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存亡之战,感悟时代使命——21&20级研究生党团支部联合活动 | SKY·党建

文摘   2024-11-05 21:17   中国  

认识存亡之战 感悟时代使命


2024年10月23日晚,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和2021级研究生党支部联合开展了观影学习活动,通过观看本月上映的《志愿军:存亡之战》学习和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精神,感悟青年学子在新时代应当担负的使命和责任。



《志愿军:存亡之战》是《志愿军》系列电影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不同于第一部《志愿军:雄兵出击》的全景式描写视角,这一部影片将镜头聚焦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决定志愿军生死存亡和战争形式变化的一次关键战役——铁原阻击战中,生动刻画了志愿军官兵英勇智慧,同仇敌忾,舍生取义的斗争精神和伟大形象。


图片源自网络


铁原阻击战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临近结束的时期,此时志愿军如潮的攻势已经将战线推进至直逼南朝鲜首都汉城。一方面,这样的战局令人振奋;另一方面,不可忽视的是,战局推进的过程中我军后勤补给不足的劣势更加凸显。1951年5月21日,彭德怀果断命令投入五次战役的志愿军各部主力转移至“三八线”南北地区休整,这一命令也让敌人起了乘机实施全线反扑,将我军主力全歼在三八线以南的野心。


“铁原-金化-平康”是位于志愿军后方的铁三角区域,是志愿军补给中枢和整条防线的核心所在,一旦这一区域陷落,志愿军不仅面临后勤被切断、未及时撤退的部队丧失归路,成为孤军的险境。整条防线也将彻底崩溃,那么朝鲜的战局也将随之逆转。而在这个铁三角区域中,位置前出的铁原也就成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所在,亦成了“联合国军”进攻的重点目标。在“联合国军”不断向铁原一线进攻的危急情况下。志愿军奉命在涟川、铁原间组织防御,顽强坚守阵地,坚决阻止“联合国军”沿公路向纵深推进。在历时13天的防御作战中,第63军不惜一切代价,顽强抗击美军4个师的轮番进攻,共毙伤美军1.5万余人,胜利完成阻击任务,粉碎了美军快速占领铁原、摧毁志愿军后方基地和交通线的企图,为志愿军兵团主力和伤员转移,重整防线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书写了军史上的辉煌。


今天,我们通过这部影片回顾历史,震撼于军史上的这些传奇的时间和数字,也感慨这背后凝结了多少先辈英烈的青春和热血,战争是残酷的,正是这种残酷磨砺着每一个人的成长。冰天雪地的松骨峰战斗中,杨传玉因为害怕没能炸毁敌军的坦克,在铁原,他重新认识了自己,用血肉之躯顶住一块木门板,为战友们打开水库的闸门争取了时间;军工专家吴本正对于战术和枪械的认识经常停留在理论层面,当他真正走进战场,了解志愿军的险境,倾听战士们如何如何冒着巨大的风险克服困难时,多了一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决心,就像战士们嘱咐他的那样,多造好武器打敌人;刚才只想吃一个山果子的小战士,此刻俨然已经退去了青涩和童稚,像他的班长一样,勇敢地抵近投掷,瞄准了敌人的坦克。战斗打响前,“张老三你的家在哪里”的歌谣又一次在队伍里响起,谁不想在芒种时节闻闻家乡泥土的芬芳,摘一朵田埂上的小花,和家人过岁月静好的生活?然而上了战场,他们就是视死如归的勇士,他们前仆后继。誓把今日的铁原变成另一个当阳桥。他们怀着让家乡父老“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愿望,为今日祖国的繁荣昌盛付出了巨大牺牲,立下了不朽功勋。


图片源自网络


观影期间,同学们不止一次为影片描写的情节震撼和动容,也有很多感慨:



所谓“存亡之战”

张雪昂


透过闪烁的荧幕,炮声和硝烟,尘土还有鲜血与祥和而不失繁华的北三环建立了某种突兀却又合理的联系。“存亡之战”,在于一城,关乎一人、一家乃至一国。先烈们当然清楚,丢了铁原城,就要退回鸭绿江。不仅先前战役的成果会沦于敌手,帝国主义的魔爪也将把战争的阴影投射到襁褓中的新中国。铁原南郊,战士们视死如归地冲锋时,怒吼着家乡的名字;战壕之中,亲临前线的武器专家与警卫员交谈,聊的也是家里至亲的消息。驱逐了日寇,粉碎了蒋帮,眼见和平与安宁的到来,却有黑手妄图将之夺去,那就定要同他以命相搏!

