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落叶小灌木
别名
茅莓的别名众多,包括但不限于婆婆头、牙鹰勒、蛇泡勒、草杨梅子、小叶悬钩子、三月泡、藨、草杨梅、大暑莓、倒竹散、蛤蟆草、过江龙、薅田藨、薅秧藨、红梅消、红蒙子刺、猴子莓、虎波草、虎坡草、花米托盘、火盘、火盆、家婆婆头、拦路虎、茅莓悬钩子、檬子、猛子、坡门头、婆婆头蔓、铺地蛇、普本、沙窝窝、山火盘、山泡扒秧、山泡公、山坡门头、山泼泼、山普本、山托盘、蛇泡簕、四月泡、天青地白草、天青地白扭、托盘、乌泡、小麦泡、野托盘、早禾泡、种田满、菠刺、草杨莓子、刺菠、刺杨梅、带藤蛇菠等。
这些别名主要源于其生长地区、形态特征或民间传说等因素。
形态特征
株高可达1~2米,枝呈弓形弯曲,被柔毛和稀疏钩状皮刺。
小叶菱状圆形或倒卵形,边缘有不整齐粗锯齿或缺刻状粗重锯齿。
伞房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瓣卵圆形或长圆形,粉红至紫红色。
果实卵球形,红色,无毛或具稀疏柔毛;核有浅皱纹。
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2600米的山坡杂木林下、向阳山谷、路旁或荒野。
喜温暖气候,耐热耐寒,适应性非常强,一般土壤均可种植。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日本、朝鲜等国家也有分布。
药用及食用价值
药用:全株入药,具有散瘀、止痛、解毒、杀虫等功效。
常用于吐血、跌打刀伤、产后瘀滞腹痛、痢疾、痔疮、疥疮等病症。其根和叶含单宁类成分,可提取栲胶。
食用:果实酸甜多汁,可供食用、酿酒及作为保健品原料。
此外,茅莓还具有观赏价值,其花色鲜艳、气味芬芳,可放置于室内供人观赏。不过需要注意,茅莓不宜与白酒等食物同食,孕妇也应慎服。
茅莓的配伍应用十分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配伍方法及其对应的治疗病症:
治疗泌尿系结石
配伍药材:茅莓根、石韦、海金砂、车前草。
用法:将药材水煎服。
治疗风湿关节痛
配伍药材:茅莓根、白酒。
用法:将茅莓根浸泡在白酒中,数日后服用。
治疗过敏性皮炎
配伍药材:茅莓根、明矾。
用法:将茅莓根水煎,去渣后加入明矾,洗患处。
治疗跌打损伤
配伍药材:茅莓根、接骨木。
用法:将药材水煎服,或取鲜茅莓叶捣烂外敷。
治疗感冒发热
配伍药材:茅莓根、金银花、甘草、薄荷。
用法:煮水喝。
治疗腮腺炎
配伍药材:茅莓根、玄参、板蓝根。
用法:煎水服用。
治疗癌症
配伍药材(肝癌):茅莓鲜草、茵陈、走马胎、龙胆草等。
用法:水煎服。
配伍药材(肺癌):茅莓根、老鼠勒、铁包金等。
用法:水煎服。
配伍药材(鼻咽癌):茅莓根、七星剑、假均叶等。
用法:水煎成浓汁后过滤,取液滴鼻,同时水煎服其他药材。
止血消肿(如丝虫腿肿)
配伍药材:鲜茅莓根、白酒。
用法:将鲜茅莓根切碎,用白酒浸泡一段时间后服用。
治疗骨髓炎
配伍药材:鲜茅莓根、烧酒。
用法:将鲜茅莓根去粗皮,用烧酒捣烂后外敷患处,同时水煎服茅莓全草。
此外,茅莓还可与其他药材配伍,用于治疗痢疾、痔疮、疥疮、产后瘀滞腹痛、虚寒泄泻等多种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茅莓的配伍应用广泛,但具体使用时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且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进行使用,切勿盲目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