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这是全国平均工资的真相

文摘   2024-11-17 09:27   甘肃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禀赋各异,区域间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这种差距不仅反映在GDP总量上,还表现在人均GDP、人均收入以及平均工资等多个关键指标之中。

人均GDP与人均收入均以全体居民为计算范围,相比之下,平均工资仅统计就业人群,且其衡量标准为税前工资。

如果说GDP反映了创造蛋糕的能力,那么人均收入便是全体人民分享蛋糕的具体表现,而平均工资则是劳动者群体在分配蛋糕过程中的真实写照。

全国哪个地区的平均工资水平最高?

近期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4》全面揭示了各行业、各地区的平均薪酬情况。

据最新统计,2023年,我国城镇非私营企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年薪达到12.06万元,而私营企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年薪则为6.83万元。

按照月份的平均水平来看,我国城镇非私营企业的月均工资已超过一万元,而私营企业的月均工资大约为5700元,两者之间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

根据行业分布,平均工资最高的三大行业依次为信息技术、金融业以及科研服务业。

最低排名的三大行业依次为住宿餐饮业、农林牧渔业以及水利环境相关行业。

行业数据与普遍认知大体相符,然而,无论是月均一万元的平均薪资水平,还是各单位之间的薪酬差异,都出乎人们的意料。

首先,让我们关注第一个问题:尽管人均收入已超过万元,为何大多数人却依然有“拖后腿”的感觉?

平均工资,作为一项典型的“平均数”指标,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出“被平均”的现象。

正如姚明与潘长江身高之和的平均值、马云与快递员收入之和的平均数,这样的平均数本身具有固有的局限性。

此外,所提及的平均工资为税前工资,并不包含五险一金等扣除后的实际到手工资,这两者之间存在着超过20%的差额。

显然,采用“中位数”来衡量收入更为公允。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该数据并未被直接对外公布。

为何不同单位的工资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以城镇非私营单位为例,它们是否可以被视为“体制内”的典型代表?

实际上,“城镇非私营单位”不仅涵盖体制内单位,还包含了国有、集体、股份制企业,以及港澳台资和外资企业等,整体上可以视为包括大中型企业和各类单位在内的综合集合体。

无论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大型国有石油企业,还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三大电信运营商,亦或是腾讯、阿里巴巴、华为等知名民营企业,以及特斯拉、富士康等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均在其中。

相比之下,城镇私营单位,尤其是私营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其工资水平与大型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一点不难理解。

此外,平均工资的统计数据仅限于单位员工,而众多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并未纳入其中,这无疑使得该数据组呈现出更高的数值。

即便如此,平均工资依然具有其重要性。

这不仅反映了初次收入分配和实际发展水平,更是确定社保和公积金缴纳基数的依据,同时也是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标准。

哪些地区的平均工资水平较为偏高?

以城镇非私营单位为参照,本分析囊括了几乎所有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大中型民企和外资企业,从而更清晰地展现了各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显而易见,京沪两地遥遥领先,其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已超过20万元大关,而西藏、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的平均工资亦达到12万元以上。

就地域分布而言,在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排名前十的省份中,东部地区占据了七席,西部地区则占据了三席,而中部和东北地区则未能有所斩获。

总体而言,各省份的平均工资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大致相匹配,且与人均GDP呈正相关趋势,然而,仍存在不少与之不符的特例。

令人惊讶的是,西部地区平均工资水平普遍超过中部和东北,但西藏和河南的排名却显得格外突出。

西藏的平均工资水平在全国排名第三,不仅超越了经济总量位居全国首位的广东省,还超过了被誉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省。

不仅西藏,包括青海等一些公认的欠发达地区,其平均工资水平与东部沿海省份相当,且普遍高于中部地区。

同样令人费解的是,在平均工资最低的5个省份中,除东北地区的吉林和东部地区的河北外,其余3个省份均位于中部地区,分别是河南、江西和山西。

最令人惊讶的是,河南作为我国经济实力雄厚的第五大省,其平均工资水平却位居全国倒数第一,仅为西藏的一半,大约是北京和上海的三分之一。

这究竟是由统计数据的偶然性造成的,还是反映了各地区发展背后的真实状况?

