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三尖向对”,你懂这个了?

时事   2024-11-21 19:38   山西  
标题下「蓝色《天下太极》」可关注  投稿信箱:tianxiataiji@yeah.net

严正声明:本平台发布的作品严禁“360doc个人图书馆”收录转载。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开心一笑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意思就是说:一个练太极拳的人要是连《天下太极》微信都没关注,简直都不知道他是怎么练太极拳的..



太极拳的“三尖向对”,

你懂这个了?

“三尖向对”又称为“三尖向照”等,许多武术拳种包括太极拳都有这一说法。“三尖向对”究竟是怎么回事?七十年代中期,我的第二位武术老师汪闻标先生说:“三尖”是指鼻子尖、手指尖与脚尖;“三尖向对”就是指两脚前后步之立掌前伸的手指尖与鼻子尖向平、与脚尖的前缘在同一垂线(也就是鼻子尖、手指尖与脚尖前缘三点形成直角);其它拳式中这三者都要参照这样的相互位置关系。之所以立掌的手指尖要与鼻子尖向平,是因为实战中步型一般都是高架的,成弓步攻击时,身躯的高度降低,当击中了敌人的上胸部,立掌的手指尖与自己的鼻子尖往往是向平的;之所以立掌的手指尖要与脚尖前缘要在同一垂线,是因为实战中的弓步攻击,前脚往往是插入敌人的裆内等至少达到了敌人站立之前一脚的后方,手前伸还没有达到掌根与脚尖前缘在同一垂线时已经击中敌人了,而且大致脚尖的方向正好穿过敌人的身体;而如果敌人的站立与我的距离超过了这个范围,我需要手前伸超过前一脚的脚尖前缘去攻击,这种攻击往往是成功率不高、力度不足,而且不安全。这种手前伸不超过前脚之脚尖前缘的状态也称为“力不出尖”。当时跟汪老师所学的所有拳,除了醉八仙外,其它如弹腿、功力、二郎、崩步螳螂、劈挂、节拳、南拳、查拳等等,以及如脱战、大战等很多的少林拳与形意拳、八卦掌、杨式太极拳,鼻、手与脚都是依据着这一规矩。在之后出版的一些武术书籍中,“三尖向对”也是这样的解释。于是,我的印象中,鼻、手与脚这三者这样的相互位置关系是所有武术的共同规矩。八十年代后,太极拳成了我主要学练的武术,各式太极拳我都想方设法学一学,所有太极拳的书都想方设法读一读,才知道原来吴式太极拳还有另外的“三尖向对”,那就是鼻子尖、膝尖与脚尖在同一垂线。不过至今为止我所知道的,除了吴式太极拳,恐怕再没有别的武术拳种有这样的“三尖向对”了。
有的人认为“三尖向对”之所以成为武术规矩,是因为人的重心在“三尖向对”的姿势中最稳定。显然,上述两种“三尖向对”是不同的,那么究竟哪一种“三尖向对”中人的重心稳定更佳呢?
从两台磅秤的同时测量上可以知道,身躯直竖的弓步姿势如果正确,静态时,前后两脚体重的分担,前脚约占十分之六左右,后脚约占十分之四左右;身体重心垂线约落在前后两脚之间的中心线之前往后的十分之四左右处,也就是说不是落在两脚围成的下支撑面的中心,比下支撑面的中心要偏前。由于物体的最佳稳定度其重心垂线是落在下支撑面的中心,显然,静态的弓步不是属于最佳稳定度的站立,古人可能还没有这样的力学理论,但实际试验也是可以感受到这样结论的。而吴式太极拳这种鼻子尖、膝尖与脚尖在同一垂线的“三尖向对”与包括杨式太极拳的其它大多数武术那种鼻子尖、膝尖与脚尖成直角的“三尖向对”相比较,从静态外形上说,吴式太极拳的身体重心肯定比杨式太极拳还要偏前,站立稳定度还要差。然而,武术是属于动态的。而动态的物体与静态的物体,重心状态不一定是一样的。任何物体的重心在哪里不仅决定于其几何外形、物体各部分的重量比例,还决定于物体的运动状态。比如一辆静态停着的汽车,其重心就决定于汽车的几何外形与各部分的重量比例。如果将这汽车侧斜到75度,这汽车的重心很可能早就移到了车体外,汽车的重心垂线早就落到了车体外的地面而汽车侧翻了。然而,“飞车走壁”杂技表演中的汽车却可以在约75度的大桶壁上行驶而不会侧翻掉下去,之所以会这样,重要的原因是汽车绕圆圈疾驶的旋转惯性产生的力量使得汽车的重心发生向桶壁外移动,使得这种倾斜运动状态中汽车的重心还在汽车之内靠近桶壁处,汽车的重心垂线还落在汽车下方约75度倾斜的桶壁上。这种情况就像骑自行车疾驶转弯,为了保持行驶平稳,自行车与人必需向转弯之弧的圆心方向倾斜是一样的力学道理。显然,人骑在停着的自行车如果也如此倾斜,人与自行车必定是会侧翻的。可见动态物体与静态物体的重心状态不一定是相同的。而仅仅就外形而言,应该认为上述这两种“三尖向对”在一定的范围可以是相同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人是能够发生内力的生命体,内力对于人的重心也是会发生影响的。武术中的弓步,是既需要后脚能够随时迅速提起向前或后移动,也需要前脚能够随时迅速提起避开前方敌人的攻击向前或后移动的。
