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不同证型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血清AMPKα1水平相关性研究

文摘   科学   2024-11-14 08:25   天津  

DOI:10.11656/j.issn.1673-9043.2024.09.02

http://tjzhongyiyao.ijournals.cn/html/tjzyydxxb/2024/9/20240902.htm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点击文章左下阅读原文)


引言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展成糖尿病性心脏病(DHD),表现为心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年龄较轻,导致患者寿命降低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加之,中国是成人糖尿病(DM)患者最多的国家,DHD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和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糖尿病初期患者一般无明显心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但心脏核磁共振数据却显示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损伤,这表明实际上心肌病变的发生早于可测量到的心功能障碍发作之前。因此,寻找易获取的DHD发生发展标记物,以备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状态并基于证据探索新型药物来改善疾病进程是研究人员的当务之急。

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是调节生物能量代谢的核心分子之一,是研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靶点。来自AMPK缺乏模型的数据表明,AMPK活性可能影响糖尿病的病、生理和治疗过程,并增加心脏对缺血的耐受性,但是AMPK在DHD形成过程中的临床血清学变化鲜有报道。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是空腹血糖(FPG)和三酰甘油(TG)计算的组合,被认为是胰岛素抵抗(IR)的代表性生物标志物。几项大规模的队列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TyG与冠状动脉病变具有显著相关性。然而,TyG与DHD患者机体代谢状态的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研究。面对复杂性疾病,单一诊疗方式往往效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为改善疾病症状,提高整体效果,中西医结合显得尤为重要。DHD按照症状及体征归属于中医“消渴胸痹”范畴,是中医的优势学科。辨证论治理论作为中医的核心价值所在,其辨证方法却存在着多样性,得出不同的辨证结论的情况屡见不鲜,导致临床医生给出不同的治法方药,这使中医在辨证论治运用客观化上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研究有两个研究目的:一是探索DHD患者血清AMPK水平与疾病进程之间的关系,填补AMPK在该疾病临床研究的空白;二是统计分析不同证型DHD患者的血清AMPK水平差异,为中医临床上辨证分型提供内在客观依据。


//
引用本文


鲁小溪, 刘璇, 李焕明. 不同证型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血清AMPKα1水平相关性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43(9): 773-779.

LU Xiaoxi, LIU Xuan, LI Huanming.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of serum AMPKα1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heart disease of different evidence types.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4, 43(9): 773-779.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期公众号责编:卢宣君

本期公众号校对:张震之

本期公众号审核:高杉

版权归天津中医药大学期刊编辑部所有

点击“ 阅读原文”获取免费全文


天津中医药大学期刊编辑部
期刊编辑部是天津中医药大学下属二级部门,出版《天津中医药》《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两本中文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