这是一场刺刀见红、你死我活的阻击战;这是“钢少气多”与“钢多气少”的较量;这是那个时代耀眼夺目的真正的英雄主义。这场战役将骄横的对手按到谈判桌前,这场由战果支撑的谈判开启了几十年的相对和平。利用这宝贵的发展时间,我们探索道路,建设改革;迎浪稳舵,闪转腾挪。先辈们的承诺实现了,他们不仅打完了自己那代人的仗,也把下一代乃至孙辈们的都打完了。

可是当下,环视小小寰球:贾巴利亚的难民营里,多少年轻的生命惨遭荼毒;大马士革与台荷达上空,“联军”的战机尚在狂妄地狞笑;东欧曾经的千里沃野之上,为他国狼子野心而丧命的冤魂不知向谁哭诉;浅浅的台湾海峡,不时听取蛙声一片;甚至就在当年血与火凝结的三八线上,紧张的氛围扬起了大洋彼岸多少居心叵测的嘴角。时间翻篇了几十年,可是霸权主义还在,浓浓的敌意还在,当年的“联合国军”甚至“八国联军”也还在。科技前沿小院高墙,经济贸易挥舞大棒,人权问题指鹿为马,地缘政治拉派结帮,意识形态糖衣炮弹,国家安全谍影幢幢。当年在朝鲜半岛,他们的对手是英雄的志愿军战士;现在的世界博弈,他们的对手是准备上场的我们。可以说,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这代人同样面临着一场“存亡之战”,同样有一座退无可退的“铁原城”。

听听他们那荒唐的话语罢,“如果十四亿中国人都过上同欧美一样的生活,那地球的资源是无法承受的。”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他们想的是,自己可以稳坐产业顶端,靠着技术封锁与政治打压巩固千秋霸业;可以倚仗战无不胜的天兵天将和无往不利的航母编队,使全球南方长期俯首屈膝;可以自恃金融领域之积威,开动一下印钞机,就可以用彩色纸片收割全球资产,永葆“福利社会”的金字招牌。相对应的,他们希望的中国,是个徘徊在低端产业中,给西方大老爷们织衬衫袜子,拼电脑手机的恭顺长工;是个永远被“中等收入陷阱”困住,同时挣脱不了地缘岛链锁枷,不会睁眼的睡狮;是个可以随时抹黑造谣,安上他们自己曾经犯下过的罪名,与所谓文明民主世界形成反面对比的信息泔水桶。他们的行动,一言以蔽之,就是意图破坏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此番情形,与七十多年之前,又有多少不同呢?

毫无疑问,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是值得为之一战的。存亡之战,这次不在于一城,同样关乎一人、一家乃至一国一世界。这次我们的对手,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他们”,不再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士兵,而是腐朽而不合理的,以单极世界为导向的国际秩序及其卫道士们。这一次的“战争”,将是一场全方位各领域的综合博弈:要较经济活力,要看社会治理,要争意识形态,要拼军事国防,要比基础研究,要竞国际话语。持续的时间,不再是当年的几天几十天,而是几十乃至上百年。如果我们这代人没有获得全胜,那就下一代人继续。

影片之中,先烈们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与高超的战斗智慧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的场面令人动容。七十多年后的我们,想到的不应该是狭隘的“九世之仇犹可复乎”,而应该是立足自身实力打赢当前的“存亡之战”,以及将先烈们的战果推向完全的彻底的胜利。我们不会寻求对历史上以及当前的敌对势力造成多少具体的物理杀伤,而是会坚定地追求全新的,代表公平正义和平发展的新秩序。让那一套满是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气息的“王图霸业”彻底见鬼去吧,让那些保守偏见、怙恶不悛的余孽残党彻底成为历史小丑吧!到那时,从东海之滨的滩涂到亚得里亚海的港湾,从大盆地的广袤牧场到西西伯利亚的莽莽林海,从安第斯山巅的白雪到巽他群岛的雨林,从南欧地中海的田园风光到东非裂谷的勃勃生机,这颗古老的星球上,将不再有披着文明外衣的血腥劫掠,亦不会有戴着民主面具的倒行逆施。天安门城楼上的右半句话,也将终于从壮丽的愿景成为实在的宣言。

到那时,后人或许,不,应该是一定会记得我们这代人的付出,同样也会回想起我们的“存亡之战”,一如电影中哥哥夹在笔记本中珍藏的那朵花一样,虽然风干多时,却依旧馥郁芬芳。







图片源自网络

今年的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74周年纪念日,每当这个时候,中国人民总是能够记起那群最可爱的人。我们多想请先辈们看看,岁月悠长,山河已无恙,今日之中国,正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下,建设成年轻的你们梦想中和平美好的现代化国家。我们没有忘记,我们也不会忘记这段充满了牺牲,浸染着热血的光辉历史。我们之所以回首这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历史,是因为我们珍爱如今中国来之不易的和平。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正在引起全世界的注目,历史和现实都在警醒和激励着我们青年一代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立足当下、不断学习、艰苦奋斗,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而努力。



文案 | 胡艳妃 张雪昂

图片 | 王尧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排版 | 陈星禹

审核 | 杨国昊

生声不息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信息发布平台,主要职能为发布共青团委员会,研究生会和学生会主办的活动信息和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