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呼吸
练拳术之呼吸,将舌卷回,顶住上腭,口似开非开,似合非合,呼吸任其自然,不可着意于呼吸,因手足动作合于规矩,是为调息之法则,亦即练精化气之功夫也。
三体式的架子
形意拳的桩是三体式,在三体式中要求做到外三合和内三合。在外形姿势上要体现出十二形来,要有熊顶,龙颈,猴眼,乌嘴,燕膀,鹰瓜,蛇腰,虎胯,鸡腿,马足,龟尾,蛤蟆肚之势。
熊顶。是指头部的后脑骨(即百会穴后一寸左右的发圈处)往上顶,象站立的熊似的,重心稳重。
龙颈。是脖子向上伸直,有青龙出水升天之势。
猴眼是指眼睛在站桩时,其精神状态象猴子似的,要外精内灵。在内要内视丹田,要跟随或领着意念精气走,要随着或领着精气,意念进行穴位间的开合或经络的运转。在外要看对方的三尖。重力线的两极(三尖指两肩和头顶)。
乌嘴。是指嘴巴象乌鸦的嘴巴似的,要舌顶上鄂,气沉丹田。
燕膀。是指肩膀象燕子似的沉肩堕肘。
鹰爪。是指手型象老鹰的爪子似的,虎口要撑圆,有擒拿姿势,小指和无名指要自然弯曲,可起携带作用,中指要伸直有点穴的功能。
蛇腰。是指腰椎要垂直中心,腰关节要自然松开,活动起来要灵活,快捷有力,象蛇飞行时的腰椎一样。
虎胯。是指坐胯象老虎在纵跳山涧之时往下胯一坐的姿势。
鸡腿。是指前脚下为平直,后脚与前脚成45度角。后脚的内侧脚跟在前脚的内侧线的延长线上,有鸡走一条线之势,用以保证自身的重力线落在两脚支撑点的边线上。
马足。是指两足象骑马时一样:上马时,打开两胯,坐在马背上奔跑时,两足要用力夹紧马肚,以防被摔下来,也象一把打开的大钳子,两足的意识直插地下,紧抱地球球心,两胯的意念要通过两膝盖,两足的涌泉穴直指地球球心。
龟尾。是指我们的脊椎尾骨的形态要象乌龟的尾骨似的,尾闾骨往里收提,谷道内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身体中正,任督二脉畅通。
蛤蟆肚。是指小肚子要象青蛙,蛤蟆的肚子鼓起,气沉丹田。
三体式的要求
三体式在对人体的祛病强身的作用是人们所知的。从三体式的技击的效用上来谈一谈三体式。三体式的掌形要求“三圆” 1 、手心圆,掌心回收,掌的横撑力大,有利于控制接触的变化。2 、手背圆,使力贯于指,“三节”劲整,“三催”气贯。3 、虎口圆,是助长掌的外宣和裹扣的劲,使出掌控制面大而力强。
1 、齿扣,是发动骨梢之威,因切齿会使周身筋骨紧缩而力大。
2 、手扣,是发动上肢筋梢之威,使劲达于手指,气贯梢节,增大落翻的发劲作用。
3 、脚扣,是发动下肢筋梢之威,劲达于下肢,气贯掌趾,增强椿基之力。“
1 、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是发动血梢之威,能振起精神,因头顶、竖项,加之气沉丹田,身躯之抻拨,使“三关”易通,使肾气能上达于泥丸以养性。
2 、舌顶上腭,有气吼狮吞象之容,是发动肉梢之威,因舌卷气降,使呼吸平稳,气沉丹田,使肾气归根以养命。
3 、手顶,若有推山之功,有助筋梢之威,且腰力得展,“三催”劲整,气贯五指,增大起钻之劲。
三体式的重点要求
1、内三合:心与意合:心动顺意随,集中精神不能“三心二意”;意与气合:以意领气,随着自己的意志来活动,让其上升则上升,让其下降则下降,使体内大气之运行随着自己的意识流动,则逆气不能产生,呼吸阴阳纯任自然而无阻滞;气与力合:就是当气下降时,内脏要随之松弛,气上升则随之而紧缩,动静相随,内外一致。
2、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3、三圆:背圆,如虎背熊腰——含胸拔背)手圆,掌心空如抓圆球,形如虎爪;足圆,脚心空如行泥地。
4、头顶项竖:头顶,如泰山压顶,用力上顶。项竖,如猛虎争食。定如钟鼎,动若发机。
5、提肛、收腹:此为三体式桩法的要求。就是肛门的括约肌有意识地收缩向上提,这样臀部受到约束就不能向外突出,前部小腹也就自然收敛。《行意拳》经云:“谷道内提,大气归脐,丹田气满,充满身躯。”
功理(三体式优点)
因为三体式的要求严格,容易使学者精神集中,进而能使心血调融,改善血压高、动脉硬化、心跳过快等症状。由于站桩在调整气息时血液循环不受任何障碍,故气能直达五脏六腑,及经络的未梢,以意领气,循三阴三阳、奇经八脉之通道,下涌泉,上泥丸,息息相通,周流无间,小周天、大周天随心所欲“无入而不自得”,卷之则退藏于密,放之则塞乎天地之间。
三体式,行意拳谓之劈拳,劈拳似斧,斧属金,所以养肺。拳经云:劈拳高举出云门,肺叶舒张气畅伸,少商指引意中气,修残补缺效如神。
形意拳的三体式桩在内的要求完全是气功的要求,气功主要是精气神的练习,使精气神达到饱满旺盛的目的,达到健康身体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和掌握我们自身精气神活动兴亡规律,并有意识地去控制和调整它们,使之有得于增产节约,使之有利于储存,转化。使我们尽量不得病,使我们精气旺盛,使我们长寿。
三体式的理论
(一)经云“鹰捉四平,足下存身”,要作到“四平” 。
1 、头顶要平,下颏回收,形成头顶项拨,可发动血梢,振奋精神。
2 两肩要平,上身不可歪,两肩要相称,而双相撑使腰劲得发。