比如功力拳中有很多弓步状态中身躯毫不后移的前脚提起的动作。如果弓步中人的重心没有落在后脚,前脚是不可能提起的;而如果弓步中人的重心没有落在前脚,后脚也是不可能提起的。可见外形同样的弓步,人的重心是可以在两脚之间前后移动的。这种重心移动就是人的内力主要是身躯体内的后撑等发生了作用。这就是说,利用身躯体内的后撑、前挺等,弓步中人的重心垂线在瞬间既可以落在下支撑面的中心,也可以落在前脚或后脚。传统吴式太极拳那种鼻子尖、膝尖与脚尖在同一垂线的“三尖向对”其实还有其它相关的规矩。据近代著名吴式太极拳家徐致一先生在《吴式太极拳》中的介绍、杨禹廷与吴图南先生的现代最主要或唯一弟子马有清先生在《太极拳规范》中的介绍,吴式太极拳的这种弓步,前脚跟与后脚尖的前后距离仅为一脚长度,后头、背、大腿与后脚跟是成一条斜的直线的,这显然是一种高架子步型。而且,从吴英华、马岳梁先生的图照中可见,这种高架子步型两手前推还几乎只前伸了三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身体重心与杨式太极拳的“三尖向对”相比较前移不了多少,利用身躯体内的后撑甚至可以达到与杨式太极拳的“三尖向对”一样,因而可以称为“斜中寓正”。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这两种“三尖向对”的站立稳定度可以是相同而“不分伯仲”的。
从武术角度出发,尤其是对于太极拳,说弓步的“三尖向对”是为了站立稳定最佳,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从上述可见,身躯直竖的静态弓步也不可能是站立最稳定的步型;而太极拳维持站立稳定,主要是依赖于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所谓“定在有隙”。就是建立在对方犯错误的基础上,具体的就是要使得对方“终不得力、处处落空”,使得敌人的力量始终作用不到我的身躯等;二是所谓“偏沉则随”。就是既步型中两脚的距离不能太大,身体的重心垂线又始终可以在两脚之间转移而大多数时间落在一只脚上,相当于“随遇平衡”。显然,当一只脚承担体重时,太极拳确实是要追求身体的重心垂线落在一只脚的下支撑面中心;而对于弓步,由于静态时身体重心垂线是不可能落在下支撑面的中心,所以太极拳弓步的“三尖向对”并不是为了靠这样的步型追求最佳的稳定度,“三尖向对”的目的应该主要是为了“力不出尖”从而保证攻防的有效、安全与最大可能的站立稳定。
实际上,太极拳的弓步必需要适应三种情况:
①弓步往往用于攻击,尽管太极拳的“引进落空”往往能够很大地减弱攻击中发生的反作用力,但反作用力不一定能够消减到零。弓步就必须能够克服因为攻击敌人而发生的没有完全消失的反作用力而保证站立的平衡。因此,后脚必须有强大的后撑力量,这样的后撑力量还有利于身体重心垂线落在两脚所形成的下支撑面的中心,从而形成所谓的“双沉”。
②当万一攻击落空时,用于攻击的弓步能够保证身体重心垂线仍然落在两脚所形成的下支撑面的中心或附近与后方而站立沉稳,因此,弓步也必需有足够的弓腿的前撑力,身体重心尽量不能前移。
③当攻击遭到敌人“顺手牵羊”拖拉时,由于身体重心垂线落在两脚之间的后方,前脚可以顺势提起向前移动,从而不仅可以保证自己重心的平衡,还可以顺势再攻击或迅速转移。
这三种情况都要求太极拳在攻击中弓步的身体重心始终偏后。因为重心始终偏后,由于身躯靠前,后脚仍可以迅速提起,而前脚也可以迅速提起,重心垂线可以迅速地从一脚转移到另一脚,从而任何一脚都始终能够迅速灵活地提起向任何方向移动。这就是所谓的“偏沉则随”;不然的话就是犯了太极拳的大忌“双重”了。而上述两种“三尖向对”,对于后两种情况的适应,显然吴式太极拳的“三尖向对”的效果要逊色于杨式太极拳的“三尖向对”。而对于前一种情况的适应,克服因为攻击敌人而发生的反作用力主要是依靠“沉坐”,重要因素之一是后腿的胯(髋关节)下陷,表现为后腿的臀纹沟下陷。显然杨式太极拳的“三尖向对”比吴式太极拳的“三尖向对”更有利于“沉坐”,而吴式太极拳的“三尖向对”较难“沉坐”。由此分析,大多数武术包括杨式太极拳之“三尖向对”无疑是要优于吴式太极拳之“三尖向对”的。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太极拳知识的混乱,有的人不仅对于吴式太极拳的“三尖向对”忽略了前后两脚的距离规定,将吴式太极拳的“三尖向对”的前后两脚的距离画成了超过了两脚多,这样要形成鼻子尖、膝尖与脚尖在同一垂线,身躯的前倾比传统吴式太极拳“三尖向对”的身躯前倾必定要大得多了,身体重心也必定还要前移得多,站立的稳定度也必定就更差了;而且,有的名家还将吴式太极拳一家特殊的“三尖向对”说成为是所有太极拳所有步型的规矩;甚至说成为是所有武术所有步型的规矩。比如在图中将形意拳的三体式步型也说成为是鼻子尖、膝尖与脚尖在同一垂线的“三尖向对”,这无疑就是胡说八道了。因为三体式、虚步步型的膝尖与脚尖是不可能在同一垂线的,膝尖与脚尖在同一垂线的步型也是不能称为三体式或虚步的;而且吴式太极拳这种“三尖向对”也仅仅是对于吴式太极拳练拳中的弓步而言,吴式太极拳的虚步、马步是没有这种“三尖向对”的;
吴式太极拳在推手中也是几乎不出现这种“三尖向对”的。这在很多吴式太极拳老前辈之推手视频的观看中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而且这种“三尖向对”在吴式太极拳老前辈的实战中几乎也是不出现的。被称为全面得到吴式太极拳真传的吴公仪先生与练外家拳的陈克夫先生1954年澳门擂台比武视频就清楚地反映了这种情况。而杨式太极拳等武术的“三尖向对”,除了并立步外,所有两脚前后步型的拳式几乎都是适用的;并且所有实战中这种“三尖向对”是频频出现的。由此可见,应该确认:吴式太极拳这种鼻子尖、膝尖与脚尖在同一垂线的“三尖向对”是只适用于吴式太极拳练拳中弓步的特例,包括其它太极拳的绝大多数武术的无论练拳还是实战都普遍适用的“三尖向对”那就是鼻子尖、手指尖与脚尖三点形成直角的“三尖向对”。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在看👇👇

