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行草阴行草是列当科阴行草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可达80厘米,干后变为黑色,密被锈色短毛。
主根不发达,木质,很快即分为多数粗细不等的侧根。
茎单条,中空,基部常有少数膜质鳞片,细长坚挺,上部多分枝。
叶对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厚纸质,一回羽状全裂,裂片线形。
花对生于茎枝上部,花冠上唇红紫色,下唇黄色,花期7~9月。
蒴果黑褐色,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
在中国分布甚广,东北、内蒙古、华北、华中、华南、西南等省区都有。
在日本、朝鲜等国家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常生于原野、山坡、荒地、丘陵草丛中。
喜阴凉、湿润的酸性土壤。
繁殖方式一般为种子繁殖。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祛瘀止痛等功效。
主治: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蚕豆病、泌尿系结石、小便不利、尿血、便血、产后淤血腹痛等病症。外用还可治疗创伤出血、烧伤烫伤等。
药方:
1. 黄疸型肝炎:阴行草、金丝桃、地柏枝等水煎服。
2. 胆囊炎:阴行草、地耳草、大青叶、海金沙等水煎服。
3. 烧烫伤:阴行草、炉甘石共研细粉,香油适量调敷患处。
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者、孕妇、脾胃虚弱者以及无症状者禁用,以免加重病情。
对阴行草过敏者禁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
阴行草具有一定的毒性,服用后可能会导致头晕、头痛、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因此须遵医嘱使用。
总之,阴行草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在使用时需遵医嘱并注意其禁忌事项
其配伍应用主要基于其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祛瘀止痛等功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配伍应用:
1. 治疗黄疸型肝炎
配伍:阴行草、金丝桃、地柏枝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
2. 治疗胆囊炎
配伍:阴行草、地耳草、大青叶、海金沙、白花蛇舌草、穿破石各15克。
用法:水煎服。这些药材共同作用,能够清利肝胆湿热,调和中焦脾胃。
3. 治疗烧烫伤
配伍:阴行草、炉甘石各等量。
用法:共研细粉,用香油适量调敷患处,每日一次。
4. 治疗跌打损伤、瘀血作痛
配伍:阴行草适量。
用法:研末,泡酒服,或与其他活血化瘀药物如骨碎补、延胡索等配伍使用。
5. 治疗湿热黄疸、小便不利
配伍:阴行草适量。
用法:水煎服,可调入蜂蜜。
6. 治疗血尿、便血
阴行草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可用于治疗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常与白茅根、生地黄、侧柏叶等同用。
7. 抗菌消炎
阴行草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菌痢、感染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等,常与其他抗菌药物配伍使用。
此外,阴行草还可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水肿腹胀、白带过多等病症。
但需要注意,阴行草性寒,脾胃虚寒的人群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病情;孕妇也应慎用,以免对胎儿不利。
同时,在使用阴行草进行配伍应用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合理使用,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配伍应用请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