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青年科技工作者当如何作为?寻找答案,要把视线投到更广袤的祖国大地上: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在习近平主席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我们听到了“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建设科技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开启了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同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还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宏伟蓝图之所以能够绘就,关键在于一笔笔落墨的背后,是人的力量在作用。而要论当下什么力量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青年”二字,是让人信服的答案。新时代、新科技、新青年……当无数个“新”叠加起来,我们相信一定能碰撞出让人期待的火花。
在这奋发图强的进程中,无数青年科技工作者,正扮演着从“后备军”到“主力军”的角色: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达80%以上;北斗导航、探月探火等重大战略科技任务的许多项目团队,平均年龄都在30多岁……青年科技工作者用拼搏成就梦想,他们让青春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新时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从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到新质生产力的异军突起,再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吹响——国家的每一次宏观布局,无不需要科技创新在背后的刚性支撑。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青年科技工作者当牢记使命,在国家恢弘磅礴的“大合唱”中发出属于自己铿锵有力的“青春旋律”。放眼世界,实现现代化是从“大国”到“强国”的关键一跃。在这条竞争的赛道上,能“跑多远”也往往取决于“后来人”持续不断的接力而上。把自己的事业与祖国的发展紧密相连,更能达成“小我”与“大我”的双向奔赴。从这个现实意义上说,“科技+青年”这股新势力的未来不可小觑,更不可限量。
对于“科技”这个词的理解,可以很宏大,也可以很具体,可以具体到某个领域的细枝末节。但偏偏是这些“见于细微”,却能决定着国家科技水平是领先还是落后。
凭借在电池等领域作出的贡献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等奖项,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黄佳琦助力我国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用科技创新为城市水系统安全保障保驾护航,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高级工程师黄绵松展现出革故鼎新的治水理念;90后青年朱强,致力于京西皇家园林研究,推动“三山五园”走向世界……没有坐而论道,而是起而行之,青年科技工作者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是“中国为什么能”的重要答案之一。从人生的跨度来看,青年是最具有创造力的时期,但也是生长烦恼集中的阶段。职称、经费、项目,都是眼前需要面对的问题。在青年人才“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也是最需要关怀和呵护的时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大气磅礴的过程,每一个个体的成长,同样不可忽视。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就提出了更多突破性措施,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科研支持、职业发展、生活保障服务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关爱。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前提是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激励和引导青年科技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上来,从而让千里马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舞台上竞相奔腾。科技强国蓝图展,青年奋发更有为。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宏大背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在航天工程、人工智能、信息通信、高端设备、现代种业、汽车制造等领域,中国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们纷纷“执牛耳”,展现出“我辈复登临”的气概与担当。一个人融入到家国之中,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也要看到,我国科技成果取得长足进步,但还是有一些领域和头号发达国家存在客观差距。是迎头赶上,还是踌躇徘徊,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态度,决定着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处在哪个位置。人才强,才能科技强、国家强,在这样一条正向循环的路途上,青年科技工作者必将大有可为,也定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