2024第二届杨氏(式)太极拳精英赛

竞赛规程          

一、时间和地点
2024年10月19日-20日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举行。
二、指导单位
山西省武术协会
三、支持单位
临汾市体育局
四、主办单位
杨氏太极中国总部
临汾市杨氏太极拳协会
五、承办单位
太原铁路临汾杨氏太极拳协会
杨氏太极山西承传基地
六、协办单位
国际杨氏太极拳协会
杨氏太极拳基金会
杨门弟子理事会
世界太极拳网
《天下太极》编辑部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武术协会
云南省武术协会杨式太极拳研究会    
四川省武术协会杨氏太极拳传承发展工作委员会
青岛杨氏太极拳工作委员会
杨氏太极拳温州学会
河南省焦作市杨氏太极拳协会
山西省大同市杨氏太极拳协会
山西省阳泉市太极拳协会
山西省运城市太极拳协会
山西省朔州市太极拳协会
山西省吕梁市太极拳协会
山西省侯马市太极拳分会
山西省长治市太极拳协会
山西省农业大学杨氏太极拳协会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杨氏太极拳协会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永年杨式太极拳协会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太极拳协会
广东惠州大亚湾武术协会
重庆市綦江区太极拳协会
山西省闻喜县太极拳协会
山西省柳林县太极拳协会
山西省浮山县杨氏太极拳分会
义乌市武术协会杨氏太极拳分会
上海精武杨氏太极拳传承基地
七、参加单位
各地杨氏(式)太极拳组织;杨氏(式)太极拳习练者。   
八、竞赛项目
(一)个人项目
1、杨氏太极拳精要套路;
2、老年26式杨式太极拳;
3、杨氏(式)太极拳;
4、国家规定套路:24式简化太极拳;
5、国家规定套路:40式杨式太极拳;
6、传统杨氏(式)太极剑;
7、传统杨氏(式)太极刀。(二)集体项目
1、杨氏太极精要套路;2、老年26式杨式太极拳;3、杨氏(式)太极拳;4、传统杨氏(式)太极剑;5、传统杨氏(式)太极刀。
九、参赛办法
(一)每支参赛队可报领队1人,教练1人,运动员人数不限。
(二)每名运动员可报1-3个单项,可兼报集体项目。
(三)本次比赛设个人全能奖:每人须参加杨氏(式)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共三项,按三项得分总和计算成绩(不含24式简化太极拳),按组别分别录取。    
(四)参加杨氏太极技术星级和武术段位竞赛晋段考核者必须是杨氏太极VIP会员,且须按照要求参加规定竞赛项目的比赛。(详见附件)。
(五)每队限报集体项目1项,性别、年龄不限,每项人数为6-12人,人数不足或超出,按规则相关规定扣分。
十、竞赛办法
(一)比赛采用中国武术协会2024年印发的《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2024)》以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二)项目时间
1、个人项目
①太极拳:4-5分钟,完成套路时间不超过5分钟,4分钟时裁判长鸣哨提示。
②太极剑:3-4分钟,完成套路时间不超过4分钟,3分钟时裁判长鸣哨提示。
③太极刀:50秒﹣2分钟,完成套路时间不超过2分钟,1分30秒时裁判长鸣哨提示。
2、集体项目不超过5分钟。集体项目必须配音乐(自备U盘和播放器),由本队教练或领队自行负责播放音乐。音乐中如出现说唱内容,裁判长总扣0.2分;未配乐者,裁判长扣0.1分。    
3、单项比赛按照各项目运动员的比赛顺序,每2-6名运动员一组,同场比赛,分别评分。
(三)竞赛年龄分组
1、儿童组(A组):11周岁以下(含11周岁)(2013年1月1日以后出生者)。
2、少年组(B组):12周岁至17周岁(2007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
3、青年组(C组):18周岁至39周岁(1985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
4、中年组(D组):40周岁至59周岁(1965年1月1日﹣1984年12月31日)。
5、老年组(E组):60周岁至75周岁(含75周岁)(1949年1月1日﹣1964年12月31日)。
(四)比赛顺序的确定
在仲裁委员会和总裁判长的监督下,由编排记录组运用计算机程序进行随机抽签,确定每个项目运动员上场顺序。
十一、录取名次与奖励办法
