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颁出,45岁以下获奖者占比超六成

科技   2024-11-19 13:50   北京  

基础研究获奖成果数量明显提升,获奖者中45岁以下青年占比超60%,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11月19日,全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19位科学家、196项成果折桂,展现一份亮眼的北京科技创新成绩单。



基础类研究获奖比例达26.5%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体系的源头活水,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19位科学家、196项成果获得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其中,基础研究类获奖成果占比达26.5%,较上一年度有明显提升,为构建北京原始创新策源地筑牢根基。

同时,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大型复杂构件制造、量子级联激光器等重大科技成果集中获奖,大型粒子加速器、遥感气象卫星等“国之重器”也接连取得突破,为北京打造全球主要创新高地,发挥出首都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科技力量。比如,获得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大型复杂构件高效高质量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破解了超大、超重、超精等复杂构件的制造难题,将促进京津冀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与升级。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大型粒子加速器多频段高性能超导腔系统自主创新研发及工程应用”,多项核心技术已在怀柔科学城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先进光源研发与测试平台等大科学装置中应用,提升了怀柔科学城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企业发挥创新主力军作用


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双旋翼无人直升机、移动终端影像系统……获奖项目中,企业作为前3单位参与完成的项目实现连续5年超半数。在京科技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
清航装备董事长李京阳等人研发的“大载重比高稳定性交叉双旋翼无人直升机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要让两套高速旋转的桨叶在飞行中不打架,从飞起来到飞得稳、飞得好,最终飞得可靠,李京阳团队走了9年。在寒冷缺氧的高原、炎热干燥的戈壁滩等极端环境下,他和4位创始人坚持不断试飞产品。
2020年底,他们投中了国内消防领域工业级无人直升机采购的第一标。在刚刚闭幕的中国航展上,清航装备又发布了最新款机型——有效载重达600千克,续航时间超10小时,可广泛适用于各类极端应用场景。

这只是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类似的科技企业在北京涌现,积极整合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资源,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青年人才产出重要科研成果


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先锋和中坚力量。全市科技大会上,高层次青年人才成绩斐然。所有获奖者中,45岁以下的青年占比超6成。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孙琼今年42岁,获得了杰出青年中关村奖。多年前,她就大胆地向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推荐了该公司制定的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过渡方案思路。之后,她一直致力于让业界接受该方案。
“有机会牵头这项工作,感觉很幸运也很感激。最终,我们把互联网协议的‘中国标准’推向了世界。”孙琼说,北京正朝着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目标迈进。她和团队也将持续建设云网智能化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智能大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基座之一。“简单地说,它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弹性的服务。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家能像用水用电一样,随时方便地使用云网服务。”

北京枭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史晓刚是一名“90后”,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光栅波导显示光学器件低成本、高质量的批量制备,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随着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将挑大梁、担重任。

【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情况】
方忠、汤广福荣获突出贡献中关村奖;陈恺、张振雷、孙琼、杜强等8人荣获杰出青年中关村奖;博思维克、本诺伊·帕克丹姆等9人荣获国际合作中关村奖。
52项成果荣获自然科学奖,包括一等奖13项,二等奖39项;24项成果荣获技术发明奖,包括一等奖6项,二等奖18项;120项成果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包括一等奖31项,二等奖89项。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苏雅

北京科协
——根植首都地区的创新文化价值观察和科学叙事。致力于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