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欢迎来到彼岸语林~
今日阅读《吕氏春秋》,读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一番大笑后,却也让我思考良久。
原文: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授之于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它的意思是:
有一个经过江边的人,看到有人正想把一个孩子投到江里,那个孩子吓得哇哇直哭。
看见的人就问他原因,那人回答说:“因为孩子的父亲善于游泳。”
小孩的父亲善于游泳,那他的孩子就一定善于游泳吗?
如果用这种观点来看待事物,一定是不合事理的。
这个故事,也让我不禁想到了我们当下的教育。
体操冠军杨威夫妇有三个孩子,他们一开始也努力培养大儿子练体操。
可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竟发现大儿子并不喜欢也不擅长练体操,所以最终夫妻俩决定让大儿子学习自己喜欢的高尔夫。
不得不说杨威夫妇的教育是很开明的,当他们发现儿子另有天赋之时,及时改变策略,也尊重了儿子的选择。
若当初他们一味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以及自己是体操冠军的优势去强行塑造孩子,不顾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与自身特质,很可能会让孩子在痛苦与迷茫中成长。
这样不仅难以发挥出所谓的“遗传优势”,还可能埋没孩子真正的潜力。
再看这个仅仅因为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就想把孩子扔进江里的人。
他的思想是多么可怕啊!
他仅凭父亲的特长就盲目认定孩子也必然具备相同能力,完全忽略了个体差异的存在。
在教育领域,这种错误观念若肆意蔓延,将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兴趣、天赋与节奏。
真正科学合理的教育,应是在充分尊重孩子个性的基础上,耐心地去发现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而且要给予他们多元尝试的机会,引导而非强迫他们去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
而且,最重要的是,作为家长,我们要明白:
本领的获取要靠自己,而不是靠先天遗传。
共勉。
作者简介:
房雪,一个喜欢阅读与写作的爬山爱好者⛰️
90后宝妈,10年教育工作者✍️
坚信长期主义的终身成长者📖
专注于分享成长路上捕捉到的一切美好:
个人成长 | 读书写作 | 国学文化 | 爬山徒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