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眼见为实”
但是在AI时代
眼见也不一定是真相!
一些别有用心的诈骗分子
利用AI“换脸”“拟声”技术实施诈骗
已然成为一种新型骗局
一个“声音很熟的电话”
一段“貌似熟人的视频”
都可能是诈骗分子的套路
“我是xx,这是我的新号码”
“我的手机掉了,
我用同事的手机给你发的消息”
……
等等!
遇到这种事
首先应该确认对方身份!
案件回顾
近日
家住盐城的刘阿姨
接到了其“小妹”的电话
☟☟☟
“姐,我最近有点急事儿
能不能借点钱……”
来电显示的是小妹
声音听起来也很相似
因此
刘阿姨对“小妹”的话
深信不疑
立即向“小妹”提供的账户
转去了5000块钱
……
城北派出所
接到反诈中心预警
刘阿姨疑似接到了诈骗电话
民警立即电话联系刘阿姨
并上门进行劝阻
有的,我的小妹。
会面后
民警立即和刘阿姨了解情况
得知转账并未成功后
这才舒了一口气
“阿姨,这账户肯定是有问题的
您和小妹联系一下呢。”
“姐,我没打电话和你借钱啊。”
与小妹视频联系后
刘阿姨这才
意识到自己遇到了诈骗!
回过神来的刘阿姨问民警
“当时我接电话里面的声音
就是我小妹的声音啊!
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
这是诈骗分子利用技术手段
实施的AI拟声电信诈骗!
什么是“AI诈骗”?
“AI诈骗”是指诈骗分子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模仿、伪造他人的声音、面容等信息,制作虚假图像、音频、视频,仿冒他人身份进行欺骗、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
现实案例中,诈骗分子通过AI技术伪装受骗者亲人、领导同事的面容与声音,冒充这些人员身份行骗。由于伪装的面容表情自然、声音逼真,受害者往往不会产生怀疑,察觉不出异样,从而上当受骗。
面对这种新型“AI诈骗”
如何才能防范?
1.多重验证,确认身份
在涉及金钱、财产等重要事项时,可要求对方提供更多证据,进行更多交流,尤其涉及“朋友”“领导”等熟人要求转账、汇款的,务必通过电话、见面等途径核实确认,不要未经核实随意转账汇款。
2.保护个人信息,谨慎分享
AI诈骗是隐私信息泄露与诈骗陷阱的结合,因此,要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不轻易提供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信息给他人,不过度公开或分享动图、视频等。不管是在互联网还是社交软件上,尽量避免过多地泄露自己的信息,以免被骗子“精准围猎”。
3.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各类账号安全
避免在不可信的网络平台上下载未知来源的应用程序,不打开来路不明的邮件附件,不点陌生链接,不随便添加陌生好友,防止手机、电脑中病毒,以及微信、QQ等被盗号。
防骗招数千万条
核实身份第一条
一定要提高警惕
增强防范意识
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来源:首都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