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真正抑郁的人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看起来比正常人显得更正常。如果你发现自己抑郁了,一定要把自己救上来”

文摘   2024-12-28 17:07   江苏  


       
记录来时,奔向彼岸
日更第380/500天

你好呀,欢迎来到彼岸语林~‍‍‍‍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有这样一句话:


“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


很有意思的一句话,让我想到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病人》。


文章中写到一位身着病号服的女子,每日下午在医院大门左侧台阶上静静看书。


她气质典雅、友善耐心,常帮人解答问题。


在电梯里,她多次主动让出超载的电梯;


为不懂电梯“双层停”的大伯指引;


告知小伙子口腔科病房位置;


帮姑娘捡起掉落的玫瑰并追出去送还……


但她的这些行为却被电梯里的其他乘客误解,戴眼镜的女士骂她“神经病”,众人也附和称其为精神病人。


全然不顾她的善意举动,仅仅因为她住在医院一个多月就给她贴上了“不正常”的标签。


但仔细一想,真正“生病”的人又何尝不是那些对她指手画脚的人呢?


所以,有人说:


“真正抑郁的人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看起来比正常人显得更正常。如果你发现自己抑郁了,一定要把自己救上来。”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的蛤蟆先生,也是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的一个。


01

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你永远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在蛤蟆先生第一次见苍鹭医生时,苍鹭医生说:


你的朋友们想让我给你做咨询,以便减轻他们对你的担忧。你似乎也想得到帮助,为的是让他们高兴。所以依我看,你的那些朋友们才是我真正的来访者。
对于鼹鼠、河鼠、獾用劝说乃至强制的方式让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一行为,无疑是朋友间最大的温暖。
但是读到后面我才发现,原来蛤蟆先生的抑郁症是与他的朋友们有很大的关系的。
河鼠、鼹鼠,还有獾是蛤蟆先生的朋友,他们的关心比较表面。
他们虽然能够察觉到蛤蟆先生的情绪有些低落,但并不真正理解蛤蟆先生内心深处的痛苦。
他们的陪伴方式有时会给蛤蟆先生带来压力。

比如,他们可能会在不经意间表现出对蛤蟆先生状态的不满,希望他能快点振作起来,像以前一样活泼。
这种期望让蛤蟆先生觉得自己必须要迎合朋友们的想法,隐藏自己真实的、抑郁的情绪,从而使内心的负面情绪得不到释放,反而在压抑中越积越多。
獾的影响则更加复杂。
獾是一个比较强势的角色,他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对待蛤蟆先生。
他经常对蛤蟆先生的生活和行为指手画脚,试图让蛤蟆先生按照他的观念去改变。
这种过度的干涉让蛤蟆先生感到自己没有被尊重,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比如,獾会直接要求蛤蟆先生振作起来去处理家族事务,却不考虑蛤蟆先生的心理状态是否能够承受这些压力。
这使得蛤蟆先生对自己更加怀疑,觉得自己无法达到别人的期望,进一步削弱了他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加重了他的抑郁情绪。

02

直面自己内心的死角,与自己和解,成就更好的自己。
后来,蛤蟆先生在与心理医生的定期会面中,他逐渐学会面对自己的内心。
心理医生引导他探索自己的情绪和过去的经历,比如童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等。
通过这种深度的自我探索,蛤蟆先生开始理解自己情绪问题的根源。
他认识到自己长久以来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和压抑自己情绪的习惯。

其次,在这个过程中,蛤蟆先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不再像以前一样总是压抑自己的愤怒、悲伤等情绪,而是开始正视它们。
例如,他在回忆童年那些不被父亲认可的经历时,能够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委屈和难过。
这种情感的表达让他的内心压力得到了释放。
最后,蛤蟆先生逐渐建立起独立的自我意识。
他明白了自己的人生是可以由自己掌控的,而不是被朋友或者过去的经历所左右。
他学会了在面对獾的强势干涉等外界压力时,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一步一步地从抑郁的状态中走出来。

03

越是沮丧的时候,越要学会拯救自己。


人不仅要一寸一寸拯救自己,更要一帧一帧去改变。

当我们坚持健身,从起初的艰难到逐渐享受汗水,是身体与意志的逐帧升级;

当努力学习新技能,从陌生到熟练,便是知识和能力的画面更替。

这些细微变化如同量变积累,终将达成质变,使我们由内而外新生,成为更有力量、更具智慧、更富韧性的自己,稳稳接住生命赋予的每一份机遇与挑战。

“即使风筝断了线,只要我们还有一颗迎风飞翔的心,就请相信,未来依然可期。

END

作者简介:

房雪,一个喜欢阅读与写作的爬山爱好者⛰️

90后宝妈,10年教育工作者✍️

坚信长期主义的终身成长者📖

专注于分享成长路上捕捉到的一切美好:

个人成长 | 读书写作 | 国学文化 | 爬山徒步


彼岸语林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