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存亡之战 感悟时代使命
2024年10月23日晚,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和2021级研究生党支部联合开展了观影学习活动,通过观看本月上映的《志愿军:存亡之战》学习和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精神,感悟青年学子在新时代应当担负的使命和责任。
《志愿军:存亡之战》是《志愿军》系列电影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不同于第一部《志愿军:雄兵出击》的全景式描写视角,这一部影片将镜头聚焦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决定志愿军生死存亡和战争形式变化的一次关键战役——铁原阻击战中,生动刻画了志愿军官兵英勇智慧,同仇敌忾,舍生取义的斗争精神和伟大形象。
图片源自网络
铁原阻击战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临近结束的时期,此时志愿军如潮的攻势已经将战线推进至直逼南朝鲜首都汉城。一方面,这样的战局令人振奋;另一方面,不可忽视的是,战局推进的过程中我军后勤补给不足的劣势更加凸显。1951年5月21日,彭德怀果断命令投入五次战役的志愿军各部主力转移至“三八线”南北地区休整,这一命令也让敌人起了乘机实施全线反扑,将我军主力全歼在三八线以南的野心。
“铁原-金化-平康”是位于志愿军后方的铁三角区域,是志愿军补给中枢和整条防线的核心所在,一旦这一区域陷落,志愿军不仅面临后勤被切断、未及时撤退的部队丧失归路,成为孤军的险境。整条防线也将彻底崩溃,那么朝鲜的战局也将随之逆转。而在这个铁三角区域中,位置前出的铁原也就成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所在,亦成了“联合国军”进攻的重点目标。在“联合国军”不断向铁原一线进攻的危急情况下。志愿军奉命在涟川、铁原间组织防御,顽强坚守阵地,坚决阻止“联合国军”沿公路向纵深推进。在历时13天的防御作战中,第63军不惜一切代价,顽强抗击美军4个师的轮番进攻,共毙伤美军1.5万余人,胜利完成阻击任务,粉碎了美军快速占领铁原、摧毁志愿军后方基地和交通线的企图,为志愿军兵团主力和伤员转移,重整防线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书写了军史上的辉煌。
今天,我们通过这部影片回顾历史,震撼于军史上的这些传奇的时间和数字,也感慨这背后凝结了多少先辈英烈的青春和热血,战争是残酷的,正是这种残酷磨砺着每一个人的成长。冰天雪地的松骨峰战斗中,杨传玉因为害怕没能炸毁敌军的坦克,在铁原,他重新认识了自己,用血肉之躯顶住一块木门板,为战友们打开水库的闸门争取了时间;军工专家吴本正对于战术和枪械的认识经常停留在理论层面,当他真正走进战场,了解志愿军的险境,倾听战士们如何如何冒着巨大的风险克服困难时,多了一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决心,就像战士们嘱咐他的那样,多造好武器打敌人;刚才只想吃一个山果子的小战士,此刻俨然已经退去了青涩和童稚,像他的班长一样,勇敢地抵近投掷,瞄准了敌人的坦克。战斗打响前,“张老三你的家在哪里”的歌谣又一次在队伍里响起,谁不想在芒种时节闻闻家乡泥土的芬芳,摘一朵田埂上的小花,和家人过岁月静好的生活?然而上了战场,他们就是视死如归的勇士,他们前仆后继。誓把今日的铁原变成另一个当阳桥。他们怀着让家乡父老“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愿望,为今日祖国的繁荣昌盛付出了巨大牺牲,立下了不朽功勋。
图片源自网络
观影期间,同学们不止一次为影片描写的情节震撼和动容,也有很多感慨:
图片源自网络
今年的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74周年纪念日,每当这个时候,中国人民总是能够记起那群最可爱的人。我们多想请先辈们看看,岁月悠长,山河已无恙,今日之中国,正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下,建设成年轻的你们梦想中和平美好的现代化国家。我们没有忘记,我们也不会忘记这段充满了牺牲,浸染着热血的光辉历史。我们之所以回首这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历史,是因为我们珍爱如今中国来之不易的和平。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正在引起全世界的注目,历史和现实都在警醒和激励着我们青年一代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立足当下、不断学习、艰苦奋斗,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而努力。
文案 | 胡艳妃 张雪昂
图片 | 王尧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排版 | 陈星禹
审核 | 杨国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