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 2024年第12期“类型研究”栏目概要

学术   2024-12-09 17:02   北京  

类型研究

作者:樊启鹏 等

责任编辑:林锦爔

版权:《当代电影》杂志社

来源:《当代电影》2024年第12期


伪纪录片的反身性表达

樊启鹏


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提要:处于剧情片和纪录片交叉地带的伪纪录片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它是挪用纪录片编码规则的剧情片亚类型。它的艺术表达具有明显的反身性特征:通常会借鉴纪录片的自反式手法,是对事实话语产生的反身性文本,部分作品甚至具有解构纪录片的倾向。它的反身性特征不仅体现在文本内部和文本之间,而且也存在于主体之间。在伪纪录片的生产和接受中,文本间性和主体间性交互渗透,形成一种复合性的对话体系。

关键词:伪纪录片 反身性 文本间性 主体间性


详见《当代电影》2024年第12期第39页


伪纪录片的叙事技巧、风格与边界研究

谢波


云南艺术学院

电影电视学院教授

赵子文


泰国格乐大学国际学院艺术系2020级博士研究生

提要:纪录片的发展与剧情片的虚构手法息息相关,衍生出许多亚类型,如伪纪录片。因缺乏判定标准体系,伪纪录片的边界模糊,以至于相关研究形成了混乱的案例库。简·罗斯科和克雷格·海特关于伪纪录片的研究建立起了一个相对立体、全面且清晰的标准与体系。该体系以事实性话语作为区分,通过四个角度——电影制作者的意图、文本的建构和为观众搭建的角色建构、对事实性话语的影响来研究、辨析伪纪录片,进一步提出了伪纪录片的三个层级:戏仿、批评、解构。以电影叙事学为横向,以四个角度为纵向,对比观测伪纪录片与剧情纪录片、剧情片、纪录片的风格差异,四种类型影片的文本的建构风格相对统一,与四个角度和三个层级的体系相吻合,形成了对应的、不同的风格特征。为数不多的特例也意味着该体系提供的边界还有随着新创意或新技术延展的可能。伪纪录片的根目录是纪录片。纪录片包含的元问题,揭示了其本身及其亚类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反映了电影创作与社会、文化背景的深刻联系。伪纪录片作为一种文本建构方式,可以在风格层面上形成对真实的追求、探索或可能。

关键词:伪纪录片 事实性话语 电影叙事技巧 风格 边界


详见《当代电影》2024年第12期第46页


情动伪纪录片:不同“面容”的身体调动术

石小溪


南开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提要:作为剧情纪录片表亲,纪录片远亲的伪纪录片是一种采取独特真实美学观的叙事电影。它竭力用纪录片的拍摄模式将自己伪装得更具真实感,却并不提供一种关于真实的可信承诺。与其他形态的电影情动相比,伪纪录片的独特之处正是在于它对待事实性话语的态度,以及其影像所呈现出的“去身性”与“反身性”共存的矛盾美学。从1964—2024年的上映的190部伪纪录片的题材/类型分布来看,伪纪录片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大面容,这些不同面容的伪纪录片在拍摄模式的选择上各有偏好与侧重。类型与模式的选择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情动伪纪录片的强度,但我们在判断不同作品的强度差别时,还应添加时间的维度。在明晰伪纪录片让身体感知到什么的基础上,更需继续追问被询唤的身体能做什么?因为在“感”与“识”的交汇处,身体既可能是政治层面的生产,又可能是消费层面的生产。尽管伪纪录片提供的“真实”和“真相”可以是被叙述和被伪造的“超真实”与“后真相”,但并不影响它对主体身体和情感的唤起。观看伪纪录片时所特有的兼具怀疑和信任的立场,亦是人们理解现实、与现实相处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伪纪录片 情动 类型 模式


详见《当代电影》2024年第12期第53页


假戏真做:伪纪录片喜剧的反讽机制研究

杜天笑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博雅博士后

提要:在伪纪录片与类型的结合中,关系最为亲密的喜剧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对伪纪录片喜剧的关注,希望弥补喜剧在伪纪录片研究中的缺席,并让长期以“反思和批判”的身份存活在“纪录片研究”边缘位置的伪纪录片,展现出自身的框架与意义。本文先对伪纪录片喜剧进行历史性的回顾,厘清喜剧与伪纪录片的亲缘关系及类型融合的背景;再通过对喜剧“如何利用伪纪录的形式”,以及“该形式为何得以产生喜剧效果”的分析,将伪纪录片转化成喜剧的工具,梳理它的外在形式和主题表达,重新抵达“何为真实”的辩证思考。

关键词:伪纪录片喜剧 反讽 真实性 纪录片 假戏真做


详见《当代电影》2024年第12期第62页


当代电影杂志
关注国内外电影历史、现状和未来。理论分析、专业评论、深度对话。电影理论、评论,电影创作、产业,学者、创作者、学生和电影爱好者,共有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