(一)集体项目:按竞赛项目分别设一等奖20%、二等奖40%和三等奖40%,颁发获奖证书和奖牌(录取比例采取四舍五入的办法)。   (二)个人项目:按竞赛项目分别设一等奖20%、二等奖40%、三等奖40%,颁发获奖证书和奖牌(录取比例采取四舍五入的办法)。
(三)个人全能:各组分别录取1名,颁发获奖证书、奖牌和奖金。(四)报名人数在五人(含五人)以下时,相近项目合并比赛。(五)本次比赛设“武德风尚奖”,评选办法另定。
十二、报名与费用
(一)报名方法
1、各参赛队请从杨氏太极微信公众号giystjq获取报名表,不得改变表格格式,以附件形式通过电子邮件报名,不符合要求者不予编排。发送邮件时请在“主题”处写明单位,以利于查找。
2、报名时间为即日起至2024年9月20日,逾期不予编排。
3、递交纸质报名表和安全责任声明的,须填写完善,请于2024年9月20日以前邮寄到“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新晋祠路健康北街万科公园大道A座1305号”收(以当地邮戳为准)。
4、联系人:侯英娥
邮箱:1315744804@qq.com
电话:18603415785
(二)费用
1、报名的同时交纳会务费和参赛费,收到两费为有效报名。报到时凭报名付款存根换取收据。    
2、会务费:每人100元(所有参会人员都需缴纳会务费)。
3、参赛费:(参赛选手可依据各项目自行选择)
①集体项目:200元/每项。
②个人每项:100元/每项。
4、星级考核费:每人200元
5、武术段位晋段费:三段240元/人,四段360元/人,五段420元/人,六段480元/人。段位证书邮寄费为到付。凡参与晋段者,报名时将现有段位证书复印件随同报名表发至指定邮箱,报到时出示现有段位证书原件,以备核查。
6、其它费用自理。组委会将联系不同档次的酒店旅馆,供大家自行预订。具体内容,请持续关注公众号,会随后发出。
7、汇款信息:
收款名称:杨氏太极(北京)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
开户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原新建路支行  
账号:144247502083
十三、报到时间
(一)裁判员报到时间:2024年10月17日18:00之前。
(二)运动员报到时间:2024年10月18日12:00之前。
(三)领队联席会时间:2024年10月18日16:00开始,请各领队准时参加。    
(四)以上报到地点均为:山西省临汾市滨河南路3号新能源大厦。(五)会务组接待联系人:李清梅13934333813 李秀梅13303572038
十四、仲裁委员会
大会设立仲裁委员会,人员组成和职责范围按《仲裁委员会条例》规定执行。
十五、其它事项
(一)参赛运动员需携带身份证或护照等有效证件,以备大会对参赛组别资格的核准认定。
(二)各队报到后,请认真阅读秩序册内容,若发现项目、姓名有异议者,务必于10月18日16:00联席会议上,由代表队提出申请,若提出申请内容与原始报名表一致者,予以更改,与原始报名表不一致者,每更换一项交100元人民币。
(三)运动员须穿武术比赛服装、运动鞋,服装和器械自备。
(四)报名后因故不能参加比赛者,需提出书面申请,退还其缴纳的相关费用50%;报名截止后,不能参加比赛者将按弃权处理。
(五)报名时,附本队150字以内的简介。
(六)各参赛队伍如果有意向制作“杨氏太极”队旗,为规范旗帜规格,拟制作队旗由杨氏太极山西承传基地统一制作,截止日期为2024年9月15日。
联系人:侯英娥
邮箱:1315744804@qq.com
电话:18603415785    
(七)本次大赛将有太极名家展演以及讲座活动。
(八)为端正赛风,严肃赛纪,保证公平竞赛,各代表队及全体裁判员、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次竞赛的各项规定,认真比赛,公正执法,如有违反,将按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文件规定严肃处理。(九)组委会有权使用赛会期间的所有影像资料。
(十)各参赛队伍须提前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期应包含10月18日﹣22日在内,《意外伤害保险单》在报到时将复印件交给组委会备案,其它医疗保险等均属无效。凡已由学校集体做了意外保险的学生,必须由保险公司出具保险期内的集体名单保险原件复印件。(十一)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十六、本规程解释权:第二届杨氏(式)太极拳精英赛组委会

