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书行杂记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啊,我是书行,感谢相遇,欢迎关注、标星书行杂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一同成长。
书行,终身持续学习者,立志自律日更每一天,今天是日更的第155篇。
南怀瑾先生告诉我们,有这么几本书,越早读越好。
今天便将南怀瑾先生演讲中关于读哪几本书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千字文》
比如《千字文》,我讲过很多次,据说是梁武帝时代的周兴嗣写的,他犯了事,梁武帝气得要杀他,可是他人品道德学问都很好,又舍不得杀,于是把他关起来,罚他一夜之中,用一千个不同的中国字,把上古到梁代的中国文化写出来,就能免死。
他真在一夜之中用一千个不同的中国字,把中国整个文化,天文、地理、政治、宗教、军事、哲学、经济等,都清楚写出来了。
第二天早晨,梁武帝看了非常感动佩服,但周兴嗣一夜之间须发皆白啊。
《千字文》你们背得来吗?懂得意思吗?
这些都是科学的东西,我本来不想讲这个,一上来突然讲到鼓励大家要读书,所以以后你们做老师的要进修。
摘自——《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幼学琼林》
有一本书《幼学琼林》,你把这一本书会背的话,什么天文、地理、政治、军事、经济,你大概会知道了。
都是很有韵律的文章,要朗诵,要念出来,要会背,全部都背做不到,就背一些重要段落章句。
《幼学琼林》的编者是四川西昌人,这些人都是默默无闻的。
古人著书不是希望赚钱,不是希望版权,他希望把自己的心血传留给后面的人。
不像现在的人,到处向钱看,看到钱,魂都掉了,读书人人品都没有了。
古人不是这样,这些人贡献多大啊!
在中国文化方面,我想你们的底子也不一定扎实的,这还是客气话。
你们可以趁着在这里教书时,专读一本书,《幼学琼林》,而且要读下面的小字。
这一本书全部读完,你们的国文就有扎实的基础了。
摘自——《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纲鉴易知录》
我十二岁一个人在山上庙子里读书,不是读《资治通鉴》,是读《纲鉴易知录》,一年两个月当中已经读了三遍,基础打稳了,所以对历史比较有兴趣也比较注意,而历史与文化是整体的。
不注重历史你就不懂政治,不懂经济,也不懂商业,这些学问经验历史上都有。
有人问我,我们推翻清朝到现在是九十九年,再一年就一百年了,一百年以后你看中国的前途怎么样?
我说要想了解现在这个时代,你去读历史,古书上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想知道未来,要知道过去,不懂得历史你怎么晓得未来?
更别谈想懂人类社会文化是怎么演变的。
这是告诉大家历史的大要。
摘自——《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中国孩子们开始准备向读书这条路,乃至求得功名、做官,贡献于国家的人,多半是先读《大学》《中庸》《孟子》。
这些文章一背来了以后,开始老师们也不大讲解,所以我当时问老师这是什么意思,老师说:“不要多问,去背,将来长大了会知道。”
我对这个答复,非常反感,心里想大概这老师自己也不懂。
后来我长大了,晓得这老师的教育,传统这个办法是对的。
儿童先从《大学》《中庸》背诵来,跟着你人生的历程,长大对人处事有经验,自己因为背来,不用思想,会自然启发悟到很多道理。
不像你们现在背书,不叫作背书,叫作强记,勉强记下来的。
若是背来,脑筋都不用,自然就出口了。
像我的习惯,有时候跟你们讲话,一边讲话一边背来的东西就出来了。
你们去考试,看了题目,因现在都是强记的,拼命想,结果考完试屁用都没有。
摘自——《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在此,也推荐大家可以读一读《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这本书是二十一世纪初,南怀瑾先生有感于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亲自撰成《中国文化教育的自诉》一文。之后他随缘讲课,内容广泛但始终围绕文化根本,将这些讲课内容整理后与前文合为一体,定名为《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旨在唤起读者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内容主要包括:文化历史演变的讲述、教育相关话题的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思考以及其他方面的漫谈(涉及如何学佛、神通与特异功能、商业道德、文学于修养等)。
这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对文化教育的深入思考和总结,对于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脉络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观点和论述深入浅出、生动幽默,且往往与现代人的生活相结合,能够引发读者对文化教育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思考,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如果读完文章的你有所收获,希望你右下角
点“分享和在看”,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