3 、前小臂要平,特别是肘下坠而里裹,使肘窝朝上,使肩、肘、手在一条直线上,而且伸展抻长,使上肢“三催”劲是顺,气贯到手,既增大起钻之劲,也有助“落翻”前催之力。
4 、两足抓地要平,助长发动下肢筋梢,使椿步根实。“足下存身”,要求把上身重心放在后脚跟的里边,前三后七,使整体平衡,使前腿变化灵活,虚中有实,使后腿得以蓄力待发而又支撑力大。
(二)拳经要求做到“四象”“五夹”“六合”。
1 、“四象”就是“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鸡形”就是学它的“独立之形”,学它单腿支撑有如双腿般的平稳,学它“两腿相夹,磨胫而行”,因两腿有相夹之劲,会使行进劲疾。“龙身”是学龙有“三折之势”,因龙在折身的情况下,身力得展。后膝里扣,上身反拧而顺胯,形成腰腿的抻拨,使上体似正非正,似斜非斜,使上下“三催”劲得发。“熊膀”学它有“坚项之力”和“垂膀力大”的特点。项竖,头上顶,精神振起,有发动血梢之威,同时因两臂抻拨、肩垂则力贯肘、手,使上肢“三催”劲整力大。“虎抱头”学它“虎未扑食头先抱”蓄力待发的技巧。
2 、“五夹”就是要求两腿有夹剪之劲,才能使椿功根实,腰劲得发,使用权进步的前趟、后蹬有发劲的根源,且行逞力大。
3 、“六合”要求“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样周身完整一气,“三催”劲顺,内外合一,劲得以发。
(三)经云:“明了四梢多一精”。
人的血、肉、筋、骨之末端谓之梢。毛发为血梢,舌为肉梢,手指甲、脚趾甲为筋梢,牙齿为骨梢。经云“血梢:怒气填膺,竖发动冠,血轮速转,敌胆自寒,毛发虽微,摧敌何难。”“肉梢:舌卷气降,虽山亦撼,肉竖似铁,精神勇敢,一舌之威,落魄丧但。“筋 梢:虎威鹰猛,以爪为锋,手攫足踏,气势兼雄,爪之所到,皆可奏功。”“骨梢:有勇在骨,切齿则发,敌肉可食,眦裂目突,惟齿之功,令人恍惚。”四梢的作用还体现在舌若摧齿,齿若断筋,甲若透骨,发若动冠。心一战,内自动,气自丹田发,四梢但齐,内劲自出。
(四)经云:“静中之动谓之真动”。
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静中之动谓之真动,动中之静谓之真静”,动静同理,体用一源。而站三体式椿功,既讲体用之效,又讲动静之理。故而,它是从 “静中求动”开始的。不真动就谈不到知“意”,不真静就谈不到知“性”,静为性,动为意,不静则真意就不能发动。真意能动,才会“妙用则为神”。故形意拳要求练形神合一,进而追求“虚极静笃时,则还于先天本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不可也”的高超境地。而这些追求又何尝不是用意来引化神气而求得技击上的妙用。而三体式正是为了发挥动静体和用之作用而筑其基,也是“静中有动”内意锻炼的开始。
三体式的表现和作用
1 、内视筋骨、意注上肢梢节,在沉肩、坠肘配合下,掌指就“有动”,有麻胀感受,有热流和气流,以至指关节时而有吱吱响动。虽只用意不用力,却能力贯掌指,气贯梢节。意注下肢,在前膝挺,后膝扣,又在“龙折身”的配合下,膝关节就“有动”。有酸痛感,有热流和气感受,以至膝关节时有吱吱响动。这样就能使下盘根固,后腿蹬进力大,还可以气贯“涌泉”,亦可治疗关节炎、寒腿等疾病。
2 、调息归根,意注丹田,小腹就“有动”。有热流和气感,会使丹田真气逐渐充盈,因之体强、根固,内劲中生。津多咽之,意引丹田,会有腹鸣,咕噜声直下小腹,会觉腹腔松畅,气顺腹实,更有益于内藏和腹腔疾病。这就是所谓“练丹田之气”,“丹田久练灵根本”,亦即“固灵根”,“真气退藏于密”,也就是所谓“元神元气”相合,由无而有,由小而大,一气之动,发之周身。也是使内劲的形成和发动有根。尚派三体式正是从静中求其动,得养练之始。当通过动作和套路的锻炼,当做到“上下相随,内处合一,周身完整一气”,把明劲打好,练到刚健之至时,则“刚至柔生,柔极自化”。
3 、以“悟灵性为至上”,用“神意气合于丹田,运化周身,无微不至,感之遂通”。这则是尚派三体式椿功最后从“静中有动”而至“动中有静”所要追求的高深造诣,到此境地自会“无处不有,无时不然,触之自应,不思而得”,则“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妙境,自可得之。这也是尚云祥先生为内处兼修,体用并重给我们指出向高超境地进军的阶梯。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本公众号仅作公益分享。
我们尊重原创,文章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与图片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处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创作与分享! 文中介绍的功法,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练习。
请关注下方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