                        杨氏太极中国总部
                        2024年8月9日

第二届杨氏(式)太极拳精英赛报名表
第二届杨氏(式)太极拳精英赛责任声明书
杨氏太极拳星级技术等级赛考方法
杨氏太极拳星级考核报名表
武术段位竞赛晋段方法
中国武术段位制初段位申报表
中国武术段位制中段位申报表

《天下太极》征稿启事


《天下太极》杂志是为全世界太极拳爱好者和研究人员服务的专业性大型国际期刊,现长期征集太极拳理论研究、太极拳人文活动、太极拳代表人物、太极拳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新闻稿件、学术论文、习练太极拳指导性教学等稿件,望大家踊跃投稿。

征稿要求:

1.新闻稿件必须真实;稿件中引用的资料、史实、引语、数字,涉及的人物姓名及其职务、职称,以及有关单位部门的名称(一般要求全称)等均应准确无误。

2.对于稿件中出现的专业术语、英文表述,要进行清晰易懂的注释;对于新闻事件涉及的相关背景资料,尽可能全面详尽地提供。

3.投稿时应配发相关新闻图片。图片内容要紧扣新闻主题,突出主要人物和新闻事件的进程。图片要求清晰,色彩、亮度适中。图像分辨率至少应设为1024×768像素。图片以JPG、GIF、PNG格式作为附件发送,文件名为:主题by姓名。图片稿件需提供原始图片,请不要将图片粘贴在word文档中,也不要将图片尺寸缩小。

投稿办法:

为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本刊不接受信函投稿,但对新闻事件进行跟踪或深度报道的稿件除外。

1、投稿信箱:

      tianxiataiji@yeah.net。

2、投稿咨询电话:

      编辑部主任:

      李  勇 15135755585 

                                                               《天下太极》编辑部

                                                                 2018年11月8日


|天|下|太|极|

国内统一号:CN:5569C

中国太极拳文化的传播者

投稿信箱:tianxiataiji@yeah.net  

最温暖、最有深度、最具影响力的

太极拳文化传播平台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编委:方     虹

编辑:李    勇  柴秀英

技术:罗海萍   史瑞琦  

推广: 李元芝  李艳丽   李晓红

策划:方     虹  张建平

主编:张汉桥

监制:杨    军  罗海萍

联系方式:关注《天下太极》。

联  系  人:李  勇 15135755585 




天下太极
太极拳运动的普及与推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