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书报文摘原创,欢迎转载
文|云舒
-书报文摘签约作者-
喝完香甜的腊八粥,腌上碧绿的腊八蒜,年的味道也就逐渐浓郁起来。记得曾有人说:“我走过很多地方,也吃过各地的美食,但最割舍不下的,还是小时候过年时妈妈做的饭,因为那是家的味道。”原来,味蕾也会先入为主,最初的,不见得是最好的,但却是最难忘的。可你知道吗?为了那顿丰盛的年夜饭,那些持家的主妇们,早早就开始行动了,她们有事没事就会到市场上遛一圈,边看边买边合计:肉买了,鱼也定了,老人要的新帽子已经到货,孩子的新衣服也都添了……只等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后,就开始各种蒸煮烤、炸卤炖,一直忙到年三十,各种香喷喷的美味佳肴都端上了桌,才告一段落,俗称“忙年”。小时候这种“忙年”的活儿,母亲一般是不让我插手的,她怕我毛手毛脚打了家什,反倒添乱。现在想想,那一盆盆让人垂涎欲滴的腌肉,酥脆金黄的丸子,暄软香甜的面食,母亲是花了多少工夫,一个人,待在厨房里,耐着性子一样一样做出来。现在母亲老了,我也早已为人妻为人母,每到过年,也开始早早操持全家的年夜饭,也经常做着这样想着那样,一刻也不得闲。虽然劳累,心里却是愉悦的,是累并快乐着,是自觉自愿地为家人付出的甘之若饴!就在主妇们忙着买年货制作年夜饭的时候,身处他乡的游子也开始了另一种忙碌——准备回家。那时她的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带着她和弟弟妹妹住在老家农村。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父亲只有每年过年的时候会回家和她们团聚。那时候没有高铁,父亲每次都是起个大早,冒着严寒,坐上十几个小时绿皮火车,再倒一个多小时的汽车,才能到达镇上,然后再骑车或步行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她们所住的村子。即便如此,她的父亲从不喊冷说累,因为他知道,过年了,家中的妻儿正热切盼望他回家。刚开始那几年,通常都是母亲骑自行车去接站,后来她上初中后,母亲就让她去。远远地,看见载着父亲的长途汽车来了,她就冲着汽车挥手,生怕父亲看不见她。等父亲一下车,她立刻飞奔过去,父亲则笑呵呵地拉着她的手问这问那。那种亲人重逢的喜悦,至今想起来记忆犹新。朋友的儿子小海,毕业后去了上海,每次为了能赶在年三十前顺利到家,要来回倒腾好几次,但他从不嫌烦。是啊,那些独自在外打拼的苦,那些不能向外人言说的痛,那些深夜的思念和漂泊的孤独,只有在过年和家人团聚时,才能像坚冰一样一点点融化、消解,然后又重新滋长出新的希望和力量。过年除了吃美食、庆团圆以外,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那就是祭祖,这也是过年最初的起源。据说,在上古时期,先人们会在新年来临之际,举行岁首祈年祭祀活动,以谢天地神灵,报祖先恩德,祈求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时至今日,最原始的祭祀活动虽早已简化,但千百年来,人们心怀感恩,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改变。在这方面,邻居王叔做得特别到位。他家孩子多,过年都到齐了有十多口子。为了激励小辈们,王叔每年都给他们发压岁钱。但发红包之前,他会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必须当着大家的面,说一下你明年的打算和要实现的目标,以此激励儿孙奋勇争先。你总得先有所向往,然后才有可能实现,如果你连想都不敢想,那么老天也不会眷顾你。过年不管是亲人之间举杯庆祝,还是朋友相聚把酒言欢,在享受超长假期放松身心的同时,不妨抽一点时间,好好总结一下过去,规划一下来年。如此,日子才会在日思夜盼中风生水起,步步高升。年来了,自然界的春天也就来了。让我们铆足干劲,踔厉奋发,趁着浩荡的春风,和万物一起努力抽枝、发芽、开花,于岁月的沃野中,绘就属于自己的未来盛景。上期文末福利开奖啦!
恭喜以上获奖的小可爱,请添加客服微信:shubaowenzhai6联系获奖事宜,过期不候哦~
欢迎转发朋友圈~
有什么想法和意见,请给我们留言!
转载请联系后台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
《书报文摘》是《书报文摘》报专门打造的官方微信公众号!
好看的人,都在看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