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歡樂的筵席與哀慟的追思

文摘   2022-08-19 14:37  


祝謝原是飯聚時為食物感謝,這詞已意涵筵席的歡樂。在聖餐中,祝謝是對上主救贖的慶賀,聖公會《聖餐崇拜禮文》(第二式) 祝謝禱文一開始,就洋溢著感謝的氣氛:「主禮:天父啊,我們舉行這稱頌和感謝的獻祭,慶祝我們得蒙救贖。我們將這些禮物奉獻給你,追念聖子受死、復活和升天……。」 

第二式禱文回復初期教會餐聚的喜樂,淡化中古聖餐禮的嚴肅。這嚴肅氛圍,來自基督是被殺的羔羊;每次的彌撒,是基督重新把自己獻上為祭品。800 A.D. 聖誕日查理曼(Charlemagne) 被教皇利奧三世(Leo III)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任用圖爾(Tours)修院院長阿爾昆(Alcuin) 推動卡洛林文藝復興(Carolingian Renaissance),阿爾昆根據教皇Adrian I送給查理曼大帝的貴勾利(509-604 A.D.)禱文集(Gregorian Sacramentary ),編輯了羅馬彌撒禮文Missale Romanum,統一崇拜禮文。禮儀強調餅酒變質為基督聖體,1215年的拉特朗第四會議(Lateran Fourth Council),第一法典即確立變質說(Transubstantiation)為教義。 

變質說認為祝聖後餅酒外在形式(accidents)不變,但實質(substance) 改變了, 成為基督的聖體寶血。變質說強化教階神職的角色,信徒變得被動,筵席的意識薄弱,信徒到教堂去景仰聖體,甚至沒有領餐。盛放餅酒的聖器都有配合的禱文。禮儀成為寓意的戲劇:輔祭離開主祭,寓意耶穌被賣,門徒四散;祭壇用石造成,是耶穌安放的墳墓。存放餐後聖體的盛器稱作會幕(tabernacle),上主的居所。行經會幕,信徒曲膝崇敬。聖餐禮有一種嚴肅的氛圍,基督是被殺的羔羊。 

改教運動時期,英國聖公會克藍瑪大主教(Thomas Cranmer)進行禮儀革新,編寫1549第一版公禱書也帶有中古的嚴肅哀慟。公禱書引入的求潔心禱文原是中古主禮、襄禮、聖壇侍從在崇拜門始前在聖衣室祈禱用的,他編寫的勸眾文,認眾文、安慰詞、謙恭近主文,重覆又重覆要信徒內省悔罪,因基督為我們的罪而死。1552第二版時,受加爾文思想薰陶的約翰。諾斯(John Knox)力求淡化此氛圍,出現「黑色儀規」(Black Rubric) --跪下領餐不是敬拜聖體xiii。


奇异恩典艺术教育
每个生命都是奇异恩典,都值得尊重和用心呵护。加入我们,用音乐,戏剧,舞蹈,美术,文学活动来影响改变身边每个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