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目标:特别喜爱歌唱的弟兄姊妹,JH唱诗班成员。
教学内容:美声发声方法,圣乐曲目的音乐指导。
招收声乐演唱班7人。
授课时间:每周两次课,线上zoom直播授课两小时。一小时发音频作业指导。具体授课时间兼顾温哥华和北京的当地时间。
报名联系方式:加微信:yu_shi_yong
于世勇老师艺术简历
于世勇,男中音,声乐教育老师,古典音乐出品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演唱专业。2023年4月毕业于加拿大 Trinity Western University,获硕士学位。
2002年获中央电视台第十届全国歌手电视大奖赛美声组铜奖、2015年1月10日与青岛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合作,在青岛大剧院音乐厅成功举办奇异恩典个人独唱音乐会,反响强烈。2015年7月在大型清唱剧《弥赛亚》中担任男中音领唱。2015年11月在北京剧院成功饰演音乐剧《如此婆媳》(《圣经•路得记》改编)游吟诗人。2016年在青岛大剧院举办“让我遇见你”巴洛克合唱独唱音乐会。2017年被北京外国语大学聘为合唱团指挥。多次与中央歌剧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国家交响乐团合作。2002年至今参与辅导侍奉了30多个唱诗班,并参与制作了多场圣诞和复活节音乐会。
作为古典音乐出品人,于世勇于2015年7月17日、7月18日在青岛人民会堂首次成功推出大型清唱剧《弥赛亚》,220名演员参与演出。2017年8月在香港建道神学院举办首期弥赛亚圣乐培训营,2018年6月指挥带领唱诗班在以色列耶路撒冷,伯利恒教堂成功举办三场圣乐音乐会。具有丰富声乐教学经验,2003年至今开始教授声乐学生,所教授的学生分别考取了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中国舞蹈学院等艺术院校。
2020年开始至今在网上开设线上声乐班,学生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台湾、北京、天津、广州、河北、青岛等地,积累了丰富的线上声乐教学经验。
附:辉煌声音的秘诀
美声唱法的歌唱家声音能穿透100人的乐队灌满1600人的剧场,还是正常人吗?是,但也不是。问这个问题如同问百米运动员是人吗?一样的道理,严格说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正常人类。有学生问我,老师我如何能增加肺活量?我说跑步有氧运动当然有用,但体育运动员歌唱气息也不行,为什么?因为歌唱是有氧运动,但力量是向内的。要唤醒身体各个部位参与歌唱,有效协调的运动。气息要跟声带喉咙有效的配合,达到最佳效果才能有效达到歌唱循环运动。如同自行车链条和齿轮的关系,不搭上气,就像齿轮不搭上链条,再有力量,也是空转,轮子一动不动。这也可以解释很多歌手抱怨唱歌使不上力的原因。第一步要唤醒腰腹跟气息的结合,就是所谓唱在身体上,这个功夫要练习一生一般初学者要求腹式呼吸,而成功的歌剧演员的呼吸就完全自由了,她可以告诉你用胸呼吸,这也会让音乐学院学生十分迷惑,老师不是都让我们腹式呼吸吗?请记住:她们认为的胸呼吸跟初学者的腹式呼吸不是一回事,必须要分开考虑。像开喷气式飞机的动作跟螺旋桨的初教机一定不同。
第二步要打开喉咙,中国人由于语言习惯的原因所以需要刻意的进行打开喉咙练习。事实上大部分歌者都吃了要求喉咙放松的亏,这一点很多声乐教师在误导学生。喉咙要像一个高质量的阀门一样坚实有力,这个力量当然要跟气息有效结合。
第三步是音区的换声转换练习,前两步做好了这一步才能顺利。否则可能出现假换声,因为打开不够出现高音换声区困难以为是换声其实是低声区打开不够。意大利很多男高音歌唱家中声区比男中音还要雄厚,可见还是打开问题。换声的解决需要耐心和积累,我认为是一个整体平衡的问题。就像学会骑自行车后学会联系转弯一样。声音进入头腔后自己反而听的觉得暗淡了,自己要适应这种听觉比例,声乐学习还要敢于否定自己,否定自己以前陶醉的尖锐挤的音色,适应宽阔丰满的音色,通过正确的学习才能找到上帝赐你的声音。听一下巴托丽演唱的《阿玛丽莉》,她的气息控制是世界一流的,感觉她整个身体都是发声机器。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Z4y1c7bE/?vd_source=a42086c55bf5e478bced15cdd04ec261
第三换声区的解决。这一步像一位孤独的攀岩者在黑暗中爬行。不断摸索,虽然经常碰壁,但是依然顽强向前,换声区解决好了,声音到了高声区更加辉煌。这个阶段是往前还是往后,这要因人因阶段而讲。特别是男高音,需要耐得住寂寞,一砖一瓦的积累。应当说大部分歌者都会被困在这个技术难点。用三四年来解决这个问题是正常的,甚至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解决好。我们听贾科米尼(Giacomini)的演唱,你就会发现他宁肯把低声区的音唱得不太实,他始终挂着高位置,所以我们几乎找不到他的换声区,只是到了特定的高度,才会立刻发出辉煌的音响。而莫纳考(del Monaco)就不同,他把中下声区也唱响,在高音之前突然转换,也得到了辉煌的高音。许多歌唱家在这一点上是不同的,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和技巧。也有各自不同的“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