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期刊于1880年由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英语: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1931年)创建。从1900年开始,它由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负责出版,是一本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综合性科学期刊。1962年至今,Science期刊以每3个月作为一卷(volume),每周发行一期(issue),一年共出版52期。
最新一期Science期刊(IF=44.7)发表的研究论文主题内容包括:
1. 基因进化加速
2. 逆转录转座子与造血干细胞
3. 杏仁体-伏隔核与负面情绪
4. COVID-19对流感病毒传播的影响
5. 树皮形成层干细胞机制
6. 植物防御与生长权衡
7. 肝脏迷走神经与食物摄入节律
8. 中更新世海洋环流变化
9. C-H功能化合成天然产物
10. N-糖基化与伴侣蛋白功能
11. Janus通道与油水回收
12. C-LTMRs与湿狗样颤抖
13. 共价有机框架吸附甲烷
14. 经典蛋白复合物与免疫稳态
本期Science论文汇总:
【1】 Continuous evolution of user-defined genes at 1 million times the genomic mutation rate(基因的持续进化:以基因组突变率的百万倍进行用户定义的基因进化):这篇文章研究了如何通过人工设定的突变速率来进行基因进化的加速。研究通过使用高度可控的突变系统,实现了比自然进化更快的基因适应。这种技术的潜在价值在于能够快速筛选基因突变,应用于疫苗开发、药物发现以及基因工程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科研和工业应用价值。
【2】 Retrotransposons are co-opted to activat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and erythropoiesis(逆转录转座子被重新利用来激活造血干细胞和红血球生成):这项研究探讨了逆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s)如何在造血干细胞和红血球生成过程中发挥作用。研究发现,逆转录转座子通过转录重编程作用来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激活,从而加速红血球的生成。这为理解造血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对治疗贫血等血液病提供新的思路。
【3】 The interhemispheric amygdala-accumbens circuit encodes negative valence in mice(大脑半球间杏仁体-伏隔核回路编码小鼠的负面情绪):本研究探讨了大脑杏仁体与伏隔核之间的神经回路如何与负面情绪的编码相关。通过小鼠模型,研究人员发现这一回路在负面情绪的产生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为情绪障碍(如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神经生物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4】 COVID-19 pandemic interventions reshaped the global dispersal of seasonal influenza viruses(COVID-19疫情干预重塑了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全球传播模式):该研究分析了COVID-19疫情期间实施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如封锁和社交距离)如何改变了季节性流感病毒的传播模式。研究表明,疫情期间流感病毒的传播显著减少,为未来的流感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5】 Identification of cambium stem cell factors and their positioning mechanism(识别树皮形成层干细胞因子及其定位机制):这项研究揭示了在植物的树皮形成层中,干细胞因子如何调控干细胞的定位和功能。研究通过分析植物根部的干细胞行为,为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再生提供了新的见解,并推动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如提高作物产量或抗逆性。
【6】 A trade-off between investment in molecular defense repertoires and growth in plants(植物分子防御体系与生长之间的权衡):本研究探讨了植物在生长和防御机制之间的资源分配问题。研究发现植物在面临环境压力时,需要在防御反应和生长之间做出权衡,这对植物的生存和适应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有助于理解植物如何优化资源使用,并为农业领域的抗病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Giolai和Laine的研究探讨了植物在抗病能力上的差异,提出这一差异可能源于生长与防御之间的能量分配权衡。他们分析了近200种植物的叶面积特征和免疫受体基因,发现野生植物中存在生长-防御权衡,而农业植物则未表现出此现象。这表明,野生植物在生长与防御上存在资源分配的矛盾,而农业植物则因人工干预较少受到病害威胁,因此能够更多地集中资源于生长。
【7】 Hepatic vagal afferents convey clock-dependent signals to regulate circadian food intake(肝脏迷走神经传递依赖生物钟的信号以调节昼夜节律性食物摄入):该研究探讨了肝脏通过迷走神经如何传递与生物钟相关的信号,调节昼夜节律性食物摄入。研究表明,肝脏在维持体内能量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为解决与饮食相关的疾病(如肥胖和代谢综合症)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8】 Revisiting the 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 ocean circulation crisis(重访中更新世过渡期海洋环流危机):这篇文章研究了中更新世过渡期海洋环流的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研究通过地质和气候模型,探索了海洋环流的改变如何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剧烈波动。这对理解气候变化的历史过程及其未来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9】 Total synthesis of (−)-cylindrocyclophane A facilitated by C−H functionalization(通过C-H功能化促进(−)-环环烷A的全合成):这项研究展示了通过C-H键功能化方法合成复杂天然产物(−)-环环烷A的过程。该技术有助于克服传统合成方法中的困难,推动了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并应用于新药研发中的天然产物合成。
