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子 会发光的种子,可以做蜡烛,还有药用价值

百科   2025-01-13 12:22   山东  

乌桕子,中药名,为大戟科乌桕属植物乌桕的种子。



分布与采收


分布于中国黄河以南各省区,北达陕西、甘肃。


在秋末、初冬果实成熟时采摘,取出种子,鲜用或晒干。


别名与特征


别名:乌茶子、桕仔、琼仔、拱仔等。


植物形态:乌桕为落叶乔木,高达15米,具乳汁。蒴果椭圆状球形,成熟时褐色,室背开裂为3瓣,每瓣有种子1颗;种子近球形,黑色,外被白蜡。


性味与功效


性味:甘、凉,有毒。


功效:具有拔毒消肿、杀虫止痒之功效。主治湿疹、癣疮、皮肤皲裂、水肿、便秘等病症。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6g。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乌桕种子中佛波酯类在耳部试验中有致炎作用,能激活哺乳动物脑部纯化的蛋白激酶C,有一定的促进肿瘤发生作用。


临床应用时,需注意其毒性,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乌桕子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要功效


杀虫止痒:


乌桕子能杀灭皮肤上的寄生虫,并迅速缓解因寄生虫引起的瘙痒症状。它对于疥疮、湿疹、癣疮等皮肤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利水消肿:


乌桕子具有显著的利水消肿作用,能调节体液平衡,促进多余水分的排出,从而有效减轻水肿症状。这对于因各种原因导致体液潴留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天然又安全的良药。


通便:


乌桕子还有通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便秘。其含有的某些成分能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清热解毒:


乌桕子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热毒血痢、咽喉肿痛等病症,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其他功效:


乌桕子还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骨折、痈肿疔疮等病症,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此外,它还有祛风除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骨疼痛等病症。


药用方法


内服:


乌桕子可煎汤内服,用于治疗水肿、便秘等病症。但需注意用量,一般3~5克为宜,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外用:


乌桕子可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用于治疗脓疮、疥癣、湿疹、皮肤皲裂等皮肤病。外用适量即可。


使用禁忌


老弱体虚、孕妇及胃溃疡病患者忌服:


 这些人群由于身体状况特殊,服用乌桕子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或加重病情。


 有毒,需谨慎使用:


乌桕子含有一定毒性,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可能出现四肢发麻、口唇发麻、面色苍白、心慌、胸闷等症状。


因此,在使用乌桕子时需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长期大量服用乌桕子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因此,在使用时需遵循医嘱,按照指导用量服用。


乌桕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但在使用时需注意其禁忌和毒性,确保安全有效。如有需要,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使用禁忌


老弱体虚、孕妇及胃溃疡病患者忌服。


有毒,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尚可出现四肢发麻、口唇发麻、面色苍白、心慌、胸闷等。


配伍药方


治脓疮疥疮:桕油二两,水银二钱,樟脑五钱,同研,不见星乃止,以温汤洗净疮,以药填入。


治湿疹:乌桕种子(鲜)杵烂,包于纱布内,擦患处。


治竹木刺入肉:乌桕种子合冷饭粒捣烂敷患处,刺即逐渐浮出。


治手足皲裂:乌桕子煎水洗。



乌桕子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在使用时需严格掌握其用法用量及禁忌事项,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幸运的百草园
喜欢百草园,喜欢把最精彩的分享给大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