济学的理念,探索文化与经济共兴的路径。一是人文与经济交融互兴。古城风貌得以全面保护的同时,古城内外经济发展蓬勃,实现了“双面苏州”的理念,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和精致施工,苏州古城内的街坊得到了活化利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成为人文与经济交融互兴的生动实践。二是人文与科技融合发展。抢抓数字文化产业机遇,打造数字孪生古城信息平台,实现可视化社会治理,同时利用创新技术催生文旅新场景,推动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三是人文与城市共生共荣。通过传承工匠精神、推动技术创新和发挥地方特色精神,致力于打造10分钟的文化生活圈,建设百馆之城,推动书香城市建设,让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刘岩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工业遗产专委会

秘书长


在众多城市实践案例中,我们可以概括两个关键字:保护和创新。保护是创新的基础,社会共识的构建尤为关键。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找到平衡点,形成共识,才能为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创新则需要从文化遗产价值自身阐释出发,与新经济形势、文化形势相结合寻找创新点。从三个要点来讲,一是要转变思维模式,要与城市规划、金融、运营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文化城市的创新发展。二是要接受沉默成本,需要容忍试错,提高试错的勇气和容忍度。三是要达成操作者共识,操作者之间的信任与容忍度,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的重要保障。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色和经济基础,文化城市的发展需要逐一路径进行探索,既要鼓励创新,又要确保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周筱芳

绍兴市政协常委

农业和农村委主任

中国规划学会名城分会委员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委员

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绍兴古城在经历了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均衡、融合与促进三个阶段。在均衡阶段,通过修缮文保单位、拓道路、建新区等措施,实现了民生保障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平衡。进入融合阶段后,在保护历史空间的同时,通过修旧城、适度拆迁等方式,实现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在促进阶段,出台了保护利用条例,建立了协调机构与运作机制,加强了对古城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挖掘,旨在让游客在日常中感受到绍兴的文化。在绍兴古城保护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历史文化空间体量要足够大,才能充分展现文化韵味;二是要发挥建筑产权人的作用,调动其积极性,实现文化自主共生。此外,国家层面应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提升、维修的工程技术体系研究,为建筑产权人提供技术保障,让其在修缮过程中更加放心。


陈亮

福州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书记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教授级高工

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


随着三坊七巷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日增,院落租金一度高涨,高昂的租金使得许多文化、艺术和教育等业态难以入驻,影响了街区的多元化发展。福州市政府和坊巷公司对此持续的秉持宽容与创新的态度,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双赢。一方面对需要扶持的非遗、老字号等业态给予政策扶持,适度优惠租金,鼓励高端艺术和文化业态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专家与政府的支持态度为保护与活化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允许在保护基础上进行适度活化利用创新,如:结合原住民文化展示建设社区博物馆,引进年轻人喜好的夜间经济、AI、VR沉浸体验、“三把刀”钗装等活力业态。十余年来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通过三坊七巷文化与东街口商业的结合,配以地铁等交通设施的完善,实现了东街口传统商圈的复兴和游客量的持续增长,极大提升了福州城市活力。此外,福州市在名城和街区保护的基础上,大规模普查了散落全市城乡各地的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分批进行修缮保护基础上的资产置换和合理利用,将文化遗产的保护影响面推广到城乡全域。



文字:区委宣传部
图片: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
视频: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
编辑:王耀晨
审核:李懿

欢迎关注、转发、分享!如在公众号或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京东城(ID:bjdongcheng_gov)

对于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下载北京东城APP

长按二维码识别

北京东城
爱北京、爱东城,我是“小东”,关注我,诚邀您一起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新时代首都核心区而努力奋斗!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电话:010-64006029,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邮箱: xwzxwx@bjdch.gov.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