【10】 Regulated N-glycosylation controls chaperone function and receptor trafficking(调节N-糖基化控制伴侣蛋白功能与受体转运):本研究揭示了N-糖基化如何影响细胞内伴侣蛋白的功能及其在细胞膜上的受体转运过程。该研究加深了我们对细胞内糖基化修饰的理解,对开发针对细胞信号传导和免疫反应的药物产生重要影响。
【11】 Janus channel of membranes enables concurrent oil and water recovery from emulsions(膜的Janus通道使油水乳液的同时回收成为):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膜结构,利用Janus通道的特性同时回收乳液中的油水。这一技术有助于环境污染的治理,特别是在石油污染和水资源回收方面,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
Guo等人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油水分离方法,利用亲水和疏水膜的叠加结构来实现高效的乳化液分离。在这一方法中,亲水膜和疏水膜被按顺序叠放,形成一个可以调节尺寸的方形通道(大小在4到125毫米之间)。当油水乳化液被迫通过这个狭缝时,水分子通过亲水膜渗透,而随着乳化液中油的浓度增加,油的渗透速率也随之提高,从而加速了疏水膜的油渗透过程。这一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高效分离油水乳化液,并有助于实现近零废水排放的目标,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潜力,特别是在石油泄漏处理方面。
【12】 C-LTMRs evoke wet dog shakes via the spinoparabrachial pathway(C-LTMRs通过脊髓-脑桥通路引发“湿狗抖动”):本研究探讨了C-LTMRs(毛发末梢受体)如何通过脊髓-脑桥通路激发动物的生理反应“湿狗抖动”,为理解触觉感知和反射行为提供了新见解,对神经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3】 Ultrahigh–surface area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methane adsorption(超高比表面积共价有机框架用于甲烷吸附):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能够高效吸附甲烷气体。该技术在气体存储和环境污染控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4】 A canonical protein complex controls immune homeostasis and multipathogen resistance(经典蛋白复合物控制免疫稳态和多病原抵抗):研究揭示了一个经典的蛋白复合物在维持免疫稳态和对抗多种病原体方面的关键作用。该发现为免疫学和疫苗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本期Science封面内容:
第 386 卷|第 6722 期|2024 年 11 月 8 日
封面:阿拉斯加卡特迈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一只棕熊正在河边表演“湿狗摇”——这是大多数哺乳动物在弄湿或背部遇到刺激物时观察到的典型行为。研究人员现已发现一种与底毛相关的光触敏机械感受器,可以介导小鼠的这种行为。
Science期刊主编:
Valda Vinson(瓦尔达·文森)教育背景:纳塔尔大学理学学士;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
负责领域:提供关于编辑流程和政策的一般咨询(尤其是生物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电子邮件:vvinson@aaas.org。
Science期刊主编瓦尔达·文森强调该期刊对科学研究中数据透明性和成果可重复性的重视。她提到,为了保证研究的可信赖性,Science要求作者公开所有支撑其研究结论的数据,无论是在文章本身、补充材料还是数据库中。此外,在评审过程中,该期刊特别关注数据的可靠性和研究的可重复性,以确保发表的研究成果得到广泛的科学认可。为了有效传播科研成果,Science配备了专业的团队,利用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对于公众和科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Science还会发布专题,通过集中讨论来提高对特定话题的传播效率。这些措施共同保证了Science在全球科学界中的权威地位和影响力。
参考链接(点击底部左下角“阅读原文”可直达):
【RESEARCH】
https://www.science.org/journal/science/research
【Current Issues】
https://www.science.org/toc/science/current
【Archive】
https://www.science.org/loi/science/group/d2020.y2024
【Home page】
https://www.science.org/journal/science
☯ END ☯
【声明】本文中的图片来自参考文献或Pexels,侵删。本文文字属于《细胞自然科学》公众号原创内容,90%以上的文字内容由本公众号编辑团队编辑,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微信公众号之外的其他平台,若需转载请后台发送“人工”呼叫,无回复就联系微信号:Tiyand191108。本文对于原文内容的描述和分析若有不当或有待改进之处请各位读者多多指教。本文若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到后台联系我们商讨相关事宜。最后感谢您的阅读,愿您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 本文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