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曾迷恋过这样一个镜头:从水下透过水面看这个世界,整个世界万物都沉浸了一层水晶质感的蓝色。后来我执着于艺术,从身于诗歌,也一直在反复琢磨,思考这个问题,这个镜头为什么这样迷人?我想,直接原因是导演把摄像机架设在水下而非地面,给了人们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可能发现的观察这个世界的角度。那么,反思我们的诗歌创作,是不是找到了这样的观察角度,运用了这样的观察角度?我想一般人写大象会选择把观察点设置在大象的周围,尽量要看到大象的全貌。而作者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把观察点选择在一个“盲人摸象”的角度——大象的鼻子底下。也正是这个不太合常理的观察点使诗歌传递了一种新奇的感受,给人一种特殊的心情。观察点的反常性恰恰成就了诗歌的艺术性。很多写诗的朋友抱怨自己的诗自己读来都没大意思,越写越没动力了,其实是不是可以换一个更隐秘、更“非正常”的观察点来描述你要表达的事物,乃至于这个世界呢?不要让自己的思维阻碍了自己的双眼,请找好它们的位置。
诗人简介:
十耘,人称十耕。一片写诗的树叶,一条有故事的虫子(当然,这虫子不吃树叶)。荣获全国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一等奖,凤城诗赛一等奖,首届国际微诗大赛大西洋赛季优胜奖,首届中国艾青微诗歌大赛佳作奖,“坤明杯”微诗大赛最佳评委奖,全国精短文学大赛“十佳诗人”,新浪微故事大赛金奖,首届科幻微小说大赛二等奖,善文化微散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诗作入选《2015中国诗歌年选》《一首诗•一座城》《大海截句集》等,作品在《世界日报》《星星诗刊》《小诗界》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这些都是我写诗的心得和读诗的发现。如果您觉得有用,请长按关注公众号【十耘说诗】二维码,点赞支持转发。同时,也欢迎赐稿。投稿请加本人微信shiyunzhuce,将从您的诗作里提取技术供广大诗人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