西藏的平均工资为何能超越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

此类异常数据并非首次出现,西藏的人均养老金收入超过北京和上海,高居全国榜首,早已引起全网的广泛关注。

尽管在GDP总量、人口规模以及财政收入水平上,均与东部地区的普通地级市相仿,然而其收入水平却显著偏高。

究其原因,一方面,西藏得益于大量的转移支付,使得其收入水平显著得到提升,产生了明显的补偿效应。

西藏位于偏远的高寒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同时承担着重要的国防使命,战略地位显著,因而获得了国家较多的财政转移支付支持。

鉴于西藏地区的高寒气候条件,为吸引人才向该地区流动,许多单位在基本工资的基础上,普遍设置了额外的津贴。这些单位的工资水平普遍超过内地地区,为此,国家层面也提供了相应的补助支持。

依据最新预算报告,2024年度,西藏自治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约为228.2亿元,而相应支出预算则高达3158.1亿元。

“其间存在着超过十倍的显著差距,几乎完全依赖转移支付来弥补。”

依据2024年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在中央对地方的10万亿级转移支付中,西藏地区获得了2393亿元,这一数额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下游水平。然而,鉴于西藏人口仅300余万,其人均转移支付高达6.5万元,这一数字在全国范围内高居榜首。

事实上,不仅西藏地区,还包括同属西部地区的青海、新疆、宁夏、甘肃等经济欠发达省份,其人均转移支付额度也均超过1万元。

相比之下,总转移支付数额较高的四川和河南,其人均转移支付水平分别为7400元和5400元,这一数字明显低于西藏等地的平均水平。

另一个因素在于,西藏地区就业单位数量相对不足,这导致在计算平均工资时,数据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虚高。

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的统计结果,西藏地区共有法人单位约4.7万家,其中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类单位占比超过四分之一,而企业法人单位则仅有约2.8万家

这一数据明显低于东部地区水平,同时西藏地区以国有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为主,私营和民营企业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平均数的水平。

无论如何,西部不仅为东部输送煤炭、天然气和电力,保障着国防安全和能源安全,而且还在享受来自东部地区的转移支付。这恰恰是展现大国整体战略布局的生动例证。

为何河南省的平均工资水平位居全国倒数第一?

河南在经济总量上稳居全国第五,当之无愧;而在人均GDP方面,河南的表现同样位于全国中游水平,其经济实力不容小觑,与西部省份相比亦不逊色。

这背后,一方面是由于统计数据的因素所导致。

平均工资的统计仅限于单位层面,且显著呈现出“平均数”所带来的效应。

在高新技术产业较为发达的区域,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员比例较高的地区,相应的自然指数也会相对较高。

这正是东部和西部工资水平较高的不同体现。

若全面考量各行业的真实中位数,河南有望跻身全国中游行列,而西部地区的整体水平可能并未如预期般突出。

另一方面,鉴于产业结构的作用,农业大省的身份定位,始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根据上文所述,平均工资水平普遍较高的行业包括信息技术产业、金融业以及科学研究领域,而平均工资相对较低的行业则涵盖农业、环保业以及餐饮住宿业。

河南的互联网、金融业以及高科技制造业尚处于发展阶段,相较于一些地区,这些产业尚不具备显著优势。传统支柱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大型企业数量不足,这直接影响了平均工资水平的提升。

无论是国际500强企业、上市公司等大型龙头企业,抑或是“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河南与国内其他经济发达省份之间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

尽管农业收入水平不高,河南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却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被誉为“大国粮仓”的坚实基石。

河南省在我国粮食生产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不仅是粮食产量排名第二的省份,更是我国小麦产量最高的省份。此外,河南也是少数几个对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的省份之一。

然而,鉴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区域发展普遍受到耕地保护红线的约束。农业大省所受的约束尤为明显,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因此变得更加稀缺。

尽管如此,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河南省正全面迈向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

一旦这些产业蓬勃发展,河南经济必将迈向新的台阶,届时平均工资也将摆脱当前的困境,实现质的飞跃。

CDC信息站
关注疾控动态,传递疾控信息,专业介绍传染病与地方病、计划免疫、结核病、慢性病、性“艾”病、职业病等疾病的防控知识,普及公共卫生知识,推送养生保健科普文章.欢迎关注,转发,投稿。 投稿邮箱:654952351@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