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书行杂记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啊,我是书行,感谢相遇,欢迎关注、标星书行杂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一同成长。
书行,终身持续学习者,立志自律日更每一天,今天是日更的第158篇。
南怀瑾先生曾言:静定不是修道,也不是学佛,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对于自己人生修养最基本的一个东西。
自黄帝以后,唐尧、虞舜、大禹这三代,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 “公天下” 的时代。
这三代是禅让的时代,除了推位让国、传承国家政权以外,还传心法。
这个心法便是关乎修心养性,也就是静定的道理。
而我们不能一看到静定,就认为只是学佛修道之事。
在中国文化中,修心养性的方法简称为 “心法”,由唐尧传给大舜,再由大舜传给大禹。
他们传位的心法仅有十六个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出自《大禹谟》)
人心惟危
人心复杂多变且充满危险。
人的心理有善恶,是相对的,不善则恶,所以说“人心惟危”。
自古以来,无数的故事都揭示了人心的这种特质。
战国时期,庞涓因嫉妒孙膑的才华,设计陷害,使其遭受膑刑,这尽显人心在嫉妒驱使下的险恶。
《水浒传》中,高俅为巩固自己的权势,对梁山好汉百般打压,充分展现了人心在权力欲望面前的扭曲。
这些例子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人心常常受到各种欲望、情绪和偏见的影响,容易使人陷入迷惑和危险的境地。
所以,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不为欲望所左右。
道心惟微
道心微妙而难以捉摸。
“微”,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情绪太微妙了。
而道,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和真理。
要体悟这难以言喻的道心,需要极高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
老子在《道德经》中所阐述的 “道可道,非常道”,就形象地表达了道心的深奥与难以言说。
而在《庄子・知北游》中,东郭子向庄子请教 “道” 在哪里,庄子回答 “无所不在”,从蝼蚁到稊稗,从瓦甓到屎溺,道心就隐藏在这些细微平常之处。
这启示我们,在追求真理和道德的道路上,要怀着谦逊和敬畏之心,用心去感受和领悟那隐匿于生活细微之中的道心。
惟精惟一
这是本身内在修养的功夫,你的心念不要乱,万事要很精到。
这意味着我们要做到精纯、专注、一心一意。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诸多体现这种精神的故事。
“书圣” 王羲之练字,数十年如一日,将一池水都染成了墨色,正是因为他心无旁骛,惟精惟一,才成就了其在书法艺术上的登峰造极。
“闻鸡起舞” 的祖逖和刘琨,为了报效国家,每日清晨听到鸡鸣就起来练武,他们的专注和坚持,也是惟精惟一的生动写照。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诱惑繁多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精神,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不受外界干扰,将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做到极致,方能有所成就。
允执厥中
善于恶,是与非,好与坏,对与不对,这世上一切的事物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要真诚地秉持中正之道。
中正之道,是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平衡。
唐太宗李世民广纳谏言,虚心听取各方意见,以中正的态度治理国家,开创了 “贞观之治” 的盛世。
他对待功臣,既予以信任和重用,又加以监督和约束,把握好了其中的分寸,使得君臣一心,共创辉煌。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处理人际关系,还是面对各种选择,我们都应遵循中正的原则,保持内心的平衡和公正,不偏不倚,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这十六字心法不仅适用于古代的君王治理国家,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在如今快节奏、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更应当从这些古老的智慧中汲取营养,修炼自己的内心,以静定的姿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诱惑,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读完文章的你有所收获,希望你右下角
点“分享和在看”,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