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不是世故圆滑,也不是沧桑的外表,更不是年龄的大小,而是看的清自己、担得起责任、接纳无常

文摘   2024-12-16 17:39   江苏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活着》(余华)

作家余华的《活着》是一部能深深触动灵魂的作品。


它是余华在1992年创作的极具影响力的长篇小说。


每次阅读,都深感这本书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在你耳边,用最平实却又最沉重的语气讲述着徐福贵的一生。


福贵的故事,从纸页间缓缓流出,带着岁月的尘埃和生活的苦涩。


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更像是一部用血肉书写的时代画卷。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福贵经历了富家子弟的荒唐,将家产挥霍一空,从云端跌入谷底。


他遭遇战争的残酷,在生死边缘徘徊,又承受着亲人一个个离去的悲痛。


每一次打击都像是巨浪,要将他的希望之舟彻底打翻,然而他依然在生活的惊涛骇浪里挣扎着前行。

01

走向成熟的痛苦开端

如今再读《活着》,脑海里不禁蹦出这两个字“成熟”。

也许有人会问,生命的成熟,究竟意味着什么?

是世故练达,还是容颜的老去?

其实,真正的成熟,是能看清自己,勇于担当责任,坦然接纳无常。

福贵出生于富贵之家,年少时的他,轻狂不羁,沉迷于吃喝嫖赌,完全看不清自己的人生方向,肆意挥霍着家族的财富与命运对他的眷顾。

那时的他,以为财富就是一切,放纵就是自由,对自己的责任浑然不觉,更无法预见无常的到来。

直到赌债缠身,他输光了家产,气死了父亲,才被命运重重地击醒。

这一刻,他开始被迫看清自己的荒唐与过错,而这,是他走向成熟的痛苦开端。

02

生活的痛击,接纳无常

为了母亲和家人,福贵开始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他从一个浪荡公子,变成了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农夫。

面对生活的巨变,他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这份担当,让他在苦难中挺直了脊梁。

然而,命运的无常并未停止脚步。

他被抓去当壮丁,在战场上历经生死;母亲病逝,妻子家珍独自撑起家庭;

儿子有庆因献血过多而夭折;女儿凤霞难产离世;女婿二喜工伤致死;

最后,连相依为命的外孙苦根也因饥饿和疾病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每一次的打击都如同一把利刃,刺痛着福贵,也考验着他对无常的接纳。

03

对生命的敬畏与执着

而福贵却在这无尽的苦难中,展现出了对无常的惊人接纳力。

他不再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他在田地里与老牛为伴,平静地讲述着自己的过去,那些曾经的痛苦与欢乐,都化作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他看清了自己在命运面前的渺小,却也深知自己活着的责任——哪怕只剩下自己,也要好好地活下去。

这种对生命的敬畏与执着,便是一个人真正成熟的体现。

04

写在最后

其实《活着》中的福贵,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

成熟,不是在岁月中变得圆滑,而是在经历中学会反思,看清自己的内心与灵魂;

成熟,是在家庭与社会的角色中,勇敢地挑起责任的重担,无论风雨如何侵袭,都坚定地守护;

成熟,更是在命运的无常面前,放下执念与哀怨,以一颗平和而包容的心,接纳生命的一切馈赠。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成熟的代价这么大,人为什么要成熟?

因为,人走向成熟是一种必然的成长需求。

生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挫折、变故随时可能出现。

成熟的人不会在遭遇意外时一蹶不振,而是能够坦然面对,从中汲取力量,他们把这些变化当作成长的机遇,即便在风雨中也能坚定地走下去。

愿我们都能在福贵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在生命的旅途中,走向真正的成熟。

共勉。

·End·

记录来时,奔向彼岸





房雪‍‍‍‍‍‍‍‍‍‍

彼岸语林|主理人‍‍‍‍‍‍‍‍

点点赞

点分享

点在看

彼岸语林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