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阶梯 | 他们浸泡在科学中

科技   2024-11-20 19:02   北京  

编者按 

从哥白尼颠覆性的《天体运行论》,到牛顿革命性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再到达尔文开创性的《物种起源》……一部部科学经典著作,犹如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里程碑,承载着科学家的卓越洞察与不懈追求,奠定了现代科学基石,铺就了人类进步的阶梯,引领我们迈向更加广阔的知识天地。

为让更多读者感受科学魅力,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推出“科学阶梯”专栏,对科学经典著作进行深入诠释。欢迎您加入这场跨越时空的科学对话,重温科学史上令人惊叹的时刻,一同领略科学之美,感悟智慧之光。

本期我们带来的科学经典是《居里夫人文选》,居里夫妇的故事,不仅是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是对所有追求科学真理和生活真谛之人的启示。他们的生活和成就,提醒我们科学探索的重要性,以及作为科学家对社会的责任。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书,探索居里夫人的科学世界和内心世界。


每年12月,全世界的科学爱好者们都会将目光投向斯德哥尔摩,关注新的诺贝尔奖得主诞生。如果把目光转向诺贝尔奖得主所写的书,人们也一定会有所收获。


居里夫人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证书

居里夫人一家可谓“诺奖之家”。1903年,居里夫妇双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8年后,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35年,居里夫妇的女儿伊伦娜和女婿约里奥又双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家三次获得诺奖,如此的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不过,尽管在外人看来他们的一生与诺奖有着解不开的缘——对他们本人来说也的确如此,但那并不是他们的科学工作的全部意义,更不是解读他们科学人生的唯一线索。

在巴黎镭研究所的小花园里竖立着居里夫妇的铜制头像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合影,这无疑是一张汇聚了物理学界智慧之脑的“明星照”。物理学通常被认为是被男性所占据,居里夫人最先打破了这一神话
居里夫妇在实验室中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都在物理学的舞台上一展风采,无论是从科学史的角度还是科学对人类的影响来说,那都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对于居里夫妇当然也是如此。但在居里夫人笔下,那一段日子虽令人兴奋却也平和安详:“这项我们起初并没有抱太大期望的发现竟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们兴奋不已。尽管工作条件艰苦,我们却觉得十分愉快。我们整天都待在实验室里,常常只吃一顿学生们吃的那种简单的午餐。破旧简陋的棚屋里,没有外来打扰,宁静而安详。只是在某一项操作过程进行的空隙,我们才会在室内走动一下,同时谈一谈现在和将来的研究工作。觉得寒冷时,我们也会坐在火炉旁呷一杯热茶,放松一下。我们紧张地工作着,全神贯注,简直像是着了魔。”

为了检验一项试验结果,居里自愿把手臂暴露在镭的作用下几个小时。这使他的皮肤出现了类似灼伤一样的损伤,并且一直延续了几个月才好。后来,当他对妻子说起他亲自试验得到的这个糟糕后果时,既高兴又气恼,喊道:“我爱它,又恨它!”

1904年巴黎的一份报纸报道居里夫妇

对科学的专注并不意味着对外界事务的漠不关心。发现大自然的秘密是居里夫妇一生所钟情的事,作为负责任的科学家,对于这种发现之于人类的影响、它所将带来的后果,他们并未放弃思考。在1903年诺贝尔奖大会上,皮埃尔·居里在发言中这样说道:“可以设想,镭一旦掌握在罪犯手里是多么危险的事情。于是就有一个疑问:知道了大自然的秘密对于人类究竟是否真的是好事,我们是否已经成熟到能够从中受益,知识是否就没有害处……”

皮埃尔·居里照片

1906年4月19日,居里在一场车祸中身故。居里夫人这样写道:“一场车祸就这样残酷地摧毁了一位奇才,摧毁了他的生命,同时也摧毁了他刚看到的那种希望。他永远也不能再回到他的研究室了,而研究室里,他从乡下采来的金凤花依然色彩鲜艳。”

尽管在许多人看来,“居里夫人”这个称谓几乎已经成为她的第二个名字,但我还是更喜欢她本来的名字“玛丽”,并且在读到这段内心独白时,我就想起了这个好听的名字。其实,无论她如何受到世界的瞩目,她都是那个叫作“玛丽”的女子。她生活在一个女性无法进入科学院的年代,她的爱情曾被拉到聚光灯下,展示在众人面前,所有这些都给她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但在经历过如此起伏跌宕的岁月之后,她依然优雅坚强,安静从容地回忆,不动声色地书写。相比于她和他的科学人生,这样一种态度也许才是《居里夫人文选》带给读者的最动人的阅读体验吧。

巴黎著名的先贤祠前身是Sant-Genevieve教堂,1791年议会决定在此安放对法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伟人灵柩。如卢梭、伏尔泰、雨果等都安葬于此。1995年4月,居里夫妇遗体迁入此地。居里夫人凭借其骄人成就而有幸成为安息在这座圣堂内的首位女性


好书推荐


《居里夫人文选》

[法] 玛丽·居里 著

胡圣荣 周荃 译


《居里夫人文选》辑录了居里夫人最重要的三篇文章:上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是她于1903年向巴黎大学提交的博士论文;中篇《居里传》和下篇《自传》均写于1923年,前者是一个妻子眼中的丈夫,后者则是一种个人成长经历的追述。

此书的后两篇,尤其是其中的细节之处值得细细品读。相比于科学论文的专业与艰涩,后两篇更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更重要的是,文字中有些居里夫妇沉浸科学研究的生动细节,透露出他们的科学精神与生活情怀


来源:“科学元典”公众号

作者:吴燕

北京科协
——根植首都地区的创新文化价值观察和科学叙事。致力于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