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为何拒绝指挥决定内战命运的淮海战役?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在他的书中透露,曾和父亲讨论过这个敏感的问题
文化
历史
2024-09-22 22:36
湖南
淮海战役(徐蚌会战)为70多年前决定我国命运的一场关键战役,国共双方加起来投入超过百万部队的决战,最终以我军胜利告终,我军歼灭国军超过55万人,也是我军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一场战役。对国民党来说,只要在淮海战役击败解放军,就能稳住每下愈况的局势,力保江南半壁和我军形成对峙再图反攻。然而战前国民党高层从兵力部署到指挥官人选都摇摆不定,因而种下败因。在何应钦、顾祝同的荐举之下,蒋介石原属意由“小诸葛”白崇禧统一指挥徐州、华中两大剿总作战。他们都认定白崇禧足智多谋、指挥能力强,是最为合适的人选,连我军的林帅都曾说过:“白崇禧是国民党将领最具才干的一个”。林帅军旅生涯中就曾于四平街战役、青树坪战役两次败于白崇禧之手。不过白崇禧听完简报以及和相关人士的讨论过后,居然毅然抗命,拒绝指挥淮海战役,历年来外界有颇多臆测。甚至出现白崇禧想看蒋介石笑话、蒋介石想将战败责任诿过给白崇禧的说法。1966年曾有人私下询问白崇禧当时拒绝指挥的原因,白崇禧回答:“有不易克服的困难,也没有统一指挥的权利。”白崇禧认为有困难难以克服,而且蒋介石可能会干预他的指挥。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在他的书中透露,曾和父亲讨论过这个敏感的问题,白崇禧提出三点原因说明为何拒绝指挥,简述如下:1:部署全盘错误,当时战事迫在眉睫,要重新调整几十万大军已无可能。2:徐州剿总的将领多和白崇禧无渊源、为蒋介石黄埔爱将,指挥不易。
可见白崇禧对淮海战役的部队部署无法认同,而且对蒋介石到时候可能的干预指挥顾虑重重,简言之白崇禧认为即使他就任也无法改变战况,他根本就没有取胜的信心。平心而论白崇禧提出的三点都是事实,白崇禧的构想是“守江必守淮”,即是国民党军队以淮河为依托做防御,主力集结在蚌埠,这也是当时国民党最合宜的战略,而不是在无险可守的徐州盲目自信与我军决战。实际情况是国民党内部对兵力部署撤守不定、争论不休,等想撤又晚了,直至战前他们的十几万大军还分布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铁路和津浦铁路上,首尾不能相顾,形成一个被动挨打的局面,跟白崇禧的构想大相径庭,他怎么会愿意指挥呢?这部署连刚接任徐州副剿总的杜聿明也大感惊讶,在会战爆发之初忍不住询问参谋总长顾祝同:“为什么徐州附近我军主力不照徐蚌会战计划及早撤退到蚌埠呢?”面对我军的猛烈攻势,会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就陷入被动挨打的态势,加上徐州剿总、能力平庸的刘峙对我军主攻方向与意图判断错误,都让他们节节败退。再来,过往国民党内部派系、山头林立,徐州附近的国军除了像黄百韬等杂牌将领外,多为蒋介石的中央军、甚至嫡系爱将,这些蒋介石的嫡系的确不见得是白崇禧指挥得动的。国民党各部不能团结对外,是他们内战的败笔之一。最后一个失败之处也如白崇禧预料,淮海战役期间蒋介石一如既往地在后方遥控指挥前线大军,前线指挥官没有足够自主权,偏偏蒋介石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喜欢越级指挥,所以屡屡做出错误决策是必然的。如黄维的12兵团北进赶赴徐州过程陷入我军中原野战军的带状阵地包围圈,蒋介石在没有掌握实情的情况下仍下严令迅速北进,黄维又不敢抗命,最后自然是全军覆没。又如杜聿明集团从徐州撤退往河南永城转进,撤退到一半蒋介石又命令杜聿明回头去救黄维兵团,蒋介石措辞严厉,杜聿明等人同样不敢违背命令。这荒谬的决策主动把杜聿明集团送入我军的华东野战军的合围之中,经过20多天的围困与饥寒交迫,杜聿明集团十多万人在我军发起总攻后全被歼灭。从淮海战役的进程来看,由于兵力部署的错误,国民党军已难以取胜。加上国民党内部的腐朽与倾轧,那些饱受排挤的非蒋系将领纷纷起义,让我军对他们的作战计划了如指掌,这种大势所趋之下,确实不是白崇禧或任何人亲临指挥就可以挽救的。杜聿明在回忆录中就描述到去徐州就任前的心情:“这时我的恐惧心理一直上涌,觉得徐州战场好像一个刑场,我一到徐州,不是被打死,即是被俘。思想上萦绕着去不去徐州的问题:去则大势已去,处处被动挨打,毫无办法。”杜聿明也认为淮海战役国军部署的态势凶多吉少。客观来说,杜聿明在淮海战役整体的判断并不差,他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刻意放出假消息让我军对国军撤退路线产生误判,确实有两下子。可惜最后蒋介石干涉指挥权的昏招让杜聿明不敢违逆,结果就是战败被俘。蒋介石喜欢在大后方越级干涉指挥,正是白崇禧最担心的事,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正确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即使白崇禧在前线有抗命的勇气,能拒绝接受高层的错误命令,也不过是让他们不要败得不那么快而已。一旦前线战败,白崇禧本人即便在战场全身而退,事后还是得承担相关的责任,白崇禧不愿到前线指挥淮海战役,也就顺理成章了。至于白崇禧在淮海战役有心看蒋介石垮台的说法,小岩倒觉得太过偏颇。白崇禧和蒋介石过去虽有过种种矛盾和不愉快,但以白崇禧对军事的敏锐度,不可能不知道一旦蒋介石嫡系主力在淮海战役被歼灭的严重性。如此,解放军将兵抵长江北岸,国民党在内战中将没有反击之力,失去谈判筹码。除非白崇禧有意弃暗投明,投靠我军,否则别说蒋介石,整个桂系和白崇禧的华中部队都将面临灭顶之灾,唇亡齿寒,战难战,和亦难和。白崇禧就算对蒋介石不满,应该不至于出现这样冷眼旁观看笑话的态度。之后蒋介石和白崇禧两人的恩怨情仇,并没有因为他们逃到台湾而画下休止符,白崇禧后来只是担任无关紧要的虚职,在政治上也没展现特别的企图心,但蒋介石仍对他放心不下,还派出特务实时监控,这让白崇禧一直无法谅解,一代名将晚年就这样郁郁寡欢而终。