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那么久,为什么美国还不衰退?

财富   2024-09-19 14:00   广东  

智友学堂私房话


今天凌晨,美联储开启降息,但从官员表态看,美国经济依旧强劲,这次降息只是打预防针。


美国加息和高利率已经持续两年,为什么美国迟迟不衰退?


今天的文章由此展开。

◎小鲜传(ID:fish_craft) 
◎作者 | 丁昶

2022年以来,美联储大幅加息,隔夜基准利率从0.25%迅速攀升至5.5%。通常来说,加息是抑制经济的。但是与大多数经济学者的预测相反,美国经济一直保持强势。2023、24年的GDP增速都保持在2.5%左右。
碰到这种教科书无法解释的现象,喜欢念经的朋友可能会无所适从。但是真正的研究者应该会兴奋得直搓手。因为这就像打游戏,刷了那么多小怪练级,终于到BOSS了。
按照本人的三元研究框架,我们可以尝试从三个层次上展开讨论。

首先从金融市场内部来讲,从央行货币政策到实体经济的传导过程,本来就没有那么强烈和戏剧性。因为隔夜交易只发生在央行与银行之间。在此之上,还要叠加市场预期,形成国债收益率。这个才是全体金融市场参与者都能感受到的利率水平。然后再进一步根据企业和居民的自身信用状况,决定实际成交的贷款利率。

从2021年底至今,美联储的隔夜基准利率从0.25%上升到5.5%,而十年期美债的收益率仅从1.6%上升到3.6%。换句话说,本来是长期利率高于隔夜利率。现在变成了长期利率低于隔夜利率。这在术语上叫做利率倒挂,说明市场认为美国经济有衰退风险,美联储将会很快降息。
再说破一点,那就是教科书没错。加息就是抑制经济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如此而已。这样就形成逻辑闭环,可以视为一种解释。不过这只是三元框架中最浅的一种解释。
最深的解释是从社会契约的角度,因为公平与效率周期的转换,美国逐渐背弃华盛顿共识,转向大政府。强社会福利,强产业政策,弱税收,共同构成刺激性的财政政策,抵消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限于篇幅,我们不能展开。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想要聊聊三元框架的中间层,也就是实体经济。在经济学教科书的经典理论中,其实隐含着一个假设。即,居民部门是资金的融出方,而企业部门是资金的融入方。所以利率升高时,企业融资变得困难

从长期历史的角度观察,这个假设应该是可以成立的。但是经济规律不像物理规律,一次证明,永远成立。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变化了,经济规律也将不得不变化。这就是刻舟求剑的道理。

对于美国经济来说,加息抑制实体经济的效果,至少有二、三十年没有检验过了。90年代末,2005、06年,以及2017、18年的加息,都是预防性的,并没有抑制经济的意图。真正觉得经济过热,想要加以抑制的,也就是2022年这一波。
那么在这二、三十年间,美国经济微观主体的行为逻辑,有没有发生过什么重大变化呢?如果有的话,或许它也可以成为一种解释。

嘿,还真有这么一件事。大约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界,美国的企业部门发生了一个重大转折,即从净融资转向了净回报。我们以欧美日三大指数成份股的经营性现金流与投资性现金流之和,做成下图:
2008年之前,投资流出大于经营流入,所以合并是负值。2008年之后,经营流入大于投资流出,体现为合并正值。形象地说,就是经营上赚了钱,投资还花不完,就只能拿来回报股东。要么分红,要么回购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部门不再是资金的融入方,而是融出方。企业也成了储蓄者!于是教科书的逻辑就反过来了。加息是有利于企业部门的,降息是不利于企业部门的。
至少从短期和微观证据上看,像苹果和微软这种手头持有巨额现金的公司,加息之后,它们的净利息支出确实是降低的。因为现金管理的收益超过了负债成本的上升。如果这种状态普遍、长期地持续下去,那么经济学教科书恐怕就真的得改了。

顺便说一句,企业部门净回报,说明整个经济体中只有政府部门在加杠杆,经济增长全靠赤字。这种一柱擎天的状况是否可持续?它的合理性又在哪里?如此追问下去,我们就会达到前面提到过的社会文明层面了。
在另一边,如果仅就金融论金融,我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利率会倒挂,甚至出现债券收益率与美联储基准反向运动。只有把企业部门的投资倾向考虑进来,我们的逻辑链条才能延伸下去。
总之,金融市场的背后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背后是社会文明。这就是我的三元投资框架。
在时间轴上,如果我们把视角拉得更长,还可以发现美国的企业部门大概是从2008年转向净回报的。欧洲的企业部门大概从2000年就开始转向了。日本的企业部门转向得更早。
那么这样一个序列排下来,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中国的企业部门是否也会转向净回报?如果会的话,大概什么时候发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如果一个经济体的起点低,潜力大,那么它的净投资过程可能很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趋势可以无休止地永续下去。
净投资得差不多了,就会有一段时间转向净回报。等到净回报久了,新的机会又产生了,然后再转向净投资。这样的周期性变化大概更符合自然规律。

毫无疑问,从净投资时代转向净回报时代,我们的许多日常决策都要随之发生变化。大量我们过去几十年习以为常的规律,都面临着被修正甚至颠覆的危险。

如果净回报时代迟早要来,那么它大概什么时候来呢?我们还是用经营性现金流与投资性现金流之和来观察。2022和23年,全体A股已经连续两年净回报逼近3万亿。这个绝对值是空前的。
不过,绝对值增加,这里面还有上市规模增加的因素。如果拿回报金额除以总市值,现在的水平大概与2011、12年差不多,暂时还不能确认长期趋势成立。
接下来,就要看企业家们的心态了。能不能真诚地抛弃内卷心态?搞不动,别硬搞,咱就歇歇不行吗?
真正地把目光往下移,从关注市场空间转向关注订单转化,从关注订单转向关注回款,从关注回款转向关注成本和利润,最后从账面利润转向自由现金流。
每逢时代变迁的关口,都会有一部分人特别痛苦。但在历史的必然性面前,任何个人的感受都算不了什么。

智谷一直在努力传递对时事的理解和分析。相信大家都有所感知,不少文章神秘消失。

为保证您能持续看见智谷的独到判断,我们在寻求更稳定的载体,让观点不再只是昙花一现。

欢迎订阅智谷趋势内部研判,每周一篇大事研判,以及每月一场闭门直播。

下面给大家试读一下,就知道里面的信息密度

想要提升财经认知,从每周一份研判开始。

目前优惠价199元/年,未来随人数增加逐步恢复至499元/年。扫码加入,圈内等你,每周三更新。
限时开放2周,赶紧加入
智友学堂
头部财经自媒体旗下财商教育平台,专注家庭资产配置,帮用户实现认知升级,财富升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