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后一篇Nature,中国学者李春雨等人在化学合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构建虚拟库来优化复杂分子的合成路径

文摘   2024-12-30 11:08   北京  
2024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李春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发表题为《Total synthesis of twenty-five picrotoxanes by virtual library selection》(利用虚拟文库选择合成二十五种吡咯烷类化合物)的研究论文。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Ryan A. Shenvi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
这是Nature在2024年发表的最后一篇研究论文。同时他们强调,目前的on line手稿是未经编辑的版本,就是为了能让读者尽早了解其研究结果。

这项研究的核心目标是简化合成一种叫做“苦毒素”的化学物质的方法。苦毒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能够影响大脑中一种叫做GABA受体的神经通道,进而用于治疗一些寄生虫感染。不过,苦毒素的合成很复杂、效率低,还存在毒性和不稳定的问题,导致它在医学上的应用受限。

传统的苦毒素合成方法需要很多步骤,有时甚至要做几十步反应,而且效率非常低。例如,合成某些类似物需要43步、30步,甚至更长时间,但很难得到有用的成果。

这项研究通过对其中一种苦毒素(叫做PXN)的结构进行改造,成功让它变得更加稳定,而且改变了它对不同生物体的作用方式,减少了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同时保持了对某些寄生虫的有效性。研究发现,PXN水解(分解)的关键位置其实是在C11位点,而之前大家都认为是C15位点。

此外,研究中还引入了轻量化的反应物参数化方法,以替代昂贵的DFT过渡态计算,从而提高了计算的可扩展性和效率。该方法有效地指导了二十五种天然存在的吡啶恶烷的合成,为天然产物的高效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实验首次构建虚拟库来优化复杂分子的合成路径,通过虚拟筛选中间体类似物的可行反应性,提出了新的合成路线。研究者构建了一个虚拟库,包含难以获得的晚期中间体,并通过反应性筛选来优化合成路线,避免了传统合成中的繁琐试错实验。   

图 1. 观察和研究设计


图 2. 综合条目和虚拟库


图3. 用计算出的中间体合成三种吡啶恶烷


 图 4. 参数化和预测


图 5. 虚拟库选择辅助的化学空间导航

最重要的是,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来预测合成路线。传统的方法需要靠反复试验,而这种新方法通过模拟大量化学反应,提前预测哪些反应是可行的,从而避免了复杂的实验。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叫做“过渡态分析”的技术来预测哪些化学反应可以顺利进行,然后通过计算机模型加速筛选,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通过这种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人员成功合成了多种新的苦毒素化合物,解决了过去合成中遇到的一些瓶颈问题。这不仅使得苦毒素的合成变得更加高效,也为未来开发类似的药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总结来说,作者描述了通过虚拟库选择进行二十五种picrotoxanes的全合成,通过计算机辅助的设计和反应参数化,提高了合成复杂分子的效率和可预测性。这项研究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合成出一些复杂的化学物质,避免了传统方法中的繁琐实验,从而提高了效率和成功率。

李春雨是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Ryan A. Shenvi课题组研究生,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细胞自然科学
汇报生命科学最新研究进展,解读CNS大文章的科学逻辑\x26amp;研究历程;介绍科研工具(软件\x26amp;在线工具),根据读者留言需求更新相关科研软件和安装教程。关注满1年的读者可以留言“加群”进入我们“内部交流群”,更方便交流讨论,还可以抢主编定期发的大红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