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多狠心,孩子就有多优秀。真的吗?

教育   教育   2024-10-28 06:30   广东  


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非他,乃心灵之转向。”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灵魂的塑造。


然而,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听到一种声音:“父母有多狠心,孩子就有多优秀。”这似乎在暗示,只有通过严格的管教,孩子才能成为社会的佼佼者。


这种观点真的站得住脚吗?


有些家长对此观点深表认同。他们看到了那些在严格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展现出了自律、独立和优秀的品质。就如复旦教育专家所指出的,优秀的孩子背后,往往都站着 “狠心” 的父母。



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坚持原则和底线,不给孩子懈怠和懒惰的理由,促使孩子从小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然而,也有部分家长对此观点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过于狠心的教育会限制孩子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变成父母的提线木偶,不敢反抗父母的命令。


严厉而不顾孩子自身情况的教育会使孩子失去快乐,成绩却难以提升。他们认为,教育应该是关爱与引导,而不是一味地狠心。


究竟哪一种说法有道理?对孩子的成长最有益?


其实,他们各有各的道理。在某些方面,只有对孩子狠下心,拒绝无底线地溺爱孩子,才能让孩子学会守规则、担责任。



在另一方面,事事对孩子严格要求,不允许孩子表现出自己的想法,有可能打压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父母有多狠心,孩子就有多优秀” 也要看情况,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家长们需要权衡利弊,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01

狠心教育、宽松教育

究竟哪一个对孩子更好



在教育的广阔领域中,不同的家庭选择的教育方式,就像给孩子提供不同的成长土壤。


宽松的教育方式,就像一片广阔的草原,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去驰骋和探索。比如,有些家庭允许孩子自主选择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深入钻研。


孩子可以花费大量时间在绘画、音乐或者科学实验上,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创造力,挖掘自身的潜力。


严格的教育方式则更像是一座严谨的城堡,有着明确的规则和纪律。例如,规定孩子每天必须完成一定量的学习任务,按时作息,遵守家庭的各种规定,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然而,没有一种教育方式是完美无缺的。



严厉的教育方式确实在某些方面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当父母对孩子提出严格要求时,孩子可能会在短期内努力达到这些要求,行为也更加规范。


就像是在孩子捣乱的时候,我们吼孩子一下,或严厉地制止孩子,孩子在接下来的一小段时间里,就会自觉表现地很好,小心翼翼地讨好我们。


然而,从长期来看,这种教育方式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焦虑、自卑、自我怀疑、期望过高、逆反心理,都有可能出现。


与严厉教育形成鲜明对比的宽松教育,虽然在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明显的成果,但它却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价值。


我们有可能把宽松教育误以为是对孩子的纵容,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让他随便破坏周围的环境。


实际上,我们认为孩子也有着一定的自制力,有着探索世界的奇妙想法,不处于自由的状态下,就难以发挥出来。


因此,宽松教育更多的是让孩子在一定自由的范围里,尽情发扬自己的兴趣。



教养孩子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选择,而是需要在严厉和宽松之间精心寻找一个平衡点。


这就如同走钢丝,需要父母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来调整教育方式。


对于性格内向、敏感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宽松的环境,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而对于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孩子,适当的严格要求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自律。


同时,父母还需考虑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如果孩子对某个领域有浓厚的兴趣,父母可以在这个领域给予一定的宽松度,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深入探索。


在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方面,父母要严格要求,确保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例如,当孩子在学习绘画时,父母可以给予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风格和技巧;但在与他人相处时,父母要教导孩子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基本道德规范。


总之,找到严厉与宽松的平衡点,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最适宜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爱与规则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02

狠心要分场合

树立规则不轻放




01/   生活自理需狠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父母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上狠心,坚决避免孩子养成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的懒惰习惯。


就如很多父母因为不够狠心,不舍得让孩子自己动手,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包办,结果导致孩子缺乏自理能力,难以独自生活。


就像是吃饭这件小事,即使孩子强烈地表现出可以自己拿筷子的想法,有的家长依然会很担心孩子会不会烫伤自己,也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拿不稳筷子,弄脏餐桌很麻烦,于是坚持喂饭。


然而,像孩子自己整理书包、铺床叠被这些小事,我们更提倡让父母放手让孩子去做。设立小目标,从简单的任务开始,逐步过渡到规划个人时间、安排学习任务,让孩子学习如何自我管理。


家中还可以设立 “家务轮值表”,让孩子参与家庭日常管理,体验责任感。


当孩子犯错时,比如做饭盐放多了,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因为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重要的是让孩子从中学习。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02/   花钱有度要狠心


小时候,孩子看见什么新鲜的玩具都想要买,那是因为他还不知道金钱的价值,也不知道赚钱需要付出许多劳动。


长大了以后,孩子乱花钱,是因为家长给了孩子很多的零花钱,却没有告诉孩子如何管理好自己的零花钱。


父母要为孩子设立一个储蓄账户,鼓励他们将零花钱存入其中,并教他们如何制定预算,区分 “想要” 和 “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设立零用钱制度,根据年龄给予适量零用钱,让孩子学会管理。还可以进行恰当的购物实践,让孩子在购物过程中学会理性消费。


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



03/    品质培养下狠心


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是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习惯。但是,没有自律、没有独立,即使孩子在短时间内能够得到好结果,长期来看,孩子会因为不良的习惯而面临更多挫折。


不仅如此,自信、诚实、谦虚等等个人品质对孩子的成长也非常重要。司马光曾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父母应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当孩子撒谎、偷拿东西或者欺负他人时,父母要严厉批评,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承担相应的后果。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明白做人的道理,成为有担当、有尊严的人。




04/    遵守规矩必狠心


孩子不遵守规矩时,父母要狠心管教。不遵守规矩的孩子比比皆是,出门买票插队、吃饭大喊大叫、过马路不看红绿灯等。


老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关乎孩子的安全问题,绝不是小事。


当发现孩子不遵守规矩时,父母要及时阻止并好好管教。不能抱有 “孩子年龄小不遵守规矩,长大之后就好了” 的错误想法。


孩子 6 岁前的性格和习惯将会伴随着他们的一生,所以从小就要让孩子养成遵守规矩的好习惯。通过严格的管教,让孩子明白规矩的重要性,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成长。



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所说:“教育是生活的准备,而不是生活的替代。”


教育不应该成为孩子生活的全部,更不应该是他们童年的负担。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在于制造出一个个“优秀”的机器,而在于培养出一个个有情感、有思想、有能力的个体。


让我们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严厉的管教,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和鼓励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因为,最终,教育的成败不在于孩子的成绩有多高,而在于他们能否成为有责任感、有同情心、有能力的人。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让我们携手前行,用智慧和爱心,为孩子的未来铺设坚实的基石。毕竟,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生命中的冠军。




本期图片来源于 深圳·凯西蒙台梭利儿童会所(西海湾园),感谢供图


蒙奶奶
爱孩子的人都在关注我。我是蒙台梭利,大家都叫我蒙奶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