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 最早的“忽悠”——倏忽二帝好心办坏事,亲手酿成的“惊天血案”

百科   2024-11-14 06:30   宁夏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书行杂记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啊,我是书行,感谢相遇,欢迎关注、标星书行杂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一同成长。


 书行,终身持续学习者,立志自律日更每一天,今天是日更的第165篇。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南海之帝叫倏,北海之帝叫忽,中央之帝呢是浑沌。

这倏和忽啊,关系那叫一个铁,他俩经常在浑沌所管辖的中央之地碰面玩耍。

这浑沌对他俩那是相当够意思,每次都热情招待。

这倏和忽心里就琢磨啦:“你看人家浑沌对咱这么好,咱得好好报答他呀!”

于是他俩就开始研究,这浑沌啥都有,咋报答呢?

这一研究可不得了,他俩发现浑沌没有七窍啊。

正常人都有七窍,眼睛用来看世界的精彩,鼻子用来嗅花香啥的,嘴巴能吃美味,耳朵能听声音,这浑沌没有可咋行呢?

这俩家伙也是好心,说干就干,就开始给浑沌开凿七窍。

他俩就像两个蹩脚的工匠,一天给浑沌凿一窍。

结果啊,这七窍还没凿完呢,到了第七天,可怜的浑沌就一命呜呼啦!

这倏和忽啊,本来是满心想着让浑沌也能和他们一样享受这花花世界呢,谁知道这一番好心,却把浑沌给害死了。

你说这事儿闹的,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俩糊涂蛋儿估计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那么这个悲剧是怎么造成的呢?

很明显,没有面目,淳朴自然是浑沌的天性,可是倏和忽二人却要为他凿出七窍,破坏了天性,破坏了自然,直接导致了浑沌的死亡。

人皆有七窍,所以“百姓皆注其耳目”,“耳得知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这些说得很形象,人们在生活中最关注的就是“自己”,住得如何,吃得如何,穿得如何,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拥有什么,失去了什么,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如何。

倏忽以自己有七窍而认为浑沌也应该有,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应该避免这种偏见,尊重他人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而不是强行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团队合作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长,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差异,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实现目标。

而另一方面,尊重自然、顺应规律至关重要。

天地万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强行打破这种规律,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如今,人类在追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

人们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物种灭绝;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导致地质结构破坏、环境污染。

不正是像倏忽一样在 “开凿” 自然的 “七窍” 吗?

违背天性,好心未必能办好事。

倏忽的出发点或许是好的,他们想要让浑沌拥有和常人一样的感知能力,却没有考虑到浑沌自身的特性和需求,而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更是常见。

现在一些人常常制造焦虑,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的起跑线被无限提前了。

那什么时候才是起跑线呢?一年级吗?幼儿园吗?一岁吗?

不不不,在他们看来太迟了。

有些人鼓吹孩子出生的第二天开始教育就已经迟了一天。

由于功利性教育理念作怪,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完全不顾孩子的兴趣和承受能力,结果让孩子不堪重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如果从短期看,孩子小小年纪就掌握了一些知识,为了成绩不断地拼命,这似乎是教育的小成就,殊不知,家长们在为自己的这点儿小小成就沾沾自喜的时候,就已经悄悄毁掉了孩子的天性。

本该快乐玩耍的年纪,却如同职业般的去学习,这种拔苗助长,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不仅毁掉了孩子的眼睛,而且早早为孩子以后厌学埋下了种子。

更多时候,很多人甚至不在意孩子是不是“学习”的那块料,看到别人有的,逼着自己孩子也要有。

最后悲哀的发现,勤勤恳恳,寒窗苦读十来年,长大成人后,只不过是换成一种名叫“牛马”的角色,继续日复一日跟其他人去比较而已。

庄子的 “倏忽与浑沌” 的故事,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

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提醒我们在追求进步和改变的道路上,要保持敬畏之心,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内心。

愿我们都能从这个古老的故事中汲取智慧,以更加从容、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机遇,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和谐。

如果读完文章的你有所收获,希望你右下角

点“分享和在看”,支持一下

都看到这里了,就点个关注吧👇
每日更新,精彩不断,共同成长每一天

书行杂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行,专注于学习与弘扬国学文化,共同感受国学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