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主办的2024城市历史文化对话会在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举办。活动以“古韵今风·智启未来”为主题,来自绍兴、苏州、景德镇、福州等国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专家学者、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对话,共同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新理论、新视角、新理念与新路径,为全国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智慧范例与实践模式。
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文化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进。在这些城市中有众多文化传承与创新并存的生动实践。景德镇的御窑遗址通过御窑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的建立,形成了古生产体系保护。苏州通过小规模、渐进式的城市发展,成功活化了大量古典园林,融入现代生活,受到广泛好评。绍兴注重保护原生态古镇,揭示历史文化资源,生动讲述故事。福州则将马尾造船厂改造成文化产业园,展现了工业遗存的新活力。当今文化遗产保护受到高度重视,东城区有着北京中轴线等四处世界文化遗产,还在不断通过努力,让文化遗产融入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文化需求提升。只有不断挖掘和传承城市的文化底蕴,同时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思维,才能推动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让城市更加具有魅力和活力。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
(ICOMOS CHINA 主席)
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保护的重要性,提出“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爱惜历史建筑”的理念,要求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留下城市历史记忆,坚定文化自信。现代城市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其活态遗产的保护非常重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平衡保护与城市发展、居民生活的关系,成为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关键。中国已经逐渐将国际理念与中国城市保护理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方法和理论。在申遗和后续管理中,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等组织还将积极推动与国际理念的对接和融合。未来,保护工作的核心是要与城市保护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关注自然和文化遗产、环境保护以及民众和社会力量的参与,通过立法保护、规划管理、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和国际合作,更有效地保护古城,传承历史,促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历史城市保护之路。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原副主任、研究员
北京史研究会原会长
江西省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景德镇的转变,得益于其深刻的文化觉醒与科学的城市更新策略,在发展中明确了城市定位与文化价值,实现了历史价值、经济价值与情感价值的有机统一。在空间保护上,景德镇遵循“三不、三造”原则,即房屋不落架、街巷不拓宽、城墙不拆掉,同时注重功能的现代化改造,使老城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满足了现代生活的需求。在产业选择上,立足陶瓷产业,打造世界级手艺设计与艺术产业园,吸引国内外陶艺家与年轻手艺人汇聚于此,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集群,不仅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推动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现在的景德镇不仅保留了城市的历史记忆,更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与魅力的文化名城。
江苏省苏州名城保护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工业遗产专委会
秘书长
在众多城市实践案例中,我们可以概括两个关键字:保护和创新。保护是创新的基础,社会共识的构建尤为关键。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找到平衡点,形成共识,才能为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创新则需要从文化遗产价值自身阐释出发,与新经济形势、文化形势相结合寻找创新点。从三个要点来讲,一是要转变思维模式,要与城市规划、金融、运营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文化城市的创新发展。二是要接受沉默成本,需要容忍试错,提高试错的勇气和容忍度。三是要达成操作者共识,操作者之间的信任与容忍度,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的重要保障。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色和经济基础,文化城市的发展需要逐一路径进行探索,既要鼓励创新,又要确保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绍兴市政协常委
农业和农村委主任
中国规划学会名城分会委员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委员
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福州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书记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教授级高工
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
欢迎关注、转发、分享!如在公众号或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京东城(ID:bjdongcheng_gov)
对于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下载北京东城APP
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