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习惯用“恐惧”教孩子守规则,却不知其源自于爱、理解和引导

教育   教育   2024-09-04 06:30   广东  

近日,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在一架飞行中的客机上,一名年仅一岁多的小女孩因哭闹不止,竟被两名陌生乘客强行抱离奶奶身边,关在机舱厕所内试图“立规矩”。
孩子在狭小的厕所里求助无门,所经历的恐惧和无助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岁多的孩子因为不舒服而哭闹,是对自己感受的自然表达。因为他们还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感到不舒服。


如果仅仅是因为孩子在公共交通上无法控制自己的哭闹,就认为孩子没规矩,要受教训,那么无疑忽视了陪同人所负有的责任,也忽视了孩子所具有的特殊情况。


把孩子关在厕所里,起不到立规矩的作用,只是用恐惧抑制正常的情感表达,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孩子不是可以随意摆布和惩罚的对象,他们需要的是关爱、理解和正确的引导。想要为孩子立规矩,少不了以身作则和因材施教。而这一事件中的“教育”方式,无疑与真正的教育背道而驰。







“恐惧”如何毒害孩子的心灵





一般使孩子感到恐惧的情况分为两种,一种就是父母的威吓,另外一种是人群恐惧情绪的传递。前者往往影响孩子最深,因为家庭是孩子安全感最大的来源,面对外来的威胁,孩子尚有躲避、安抚的地方,来自家庭内部的威吓,却使孩子感到最无助、最恐惧。



01
影响孩子的心智成长


恐惧教育会使孩子内心充满了恐惧、愤怒和不信任等负面情绪。他们可能会对父母感到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再次引发父母的不满和愤怒。


这种长期的心理压力破坏了亲子关系,使得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纽带变得脆弱。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法建立起健康的人格,变得内向、自卑、敏感,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害怕被批评和惩罚,从而阻碍了人格的正常发展。




02
阻碍大脑发育


恐惧和压力会给孩子的大脑发育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长期处于恐惧和压力状态下,孩子大脑中负责控制情绪的区域无法正常发育成熟。


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使得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难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焦虑、抑郁等问题。



03
建立错误的认知与行为


恐惧教育容易导致孩子建立错误的三观。家长利用权威角色如警察、医生等进行恐吓,会让孩子对这些本应值得尊敬的角色产生错误认知,认为他们是可怕的存在。


这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难以正确判断是非对错。


此外,这种教育方式还可能让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采取逃避、退缩等不正确的应对方式。







为孩子立规则,蒙台梭利教育有方法





想要帮孩子树立规则,不使用“恐惧教育”,也能做到。就像在蒙台梭利教室里,老师从来都是在轻声细语之间引导孩子的一言一行符合教室的规定:


01
慎重使用否定词


重使用否定词,“不”“不要”在蒙台梭利教室看来是非常严肃的,只有在那些没有商量余地的规则才会严肃地向孩子说明,比如不能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当别人做工作的时候不能打扰。


这是由孩子的思考方式决定的,有时候我们看孩子越是不让做的事情他越是做出来,就是因为“否定词”+“做什么”的话语,孩子往往直接接受了“做什么”,而不会反过来再思考这件事不能做,所以立规则,最好是直接告诉孩子要做什么,而不是不做什么。




02
不责骂违反规则的孩子


当孩子违反规则时,蒙台梭利教育主张用引导和帮助来代替责骂。责骂不仅不能让孩子真正理解规则的意义,反而可能会损害他们在其他方面的积极性。


比如,孩子在教室里大声喧哗,老师不是立刻责骂,而是轻声引导孩子,让他们明白在教室里需要保持安静,是为了让大家都能更好地学习和思考。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能够在平和的氛围中理解规则的重要性,从而更愿意主动遵守。



03
让孩子参与规则制定


蒙台梭利教育强调让孩子明白规则,参与规则的制定过程。家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与孩子共同讨论,制定出适合家庭的规则。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对规则的认同感和遵守意愿。比如,关于看电视的时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根据孩子的日常活动和学习安排,确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时长。孩子在参与制定规则的过程中,会更清楚规则的目的和意义,也更愿意主动去遵守。







当我们想要平和地划定界限,应该做什么





想要安抚好在飞机上不安哭泣的孩子,我们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小零食、一些小故事、几集小动画,用拥抱和言语安抚孩子。


想要为孩子立好规则,也能够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之下做到。为此,我们要掌握以下要点:


01
平和地沟通与表达


家长与孩子交流时,需清晰、准确地传达自身的期望和诉求。比如,在孩子玩耍后,明确告诉孩子“宝贝,玩完玩具要把它们收拾好,这是你的责任”,而不是模糊地说“收拾一下”。


同时,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回应和理解。通过积极沟通,孩子能更好地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也更愿意承担。




02
不事事包办与溺爱


家长不能为孩子包办一切,过度的保护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出手相助,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尝试解决。


例如孩子遇到挫折了,如果孩子处于安全的情况,我们可以鼓励他再试一遍,提醒他注意导致失败的因素。孩子在适当的挫折中锻炼,培养坚韧的品质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做好榜样,坚定底线


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最直接的学习对象。家长要遵守规则,比如遵守交通规则、文明用语等。孩子看到家长的良好行为,会自然而然地模仿。


如果家长自己都不能做到,又如何要求孩子呢?所以,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


除此以外,家长也要清楚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责任,明确底线并且不随意更改。当孩子试图挑战底线时,要坚定立场。


例如规定孩子每天只能玩一个小时的电子游戏,如果孩子哭闹着要求更多时间,家长不能心软妥协。让孩子明白界限是不可逾越的,从而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孩子违反规则时的引导策略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面对家长的教导,常常表现出激烈的反抗态度,这种情况,更加考验家长教育的智慧。


  • 事前约定
    在与孩子制定规则之前,家长需要先对孩子的日常行为有充分的观察和了解,明确哪些行为需要规范。
    然后,选择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例如饭后散步时或者睡前聊天时,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共同商讨规则的内容。
    比如规定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在这过程中,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更愿意主动遵守规则。
    同时,要确保规则简单明了、具体可行,避免过于复杂或模糊不清,让孩子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住。

  • 事中提醒
    当孩子在行为上有即将违反规则的倾向时,家长应以温和、坚定的态度及时提醒。
    比如孩子在玩耍时逐渐变得过于兴奋,可能会忘记不能在客厅奔跑的规则,家长可以轻声说:“记得我们说过不能在客厅跑哦。”这样的提醒既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偏差,又不会让他们感到被严厉指责。
    此外,提醒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眼神示意、简单的手势等,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规则不是束缚孩子的锁链,而是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的灯塔。

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强调:“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方法,能够帮助孩子发展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父母,我们在为孩子划定界限时,应以理解和尊重为基础,以引导和支持为手段,帮助他们在规则的指引下,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让我们以爱的名义,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让他们在规则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本期图片来源于 深圳·凯西蒙台梭利儿童会所(西海湾园),感谢供图


蒙奶奶
爱孩子的人都在关注我。我是蒙台梭利,大家都叫我蒙奶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