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欢迎来到彼岸语林~
蒋勋曾经说过:
“你时时刻刻,念念不忘的执着,到最后是一场空。”
听起来,有点破碎的感觉,不过仔细想来,不无道理。
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就是一本有关执念与寻找的书籍。
作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他的文字总能引人深思。
他笔下的《悉达多》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次心灵的深度探索。
它以古印度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悉达多从贵族子弟到沙门(苦行者),再到渡河人,最终悟道的心路历程。
悉达多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执念与放下,让人不禁深思: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究竟什么才是值得执着,什么又应该放下?
“所有人都热爱悉达多。悉达多令所有人喜悦。所有人都对他兴致勃勃。可是他,悉达多,却无法让自己喜悦,无法让自己略有兴致。”身为婆罗门之子的悉达多,拥有令人欣羡的高贵出身与不凡智慧。然而,他内心对道的炽热渴望,如同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炬,驱使他告别优渥,踏上充满未知的求道征程。在沙门的苦修岁月里,他以极端的苦行磨砺身心,试图冲破灵魂的枷锁,每一次对肉体的严苛试炼,都是他对求道这一执念的有力彰显。那时的他,坚信唯有历经这般极致的痛苦,方能抵达精神的彼岸,这种执着如同暗夜中的孤星,虽坚定却也略显盲目。
而后,佛陀的出现宛如一道划破苍穹的曙光,其深邃的教义让无数人匍匐皈依。好友乔文达便是其中之一,他满怀敬畏与虔诚,毫不犹豫地投身于佛陀的智慧怀抱。但悉达多,这位永远在自我探索之路上执着前行的勇士,却在短暂的震撼与思索后选择了另一条更为孤独的道路。他的内心深处,那股对自我认知独特性的坚守,如同坚固的堡垒,使他不甘于沿着他人指引的方向前行。“无论是《瑜伽吠陀》《阿达婆吠陀》,还是其他任何教义我都不再修习。我不再苦修。我要拜自己为师。我要认识自己,认识神秘的悉达多。”这,无疑是他又一强烈的执念——对独立探寻生命意义的不懈坚持。踏入繁华尘世,悉达多与伽摩拉的爱情纠葛、与迦马斯瓦弥的商业周旋,让他深陷欲望的泥沼。爱情的甜蜜与苦涩、财富的诱惑与追逐,如同重重迷雾,将他曾经清明的求道之心层层遮蔽。他在物欲的浪潮中奋力挣扎,每一次的沉浮都是执念的具象化。“世俗将他囚禁。情欲、贪欲和惰性,以及他最蔑视、时常嘲笑、视为最愚昧的唯利是图俘虏了他。他拜倒在钱财下。赚钱于他不再是游戏和琐事,而是枷锁和负荷。”他原本以为这些世俗的拥有能够填补内心的空缺,却未曾察觉,自己正被这些执着越缚越紧,如同陷入蛛网的飞虫,越是挣扎,越是难以脱身。
在那一瞬间,他内心的坚冰开始消融,过往的种种执念如风中残烛,逐一熄灭。他终于领悟,曾经那些视为生命全部意义的执着与坚持,不过是过眼云烟,虚幻不实。无论是对苦行求道的偏执,还是对尘世繁华的贪恋,都如同镜花水月,看似绚烂,实则空无一物。“我不再将这个世界与我所期待的,塑造的圆满世界比照,而是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也许,我们总在追索自己心中的圆满,殊不知,感受每一个当下才是最大的圆满。“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悉达多的故事警醒着我们,在这纷繁复杂的人世间,诸多烦恼忧愁常源于内心深处的执念。所谓天大的事,所谓无法逾越的坎,往往是执念在心中投下的巨大阴影。很多时候,那些曾让我们义无反顾的执着与坚持,最终都将消散于岁月的风烟之中,化为一抹淡淡的记忆痕迹。到最后我们会发现,用心感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内心的宁静与豁达,才是生命给予我们最珍贵的馈赠。“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不过,所有的成长,都需要我们走过的脚印去见证。《摆渡人》中说:“每一个灵魂,都有自己的美德与过错。”我们踩过的每一个脚印,也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只不过,放下执念,方能遇见真我,过上充实自在的人生。作者简介:
房雪,一个喜欢阅读与写作的爬山爱好者⛰️
90后宝妈,10年教育工作者✍️
坚信长期主义的终身成长者📖
专注于分享成长路上捕捉到的一切美好:
个人成长 | 读书写作 | 国学文化 | 爬山徒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